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少吏升迁制度考辨
本文选题:少吏 + 察廉 ; 参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汉代"少吏"指汉代官僚群体中有百石、斗食、佐史之秩的低级官吏。汉代少吏升迁制度可分为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察廉制度与功次制度,这是汉代少吏的主要升迁途径;其二,孝廉、贤良方正、茂才、捕格群盗尤异,这是汉代少吏的辅助升迁途径。上述升迁途径共同构筑起汉代少吏的升迁制度。这项制度使得汉代少吏升迁有了制度上的保障,保证了少吏的垂直上升较为通畅,有利于广泛地从基层提拔各类优秀吏员。更重要的是,它促使整个官僚阶层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便于汉代社会权力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进一步促进汉代社会的治理与稳定。
[Abstract]:Han Dynasty "young officials" refers to the Han Dynasty bureaucrats have a hundred stone, fighting food, rank of the lower officials. The promotion system of young officials in the Han Dynas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first, the system of investigating honesty and the system of merit and subordination, which is the main way of promotion of the young officials in the Han Dynasty; This is the Han Dynasty young officials auxiliary promotion path. The above-mentioned promotion path constructs the promotion system of the young officials in the Han Dynasty. This system ensured the promotion of young officials in the Han Dynasty, ensured the vertical rise of the young officials more smooth, and was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all kinds of outstanding officials from the grass roots. More importantly, it makes the whole bureaucracy always in the dynamic balance, which facilitates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ocial power structure in the Han Dynasty, and further promotes the governa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in the Han Dynast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D691;K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黄留珠;察举制研究的重大突破——读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2 惠翔宇;;汉代“少吏”论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黄留珠;汉代的选廉制度[J];唐都学刊;1998年01期
4 杨际平;汉代内郡的吏员构成与乡、亭、里关系──东海郡尹湾汉简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惠翔宇;汉代少吏与社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5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的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王硕民;《韩诗外传》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尹兴国;浅论纵横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6 姚宏杰;;汉代博士选试制度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9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卫民;;汉长安城植被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留珠;察举制研究的重大突破——读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2 蒋非非;秦代谪戍、赘婿、闾左新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3 王彦辉;;田啬夫、田典考释——对秦及汉初设置两套基层管理机构的一点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吴大林,尹必兰;西汉东海郡各县、邑、侯国及乡官的设置[J];东南文化;1997年04期
5 时晓红;秦汉时期官吏休沐告宁制度考略[J];东岳论丛;1996年04期
6 臧知非;;秦汉里制与基层社会结构[J];东岳论丛;2005年06期
7 于振波;;从尹湾汉简看两汉文吏[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杨天宇;汉代官俸考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9 赵光怀;论汉代“吏道”[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阎步克;略谈汉代禄秩的特点与倾向[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蔡万进;尹湾汉墓简牍论考[D];郑州大学;2001年
2 胡仁智;两汉郡县官吏司法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3 王俊梅;秦汉郡县属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惠翔宇;;汉代“少吏”的研究现状与前瞻[J];唐都学刊;2013年03期
2 惠翔宇;;汉代少吏选拔资格考述[J];唐都学刊;2014年02期
3 惠翔宇;;汉代“少吏”论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惠翔宇;汉代少吏与社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83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8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