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期广州与意大利的经贸科技交流

发布时间:2018-04-11 03:39

  本文选题:清朝 + 广州 ; 参考:《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期


【摘要】:意大利与中国交往源远流长,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朝政府确立广州作为与西方各国的主要外贸中心,确立十三行制度即广州体系,与意大利进行了丰富的经贸、科技交流。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瓷器、丝绸传入意大利并对意大利社会生活和文艺复兴产生重要影响。意大利近代科技的主要成果也通过十三行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社会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Abstract]:The Qing government established Guangzhou as the main foreign trade center with the western countries, established the thirteen elements system as Guangzhou system, and carried on rich economic and trad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xchanges with Italy.China's ancient tea culture, porcelain and silk were introduced into Italy and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Italian social life and the Renaissance.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Italy were also introduced into China through the Thirteen elements and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social changes of China.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
【基金】:广东省社科规划共建项目(GD12XLS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3YJA770013)
【分类号】:F752.9;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月芳;清宫做钟处[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04期

2 夏鼐;;瑞典所藏的中国外销瓷[J];文物;198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锡伦;宝卷中的俗曲及其与聊斋俚曲的比较[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崔蕴华;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张崇旺;;徽商与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荒政建设[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张家玉,刘正刚;晚清火灾及防御机制探讨:以广州为例[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5 柳岳武;清初清、日、朝鲜三国关系初探[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6 冯尔康;;清代乾隆时期扬州人的引领时尚——建设文化教育休憩城的历史启示[J];安徽史学;2011年01期

7 陆贤涛;徽商家庭教育的思想和方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8 刘云艳;刘建华;;论19世纪西方“中国观”的转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杨庆存;;孔子“和”文化思想及现代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刘国军,张桂珍;甲午战前中国先进士大夫西政观评析[J];北方论丛;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桂琴;;法国耶稣会在华创办高等教育滞后的原因探析——以天津工商大学为个案[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2 周乃复;;从陶瓷文化看中国海洋文化的若干特征[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李金明;;明代后期部分开放海禁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4 张先清;;陈季同——晚清沟通中西文化的使者[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5 万明;;16—17世纪中叶澳门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6 马少甫;;美国早期中国观再探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7 陆琦;郑洁;;广州古园林札记[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8 刘洋;;明代青花瓷外销分期研究[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9 陈支平;;从新发现的《郑氏族谱》看明末郑芝龙家族的海上活动及其与广东澳门的关系[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10 易惠莉;;日本汉学家冈千仞与王韬——兼论1860~1870年代中日知识界的交流[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3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张星;明清时期岭南笔记医学史料的发掘收集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杨晓东;明清民居与文人园林中花文化的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张英杰;北京清代南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连东;中国、印度与东南亚之间的鸦片“三角贸易”研究(1602-1917)[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松;清中期书画收藏热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童德琴;清朝对琉球贡使的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迪;制衡与错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钱奇石;油画语言的意象表达[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5 王娜;沈家本民商法思想解析[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闫宗淼;清朝回疆民族政策—伯克制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陈夏临;“爱美家”的“中国梦”[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飞燕;虽然一世为人妒,赢得千秋代汝哀[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雅萍;论福建外销瓷对洛可可艺术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学艳;中外文化碰撞中的天津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明德;;意大利汉学家卫匡国小传[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2 蔡志纯;清代蒙古封建人身隶属制度初探[J];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04期

3 朱贤枚;;慈禧策划“辛酉政变”前后[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4期

4 刘凤云;;论十八世纪中英通使的礼节冲突[J];清史研究;1993年03期

5 张士尊;清代中朝之间“瓯脱”地带人口与环境变迁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星全成;八世达赖剌嘛与平定廓尔喀侵扰西藏[J];青海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7 陈柏萍;;班禅系统在清朝治理西藏中的作用[J];青海民族研究;2006年02期

8 ;以战促统——清朝统一台湾作战及启示[J];华北民兵;2006年03期

9 秦才郎加;曹生龙;;清代佑宁寺在满蒙藏多边关系格局中的地位探微[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10 杨士钰;;清朝政府诰封棍噶札勒参的名号和颁给的印信考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右铭;;清朝政府对蒙古的宗教政策[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2 周喜峰;;试论清政府早期对黑龙江各民族的行政管理[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蔡志纯;;清代蒙古封建人身隶属制度初探[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4 廖大珂;;唐宋时期广州的波斯蕃商与怀圣塔[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谢国桢;;明清野史笔记概述[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6 张昱;;18世纪至19世纪初中俄商人在蒙古近境贸易市场的起落变迁[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7 贺树德;;“西学东渐”的先行者——利玛窦[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8 林金水;;利玛窦交游人物表[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9 余定邦;;1824—1885年的中缅交往[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二辑)[C];1986年

10 卢明辉;;恰克图买卖城中俄边境贸易的兴衰变化[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常润华;圆明园——清朝政府的“心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2 徐玲德;波兰“哈尔滨人”:追寻波兰“马可·波罗”[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3 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 陈瑞春;78项目获“省遗”殊荣 广州8项入选列第一[N];广州日报;2006年

4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蒲荔子 李培 实习生 吴培锋;梦回宋朝:繁华之都[N];南方日报;2007年

5 ;戏里戏外 海珠大戏院 幕起幕落粤韵风华迁[N];广州日报;2006年

6 刘宗志;清朝政府参与慈善的利与弊[N];中国社会报;2007年

7 黑龙江大学中国北方边疆历史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周喜峰;清代东北赫哲等族娶“皇姑”制度及其历史作用[N];光明日报;2009年

8 黄达远;各族商人之多,为天下一大奇观[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记者  张景华 吴春燕;广州南越王宫署遗址将对外开放[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刘辩巡;世界杯与二战[N];秦皇岛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卜奇文;清代澳门与广州经济互动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刘冉冉;1651-1849年清朝政府对澳门的管治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荣;清朝乾隆时期哈萨克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周喜峰;清朝前期黑龙江民族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5 周加胜;南汉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郎国华;宋代广东经济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7 周岩厦;早期新教传教士以教育、知识传播与医务活动促进传教事业述论[D];浙江大学;2006年

8 高志超;明清时期伶仃洋区域海洋社会经济变迁[D];暨南大学;2008年

9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陈欣;南汉国史[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五州;清代广州人口与消费[D];暨南大学;2005年

2 张晓曦;唐代广州蕃坊与地方经贸关系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吴青;十六至十八世纪欧洲人笔下的广州[D];暨南大学;2005年

4 李文平;从《中俄伊塔通商章程》看清代外交[D];新疆大学;2013年

5 宫大伟;论清朝的荒政制度[D];山东大学;2009年

6 鲁宁;清朝对蒙古地区宗教政策及宗教立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7 赵殿红;“康熙历狱”中被拘押传教士在广州的活动:1662-1671[D];暨南大学;2002年

8 潘剑芬;明清时期西方传教士在穗澳地区的图书出版活动(1581-1840年代)[D];暨南大学;2008年

9 周华锋;清代新疆屯田与城镇市场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金沐;清代流言及其社会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342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342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b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