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泉州到锡兰山:明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交往
本文选题:锡兰 + 泉州 ; 参考:《学术月刊》2013年07期
【摘要】:1911年在斯里兰卡南部的加勒港(Galle)发现了永乐七年"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此碑用三种文字记述了郑和向佛世尊、毗湿奴和真主阿拉贡献布施的史实。与此相呼应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福建泉州发现了钦赐"世"姓的锡兰国后裔的祖茔与墓碑,这些碑文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印度人、波斯人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活动的历史事实,同时也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东西方商贸之路,同时也是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之路。元、明时期中国与斯里兰卡海上交流的史实有助于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族群、语言与宗教背景。
[Abstract]:In 1911 , Galle , in southern Sri Lanka , discovered the historical facts about the contribution of Zheng He to Buddha , Vishnu , and Allah .
【作者单位】: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分类号】:K248;D8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查迪玛;武元磊;;郑和锡兰碑新考[J];东南文化;2011年01期
2 吴之洪;;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碑文考[J];黑龙江史志;2009年20期
3 袁坚;;斯里兰卡的郑和布施碑[J];南亚研究;198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查迪玛;武元磊;;郑和锡兰碑新考[J];东南文化;2011年01期
2 查迪玛;武元磊;;解读《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查迪玛(A.Chandima);斯里兰卡藏中国古代文物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索毕德(sobhitha);古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文化交流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红;走上泰国佛坛的中国历史人物[D];山东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之洪;;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碑文考[J];黑龙江史志;2009年20期
2 周绍泉;文实;;郑和与锡兰[J];南亚研究;198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德深;中国陆、海丝绸之路的开拓[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2 朱江;;扬州、海上丝绸之路与阿拉伯[J];阿拉伯世界研究;1992年02期
3 陈森镇;略论泉州伊斯兰史迹人文优势对振兴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4 孙仲文;;“南方丝绸之路”货币初探[J];南洋问题研究;1993年01期
5 黄菊艳;;六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J];广东档案;2006年05期
6 庄为玑;;宋元明泉州港的中外交通史迹[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6年01期
7 清平;华夏文明的航程——读《七海扬帆》[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8 龚绍方;;宋代海上丝路源头新探[J];中州学刊;2008年05期
9 童家洲;试论宋元泉州港繁盛的原因[J];文史哲;1980年04期
10 张嫦艳;颜浩;;魏晋南北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对外贸易的发展[J];沧桑;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国一;;汉代合浦郡与东南亚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古钱币证据[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2 万明;;16—17世纪中叶澳门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3 周永卫;;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几个问题[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卢苇;;郑和下西洋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5 杨钦章;;西班牙奥斯定会士的首次泉州之行[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二辑)[C];1986年
6 徐从花;;福建市舶司副提举罗伦与泉州[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朱龙;;隋唐时期登州港的历史地位浅析[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8 韩志远;;论元代闽南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陈静;;晋江与中琉友好交往史[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木妙;;海上丝路与环球经济——以16至18世纪中国海外贸易为案例[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 陈高华;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N];光明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丁发炜;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N];中国远洋报;2005年
3 王凯 刘佳;两条鲜为人知的“丝调之路”[N];中国档案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舍得“下大本钱”[N];宁波日报;2006年
5 李文昌 徐的;接轨国际理念,融入城市变革[N];中国文物报;2006年
6 王凯 刘佳;两条鲜为人知的“丝绸之路”[N];协商新报;2006年
7 海鹰;“海丝”申遗 厦门也有份[N];厦门日报;2006年
8 李文昌;宁波“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综述[N];中国文物报;2006年
9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宁波日报社联合举办;“十五”期间宁波文物保护十件佳事评选[N];宁波日报;2006年
10 包国权;温州丝绸纺织的兴起[N];温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后智钢;外国白银内流中国问题探讨(16-19世纪中叶)[D];复旦大学;2009年
2 何海龙;边缘之拓治[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敬阳;论秦汉时期岭南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始发港[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魏亭;明清浙江海洋社会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3 卢清林;两汉外交实践初探[D];河南大学;2006年
4 黄纪阳;明清华瓷外销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侯冠辉;大秦景教在中国的传播与中西方医药交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吴玉娴;从明清文献看外来植物的引进与传播[D];暨南大学;2007年
7 邓敏锐;明清海南岛海外贸易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王占峰;高丽与辽、北宋朝贡路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9 孙蕾;唐朝广西对外交通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10 郭晓勇;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及其中断原因[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71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7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