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大夫处父子一伦——以明清之际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4-20 07:49

  本文选题:家庭 + 父子 ; 参考:《学术研究》2014年12期


【摘要】:古代中国被公认的模范家庭,有可能气象森严以至肃杀。关于父之于子,似乎缺乏明确的规范,士大夫的伦理实践,通常也在严、慈之间。古代中国的知识人,严于等差、伦序,却又不无变通,不乏欣赏融和之境的能力——是伦理的,又是审美的。所谓"一门师友",家门之内"自相师友",就有可能隐含了此种意境。这种家庭关系与严于父子、夫妇分际以至"肃若朝典"的那种,可能都不普遍。庸常的应当是虽不极端却仍然暗合了伦理规范、至少不远于规矩的那种情况。纵然有诸种现成且公认的规范,生活世界中的人子之于其父母,仍有伦理实践的个人性、丰富性。古代中国诸伦理规范并不止于相互补足,还互有辖制,这关涉到士大夫的伦理实践有无可伸展的空间,以及空间的大小。本来就有种种父,种种子,种种父与子,《礼》的规范性描述或多或少限制了对于古代社会伦理状况的想象。士大夫家传中记其祖父、父母的文字,得之于切近的观察或家族中人的口耳相传,庄严的文体中往往不乏生动的细节,可据以想象那一时期士大夫家庭生活的具体情境,由此进入士大夫的生活世界。
[Abstract]:Ancient China is recognized as a model family, the weather may be too strict to kill. As for father to son, there seems to be a lack of clear norms, and the ethical practice of literati and bureaucrats is usually between strictness and kindness. In ancient China, the intellectual person was strict with the difference and order, but not without flexibility, and there was no lack of the ability to appreciate the harmonious environment-ethical and aesthetic. So-called "a teacher friend", the door "self-teacher friend", it may be implied this artistic conception. This kind of family relationship and strict father-son, husband and wife division and even the "Suru Korea Code" kind, may not be common. What is commonplace should be that, though not extreme, ethical norms are still in place, at least not far from the rules. In spite of all kinds of ready-made and accepted norms, the son of Man in the world of life still has the individuality and richness of ethical practice to his parents. The ethical norms of ancient China not only complement each other, but also control each other,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extension of the ethical practice of literati and officials, as well as the size of the space. There are all kinds of fathers, seeds, fathers and sons, and the normative description of ritual more or less limits the imagination of the ethical situation of ancient society. The words of his grandfather and his parents were recorded in the family biography of the literati, which were closely observed or handed down by the people of the family. The solemn style often contained vivid details which could be used to imagine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family life of the literati in that period. Thus entered the world of life of literati official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B823.1;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镇昌;;试论蒲松龄的科举观[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王彦梅;;就傅山的“四宁四毋”丑书论书法审美标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4 陈波;;人类教育终生化与陶行知的终生教育思想[J];爱满天下;2003年02期

5 岳升阳;宣南文化与清初学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李真真;;宋人“党”观念探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王炳照;石焕霞;;清代状元策中教化作用的彰显[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陈宝良;;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及其转向[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陈宝良;明代的致富论——兼论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常新;;感性的生动与理性的超越——李柏的诗歌创作理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朱义禄;;论黄宗羲与全祖望的“遗民”观——兼论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谢茂松;;行钱法与屯守辽东、罢朝鲜兵——晚明经学家郝敬(1558—1639)的奏疏中所见经世主张[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4 王小芸;赵怀舟;钱超尘;;傅山手钞《玄机口诀》顾炎武跋质疑[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龚书铎;;清代理学的几个问题[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6 钱超尘;姜燕;赵怀舟;;傅山手批《内经》启秘[A];第二十一次中医经典文本及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古尷崇雅;;朱舜水と黄宗义 明末清初日中交流の一断面[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1年刊[C];2011年

8 王法周;;乾嘉学者对传统忠孝观念意义的调整——以钱大昕、阮元为中心的讨论[A];近代思想史研究(第10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大利;《华山碑》与清代碑学[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成庆;晚清的历史意识与乌托邦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常林;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郭平兴;曾国藩文献阅读实践与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梅国福;朱彝尊《腾笑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栾芬芬;李Xh史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茜茜;李世熊散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志奇;中国传统义利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王振;朱子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永兴;《陔馀丛考》与《日知录》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水平;论阳羡词派对苏辛的接受与发展[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诗强;阳羡词人史惟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刚;清初江南战事中的弘光四镇降军[D];南京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伯山;;清代休宁首村朱氏宗族的伦理生活[J];伦理学研究;2012年02期

2 杨国荣;;伦理生活与道德实践[J];学术月刊;2014年03期

3 窦炎国;从伦理生活到生活伦理——展望21世纪的公民伦理教育[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王渭清;;东汉中后期士人伦理生活管窥[J];伦理学研究;2009年05期

5 王强;;在幸福的途中:道德何为? 道德何以为?[J];道德与文明;2012年02期

6 兰秀良;;在平等与经济效益的冲突面前——《中国伦理生活的大趋向》谈片[J];读书;1987年09期

7 唐代兴;;引导关心:伦理生活的认知力训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8 周晓光;周慧s,

本文编号:1776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76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6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