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颓废文化景观窥探

发布时间:2018-04-20 08:34

  本文选题:晚明 + 白银资本化 ; 参考:《思想战线》2013年06期


【摘要】:同构于晚明颓废的政治历史图景,晚明社会因白银资本化助推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致使前此区隔明显的有序社会达至"浮世绘"般的淆乱之境。宰制思想文化场域的程朱理学日渐失落,阳明心学日益播散,士商互动蔚然风行,晚明社会遂呈现出奢靡之风的大盛,消费文化的勃兴等颓废文化景观。省察此种颓废文化,其并非攸关道德层面的指涉,而实为晚明文化过度成熟的表征。
[Abstract]:In the same way as the decadent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picture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 society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promoted the high development of the commodity economy by the capitalization of silver, which resulted in the obvious orderly society in the former part of the world. The field of ideology and culture is losing gradually, the study of Yangming's mind is spreading day by day, the interaction of scholars and merchants is becoming popular, and the society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has presented the decadent cultural landscape of extravagance and extravagance, the flourishing of consumer culture, and so on. Examining this decadent culture is not a moral implication, but a sign of late Ming culture's overmaturity.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博士后流动站驻站;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颓废审美风格与晚明中国现代性研究”阶段性成果(12CZW014) 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探寻中国现代性”阶段性成果(2012M511988) 陕西省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国;蒲松龄痴狂意象论[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2 江海;从四无说看王阳明的四句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5 翟奎凤;;致良知与致中和——王阳明中和论思想发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杨国荣;;心学的意义之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尉利工;;论王畿与钱德洪对王阳明“四句教”的不同诠释路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钱广荣;;道德悖论现象之“恶”及其认识论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刘平;唐雁超;;明清民间教派中的道教因素[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10 陈艳君;;明清徽商消费生活的儒雅性[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翻翻;;浅析平坝第一进士陈法与王阳明的思想文化渊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静;;关于时尚的伦理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徐永文;;王阳明与书院关系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戴兆国;;朱子《大学章句》与王阳明《大学古本旁释》比较研究[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晓昕;;论“知行合一,协力争先”[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7 刘丽莉;;心灵和谐与社会和谐——从王阳明的心性之学谈起[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周翻翻;;浅析陈法与王阳明的思想正视贵阳“三创一办”[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学智;;王夫之对明代严刑峻法的批判——以《尚书引义·舜典》为中心[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10 徐连明;;时尚杂志流行文化中的白领形象研究——以《时尚·COSMO》为个案[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献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石小娇;救赎之道:马尔库塞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班晓宇;《时尚》杂志中的男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学贵;明代文人与庐山关系考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肖志珂;张君劢论德与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姚会涛;《红楼梦》情本思想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桂起;;论明末知识分子文化人格的转型[J];嘉兴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王海涛;;文化幽怀与诗情史笔[J];出版广角;2007年05期

3 刘春玲;;论晚明士大夫的禅悦风气[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吴鹏;论杨龙友的文化选择——兼论晚明士人“殉死”心态[J];贵州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5 李红霞;;晚明士人弃科举原因及生活方式分化探析[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庞乃明;;来华耶稣会士与晚明华夷观的演变[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7 向燕南;晚明士人自我意识的张扬与历史评论[J];史学月刊;2005年04期

8 刘春玲;;晚明名妓群体的文化特征[J];阴山学刊;2010年05期

9 刘晓东;晚明士人生计与士风[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郑丽霞;;论晚明生员的弃巾之风[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立新;;晚明士人的非正统取向及其延续性——以徐霞客为例看“东方式的文艺复兴”进程[A];徐霞客研究(第20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明;陈继儒研究:历史与文献[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娟;晚明士人的文化适应和信仰抉择[D];暨南大学;2011年

2 赵艳平;晚明士人休闲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诸颖政;晚明士人知识趣味的多样化[D];复旦大学;2012年

4 耿波;城市文化与审美:中晚明南京士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晓颖;谢杰与《虔台倭纂》[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蔡振芳;以“游”为常态[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映雪;明代吉安府佛教与士绅[D];南昌大学;2012年

8 陈盛桦;论晚明入华耶稣会士对中国学风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杨丽华;耿定向的思想变化及其原因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磊;《五杂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77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77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9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