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俗而治”与“胡汉一体”——试论辽朝“一元两制”的政治特色
本文选题:因俗而治 + 胡汉一体 ; 参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6期
【摘要】:以10世纪为开端,中华民族进入历史上的第二个南北朝时代,北方民族尤其是东北民族,波浪般加入塑造中华民族的进程中,契丹民族起到破山开路的先导作用。在其200年的王朝统治中,建立起一整套"一元两制"特色的政治体制,并为后世王朝所效仿,发挥出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清代部族八旗制度;权力中枢的"军机处";边疆管理模式的"将军"直辖;政治中心二元化的"木兰秋猎";糅合世袭和世选制度的"秘密立储"。军事制度的汉军、绿营等,或多或少都带有契丹王朝政治特色的印痕。因此,可以用"始于辽而成于清"来概括辽朝"一元两制"的历史演变。
[Abstract]:With the 10th century as the beginning, the Chinese nation entered the seco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in history, the northern nationality, especially the northeast nation, wavy into the process of shaping the Chinese nation, Qidan nationality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breaking the mountain and opening the way. During its 200 years of dynastic rule, a whole set of political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one Yuan and two systems" was established, which was imitated by later dynasties and playe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historical role. The eight banners of the tribe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military aircraft in the power center; the general in the border area management mode; the Mulan autumn hunting in the dualism of the political center; and the secret storage combining the hereditary system and the world election system. The Han army and the green camp of the military system were more or less marked with the poli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hitan dynasty. Therefore,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one Yuan and two systems" in Liao Dynasty can be summed up by "starting from Liao and becoming Qing".
【作者单位】: 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基金】:辽宁社科院2012院一般课题“契丹军政制度变迁研究”(lnsky13b040)阶段成果
【分类号】:K246.1;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军;;“变家为国”:耶律阿保机对契丹部族结构的改造[J];历史研究;2012年03期
2 何天明;辽代北宰相府的设立及职官设置探论[J];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05期
3 张博泉;试论历史上的“一家两国”与“一国两制”[J];史学集刊;1987年04期
4 任爱君;应当重新认识契丹辽朝的“一国二制”——兼谈其南北兼制的政治体制的确立[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4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5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6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莉;;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徐乐军;;论《香奁集》之于唐末诗坛的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0 项晓静;;刘仁轨研究三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陈立;;古代越南儒学教育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4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简墓志考释[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5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秦臻;;四川渠县新发现东汉石兽及相关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诸葛净;;出世与入世——辽金元时期北京城市空间与寺院宫观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李莉莎;;古代草原民族服饰与中原汉族服饰的相互影响及其文化意义[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茂盛;试论契丹的宗族—家族斗争及其世选制[J];北方文物;1996年01期
2 葛华廷;辽代“横帐”浅考[J];北方文物;2000年04期
3 盖之庸;耶律羽之墓志铭考证[J];北方文物;2001年01期
4 王善军;辽朝横帐新考[J];历史研究;2003年02期
5 都兴智;;也说“横帐”[J];民族研究;2009年06期
6 石金民,于泽民;契丹小字《耶律奴墓志铭》考释[J];民族语文;2001年02期
7 郑晓光;契丹小字《耶律永宁郎君墓志铭》考释[J];民族语文;2002年02期
8 盖之庸;齐晓光;刘凤翥;;契丹小字《耶律副部署墓志铭》考释[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年01期
9 杨军;;释鲁之死考述[J];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年01期
10 杨世彝;浅析辽朝的“因俗而治”[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爱军;契丹辽朝前期(907~982)契丹社会历史面貌解析[D];内蒙古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锡厚;《辽史》与辽史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05期
2 孟楠;略论西夏与周边民族的联姻[J];民族研究;1998年06期
3 杨莉,杨慧芳;试论辽朝前期的政争与封建化的关系[J];学术探索;2002年03期
4 陶玉坤;;北宋对契丹归明人的安置[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舒焚;辽朝中期的改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6 杨树森;《辽史·地理志》所记辽朝北界辨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7 张国庆;辽代牧、农经济区域的分布与变迁[J];民族研究;2004年04期
8 文华;;浅谈辽朝契丹族的舞蹈艺术[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姜浩;;论承天太后对辽政权的作用与影响[J];沧桑;2008年01期
10 任崇岳;关于“澶渊之盟”的几个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毅;;几品辽朝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2 王学勤;;从扎兰屯出土的辽代窖藏钱币谈辽朝对北疆地区的开发[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3 孟广耀;;术不姑与辽朝的关系[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4 霍宇红;;浅谈辽朝的历史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关树东;;辽朝州县制度中的“道”“路”问题探研[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何天明;;从边境铜铁钱交易看辽代铁钱与钱币铸造[A];辽、金、西夏、元货币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2年
7 郭康松;吴琦;;中原典籍的入辽及其贡献[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学勤;;从扎兰屯出土的辽代窖藏钱币谈辽朝对北疆地区的开发[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一)[C];2005年
9 刘昭棣;;从扎兰屯市出土的辽代窖藏钱币看辽朝翻铸的唐和北宋钱[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二)[C];2005年
10 齐维志;;辽南海城一带出土辽钱[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省社科院历史所 刘肃勇;辽朝处决死囚的特异刑制[N];团结报;2010年
2 董宏;辽朝的赋税[N];江苏经济报;2002年
3 江竹;辽朝五京[N];吉林日报;2001年
4 吉林社科院 周惠泉;辽朝议政的独特方式——捺钵制度[N];社会科学报;2006年
5 田广林;草原与大海的对话[N];光明日报;2007年
6 叶真铭;辽钱为何少见[N];中国商报;2004年
7 李富;我国唯一保存最好的辽代石窟——真寂之寺[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8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王曾瑜;也谈河北境内的辽宋时代古地道[N];北京日报;2008年
9 孙黎;融合与互补:辽代文学论[N];吉林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李信;阿骨打与“大金碑”[N];吉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楠楠;辽代民族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孙政;辽金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周立志;宋朝外交运作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4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杨浣;辽夏关系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曹显征;辽宋交聘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7 史风春;辽朝天祚帝后妃世系考[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秀莲;金朝“异代”文士与皇权政治互动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王孝俊;辽代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莎;辽朝上京、中京地区农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孙玮;辽朝东京海事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宏利;辽朝中京地区海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丹;辽朝汉族官员政治地位变迁分析[D];渤海大学;2012年
5 赵瑞;辽朝戍边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肖娜;辽朝后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李龙;辽朝军队军需装备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8 周洁;辽朝的宴饮活动[D];内蒙古大学;2014年
9 刘科剑;辽朝中期朝官系统汉官探讨[D];内蒙古大学;2013年
10 孙伟祥;辽朝帝王陵寝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53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5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