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注《孔子家语》两篇“后序”是魏晋时人伪撰
本文选题:王肃 + 《孔子家语》 ; 参考:《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出土文献确可使《孔子家语》摆脱"伪书"的嫌疑,但书后的两篇"后序"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疑点。如"孔安国序"误将"诸子书"列入不禁之列,有违汉代人的常识;"后孔安国序"所载孔子家族世系与见于《史记》、《汉书》者有明显出入,且误将跟从刘邦征战的孔吢及其儿子孔臧拉入孔子家族;所谓孔安国之孙孔衍又不被其它文献载录,且其奏书不明西汉著述惯例、误解《别录》体例,这些错误与孔衍经学博士的身份太不相称。此外,王肃通注《家语》,却对两篇"后序"不置一词,在"序"文中也不提此书曾经孔安国整理,由这两点可以推测王肃其实没有见过两篇"后序",它们可能是在流传过程中被附益上去的。综合各种情况,可以推测两篇"后序"可能是魏晋时期的王学拥趸伪撰的。
[Abstract]:The unearthed documents can make Confucius Family language get rid of the suspicion of "false book",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doubtful points in the latter two chapters. For example, "the preface of Kong an State" mistakenly included "the Book of Confucius" in the list, which was contrary to the common sense of the Han Dynasty. The family lineages of Confucius in "the preface to the late Confucius" were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ose found in the Records of the History and the Book of the Han Dynasty. And by mistake, he and his son Kong Zang, who followed Liu Bang in the war, were drawn into the Confucius family; and the so-called Sun of Kong Anguo, Kong Yan, was not recorded in other documents, and his playing books were unknown to the writing conventions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so as to misunderstand the style of "Don't record". These mistakes are far from commensurate with the status of Dr. Kong Yan as a Doctor of Classics. In addition, Wang Su-tong notes "Family language", but does not put a word on the two "post-prefaces", nor does he mention in the "foreword" that the book was organized by Kong Anguo. From these two points,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Wang Su has not seen two "postpreface", which may have been applied in the course of spreading. Synthesizing all kinds of circumstances, we can speculate that the two post- prefaces may have been pseudo-written by Wang Xuehou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基金】:重庆市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简帛文献所见孔子言论研究”(2008-LS01),项目负责人:王化平 重庆市社科规划课题“巴文化的开放性体系研究”(2010YBRW60),项目负责人:王化平 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20世纪以来《易经》新释的整理与研究”(SWU1309001),项目负责人:王化平
【分类号】:K235;G25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8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10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7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8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丽;琅琊王氏与南北文化交流[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王继训;;论郑玄、王肃对汉末儒学的改造与创新[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金友博;《史记》“孔子生年”索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年01期
4 张树国;;孔子观周考辨[J];东方论坛;2006年04期
5 陈直;太史公书名考[J];文史哲;1956年06期
6 齐东野;从“三余”做起[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4期
7 杨天宇;关于周代郊天的地点、时间与用牲——与张鹤泉同志商榷[J];史学月刊;1991年05期
8 于植元;陈寿《三国志》曲笔的苦衷(中)[J];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03期
9 金前文;孝文帝关于“六辅”的设计与其身后政局的走向[J];池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10 罗新;陈留公主[J];读书;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郝虹;;王肃经学的历史命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2 吴丽娱;;《显庆礼》与武则天[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3 梁满仓;;魏晋南北朝“四礼”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北村一仁;;南北朝时期的“荒”[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书吉;;关于魏孝文帝托周改制的一些认识[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英;;刘宋郊礼简考[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邓志红;孔子先祖地——夏邑县[N];中国档案报;2004年
2 陈锋;论中国古代社会的腐败与世风[N];光明日报;2003年
3 日本大阪大学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景观文化研究规划中心主任 陈望衡;儒源——周祖文化意义新探[N];陇东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程,
本文编号:1784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84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