移民的宗族情结与地方社会权力的契合——以明清时期的陕西商洛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11 03:20

  本文选题:移民 + 宗族情结 ; 参考:《农业考古》2013年01期


【摘要】:明清时期,在政府强制、引导及自发形势下,以湖广为主体的大量移民涌入商洛,他们往往以家族为本位,以族长为领袖聚族而居。政府允许他们垦荒或购买土著人的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且将他们编入当地户籍。还利用移民的宗族情结,授予族长以管理地方社会的权利,很快实现了移民与地方社会公权力的契合。随着移民在一个地方居住时间的长久和长期与当地居民的交往,宗族情结逐渐发生了变化,宗族强烈的族群归属感向互济意识的转变是移民与土著居民契合的桥梁;宗族的特殊信任向普遍信任的转变是移民与土著居民契合的关键;宗族的农民自为向自觉意识的过度是移民与土著居民契合的催化剂。
[Abstract]: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under the situation of forced, guided and spontaneous by the government, a large number of immigrants with Huguang as the main body poured into Shangluo. They often took the family as the standard and the clan leaders as the leaders.The government allowed them to reclaim or purchase indigenous lands, become landowners and incorporate them into local hukou.The patriarchal complex of immigrants was also used to grant the chiefs the right to manage the local society, which soon realized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immigrants and the local public power.With the long and long contact between the immigrants and the local residents, the clan complex changed gradually, and the strong sense of belonging of the clan changed to the consciousness of mutual aid, which was the bridge between the immigrants and the indigenous people.The transition from the special trust of the clan to the general trust is the key to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immigrants and the indigenous people, and the excessive transition from the peasant to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lan is the catalyst for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immigrants and the indigenous people.
【作者单位】: 商洛学院;
【基金】:2011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移民聚居区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研究——以明清时期的陕西商洛为例”(项目编号:11J048)
【分类号】: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杰;;宋代好讼之风产生原因再思考——以乡村司法机制为中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吴宝莲;;浅论近代南北方族田的差异表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陈进国;理性的驱驰与义利的兼容——宋明理学与东南家族社会经济变迁简论[J];东南学术;2001年06期

4 赖扬恩;传统宗族社会结构与农村工业化道路抉择[J];东南学术;2002年04期

5 谢晖;当代中国的乡民社会、乡规民约及其遭遇[J];东岳论丛;2004年04期

6 舒林;朱士群;;宗族体系中的经济逻辑和权力结构——以呈坎罗氏宗族为个案[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7 王志强;中国传统法的地域性论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赵峗,满志敏,葛全胜;徽州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1500—1900)[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林婷;;当代中国农村秩序转型中的制度供给变迁[J];闽江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蔡洪滨;周黎安;吴意云;;宗族制度、商人信仰与商帮治理:关于明清时期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顾建娣;;淮北的宗族与捻军的起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2 柳立言;;宋代墓志铭的虚与实及其反映的历史变化——苏轼乳母任采莲墓志铭探微[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8 王中汝;政治发展视野中的乡镇政权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刘学军;超越传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青;温州芙蓉古村建筑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马婧;探析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乡规民约的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谭景芳;元代山东宗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开邦;明清时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白小强;乡村社会秩序生成和社会关系调节的重要资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晗;清代保甲权力的演变[D];河南大学;2011年

8 姚帅;宋代乡村社会空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公培超;影响村民选举的宗族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陆晓雯;留园义庄与苏州近代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光炜;“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过程[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2 虞和平;略论民国时期的人力资源开发[J];历史研究;1998年02期

3 颜章炮;清代台湾民间的守护神信仰和分类械斗[J];清史研究;1998年04期

4 盛发贤;一个扶贫“村长”的情怀──记敦煌市农建指挥部主任张学铭同志扶贫开发二三事[J];甘肃农业;1998年03期

5 柳长毅;移民西进 以人为本 开发西部——美国西部开发历史经验对我们的启示[J];理论月刊;2000年06期

6 张超林;试析《商君书》的移民思想[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李为民;我拍《三峡移民到山东》[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年01期

8 彭晓东;看江水上涨——谨以此文献给三峡大坝蓄水发电[J];中国三峡建设;2003年12期

9 陈志民;营口地区村名来历及其特点[J];兰台世界;2005年07期

10 王肇磊;贺新枝;;论清代移民垦植对鄂西北地区环境的影响——以十堰市为例[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彩霞;;从闽台物缘看福建移民及其影响[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黄英湖;;五缘文化与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组织[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徐江都;;关注移民村(点)的小康社会文化建设[A];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全国群众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3年

4 陈晓明;;围绕建立水电支柱产业而产生非自愿移民的问题与对策[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5 杜华山;;立足搬迁着眼发展高起点建设移民新城[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6 李湘黔;;妥善处理库周剩余土地资源维护库区社会的长期稳定[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7 徐红罡;崔芳芳;;西递旅游移民的迁移特点[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白南生;卢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移民方法和经验[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9 徐琪;;再谈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移民迁建[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覃哠虎;;水库农村移民外迁安置的政策支撑——四川省移民外迁出县安置的政策调研与实践[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任建中;全面部署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工作[N];宁夏日报;2010年

2 赵剑红;用机制创新夯实农村社会管理基础[N];丽水日报;2011年

3 金吉鑫 王怀明;农民做主的“双评双比”[N];农民日报;2011年

4 金鹏辉;陕西商洛地产药材动态[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王子;帮失业回乡农民渡难关[N];新乡日报;2008年

6 林振武 记者 王茵;东辽县被列为国家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第二批试点县[N];辽源日报;2010年

7 白秋薇;312国道陕西商洛水毁路段便道抢通[N];中国交通报;2007年

8 金鹏辉;3月上旬陕西商洛地产药材动态[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记者 吴剑;全国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经验交流会在万载召开[N];宜春日报;2008年

10 何建波;陕西商洛分行年末紧绷安全弦[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元;明清中国国内的海洋移民[D];厦门大学;2004年

2 王瑞平;明清时期云南的人口迁移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肖应云;明清西方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与文化交流(1582-1795)[D];暨南大学;2010年

4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丁蓉;科举、教育与家族:明清常州庄氏家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蔡亚平;读者与明清通俗小说创作、传播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朱敏;农村社会个体化与乡镇治理[D];复旦大学;2010年

8 杨斌;明清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吴启琳;传承与嬗变:明清赣南地方政治秩序与基层行政之演化[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时培磊;明清日本研究史籍探研[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红;明清香山县城镇地理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张伟龙;明清东莞城镇地理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赵丽芳;明清保定人物著述简目[D];河北大学;2010年

4 黄建荣;明清江西省“道”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曾毅凌;明清闽南疫病流行状况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李存;明清宫廷事务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稚清;试论条例在明清法律中的角色[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何诗莹;明清以来文学中的广府图景[D];广州大学;2010年

9 马世茹;明清书院教育管窥[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田桂芬;明清词谱的发展概况[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34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34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4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