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材料所见早期秦文化的军事性
本文选题:早期秦文化 + 军事 ; 参考:《兰州学刊》2014年05期
【摘要】:近年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项目的开展,使我们从五个方面对于早期秦文化的军事性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甘肃东部发现的周秦早期文化遗存是军事扩张的结果;西汉水上游寺洼文化遗址与周秦遗址分布,反映了周秦民族与西戎诸族或对峙或和平相处的特点;西山、大堡子山、山坪等3座秦人早期的城址具有山城的特点,其选址或地形有利于军事方面的用途;一些早期秦人墓葬内如墓主死亡年龄、死亡方式的现象也表现出了秦文化的军事性特点;早期秦人的兵器制造业比较发达,已经形成了自己特点的兵器制造中心。早期秦文化的军事性是具有阶段性的。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arly Qin culture project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has made us have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li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ly Qin culture from five aspects: the early cultural relics of Zhou and Qin foun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Gansu are the result of military expansion;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iwa cultural sites and the Zhou Qin sit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frontation or peace between the Zhou and Qin nationalities and the early Qin peoples, such as Xishan, Dabaozi Mountain and Shanping.In some early Qin tombs, such as the age of the grave owner's death, the phenomenon of the way of death also showed the mili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in culture, and the early Qin people's weapon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as relatively developed.Have formed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f weapons manufacturing center.The military character of the early Qin culture was phased.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第48批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基金编号:20100481317)
【分类号】:K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化成;;秦人从哪里来 寻踪早期秦文化[J];中国文化遗产;2013年02期
2 陈平;;试论宝鸡益门二号墓短剑及有关问题[J];考古;1995年04期
3 张天恩;甘肃礼县秦文化调查的一些认识[J];考古与文物;2004年06期
4 张天恩;;秦器三论——益门春秋墓几个问题浅谈[J];文物;1993年10期
5 黄留珠;秦文化二源说[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6 黄留珠;重新认识秦文化[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腊江;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杨;三代宗法文化向西北少数民族传播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田延峰;;论秦的祖先世系及其文化建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同温玉;王利伟;;秦文化软实力及硬实力:“吸引”与“拿来”[J];大家;2011年12期
4 刘宝山;;论关陇文化与青海史前文化的关系[J];东南文化;2007年03期
5 张筱兑;;关陇民俗文化圈的提出及其在民俗学上的意义[J];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06期
6 田延峰;;《诗经·秦风》与秦的礼乐制度[J];甘肃高师学报;2011年04期
7 张文范;张建君;任毅;;论陇之秦文化[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高强;;秦人对汉民族形成的贡献[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井中伟;李连娣;;中国北方系青铜“花格”剑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13年00期
10 张正原;;秦墓出土铜带饰相关问题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靓;;甘肃东部及陕西西部西周至春秋时期秦人的人种类型与食谱研究[A];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保华;中国北方出土先秦时期铜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包瑞峰;嬴秦礼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军靖;《洪范》与古代政治文明[D];郑州大学;2005年
4 王志友;早期秦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倪晋波;秦国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陈金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中的质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史党社;秦关北望——秦与“戎狄”文化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凌雪;秦人食谱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贾腊江;秦早期青铜器科技考古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李嘉;造物史视野中的先秦青铜“壶”形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探戈;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戎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韩晓梅;战国法家创新思想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庆勇;秦国基层管理专题研究(公元前361年前221年)[D];苏州大学;2011年
4 计玲玲;秦俑雕塑手法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5 徐春娜;略论《吕纪》中的教育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延年;秦汉车舆制度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田有钱;秦“公墓”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8 黄佳梦;秦移民及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峗;寺洼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迎春;汉初长者政治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雪;;一件西周青铜壶的科学分析与保护修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王辉;;寻找秦人之前的秦人 以甘肃礼县大堡子山为中心的考古调查发掘记[J];中国文化遗产;2008年02期
3 郭可信;金相学史话(1):金相学的兴起[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4期
4 金正耀;铅同位素示踪方法应用于考古研究的进展[J];地球学报;2003年06期
5 章邦桐,凌洪飞,陈培荣;多体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比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地质地球化学;2003年04期
6 王辉,萧春源;珍秦斋藏王八年内史操戈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03期
7 李学勤;;论秦子簋盖及其意义[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06期
8 董珊;;秦子姬簋盖初探[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06期
9 毛振伟,张巽,彭子成;古代青铜兵器中主要元素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J];光谱实验室;1996年05期
10 陈平;;甘肃省宕昌县韩院后沟-皮地坡铜矿带地质特征及成因[J];甘肃冶金;200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田亚岐 王颢 景宏伟 刘阳阳 刘思哲;[N];中国文物报;2004年
2 赵丛苍 王志友 侯红伟;[N];中国文物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留珠;重新认识秦文化[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2 杨清华;;金朝后期行枢密院设置[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史江;宋代军事性会社及其形成背景、特点及社会功能初探[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杨家友;;秦对对西戎、巴蜀的兼并[J];历史教学;1986年07期
5 胡建刚;;秦汉“亭”的设置与治安功能[J];兰台世界;2009年21期
6 灻惠屸;奻娭中国三至六世}\0Xbq遾D~T的性岅[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60年Z1期
7 郑学檬;;奻娭隋唐的屯田和营田[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年03期
8 王杰瑜;;明代山西北部聚落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01期
9 赵东玉;;秦为春秋大国说[J];史学集刊;2007年03期
10 杨东晨;;秦人的崛起与纳贤[J];文博;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狄;;所谓“兵将留守”与清初对索伦部的管理[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石云涛;;北魏西域政策的变化和中西交通的开展[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3 李学勤;;禹生石纽说的历史背景[A];羌去何处——紧急保护羌族文化遗产专家建言录[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景爱;灞桥与霸陵[N];中国文物报;2000年
2 徐日辉;礼县大堡子山的秦公墓地被盗严重[N];文艺报;2001年
3 来新夏(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天津卫”考[N];北京日报;2004年
4 阿勒得尔图;元世祖与云南[N];中国民族报;2004年
5 李方;混六合为一家[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清华;金朝行省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潘明娟;先秦多都并存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史江;宋代会社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籍勇;宋代士兵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俊生;秦国与西戎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吴连庄;西周时期周、戎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连文;论明清之际大同地区卫所职能的转变[D];山西大学;2008年
4 乔鑫;从出土资料看秦的文明化进程[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小丽;秦汉时期岭南移民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陈探戈;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戎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李军;五代使职官考述[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姚建平;论三国时期的军事交通[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明瑶;五代赋役制度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少鹏;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坞壁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36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36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