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宗族与科举仕宦的关系研究——以明清徽州社会宗族为例
本文选题:宗族 + 科举 ; 参考:《河南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摘要】:我国古代社会具有较强的宗族性特征,宗族在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与其成员在科举、仕宦方面的成功呈直接的正相关关系。研究古代中国宗族与科举制度之间的影响,能有效了解中国教育形态的变迁与成效。明清时期徽州在科举及仕宦方面成就显著,其宗族在对子弟科举、仕宦方面的奖掖形式及旌表方式经过年代的传承具有了风俗的特质,这为我们研究古代中国宗族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范本。
[Abstract]:The ancient society of our country has strong clan characteristic. The degree of clansman's attention to education is directly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its members' success in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official. To study the influence between clansmen and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in ancient China can effectively understand the changes and effects of Chinese educational forms.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Huizhou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official service, and its clan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stom in passing on the forms of prizes and the ways of showing the style of the award in the respect of children's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official officials after the passing on of time. This provides us with a very good model for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clan education.
【作者单位】: 黄山学院文学院;
【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0SQRW133) 黄山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3xhwh012)
【分类号】:K248;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琳琦;明清徽州进士数量、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申波;;云南古戏台田野现状及其文化解释[J];昆明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宋元强;徽商与清代状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雪,刘莹;意随景象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2 王晓南;;五凤溪场镇开放空间的特色与保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3期
3 张凤;王营池;;构筑特色高校景观意象——西南科技大学校园规划与景观设计新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4 廖丹;;古镇的情感空间、管理空间及其旅游开发——以天府古镇黄龙溪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5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6 廖一联;方舟;屈晓勤;;对传统街区场所精神营造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7 张昊;张鲲;;浅析城市新区规划中引入整体城市设计的目的及意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6期
8 杨卫国;王京;暴磊;郭栋;;现代城市广场与历史文脉结合研究——邯郸市王朗城址公园概念方案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9 任志强;;明清时期坟茔的纷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10 陈瑞;;元代安徽地区的书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单超群;刘松茯;;历史建筑与历史地段的同构[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于海漪;许方;朱灶芳;;婺源游山古村落空间体系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扈万泰;王力国;;1949年以来的重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演变——兼谈城市意象转变[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艾杰;郝飞;白小鹏;;城市高密度人工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以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城市设计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俊超;;浅谈南京城市空间特色塑造[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虹;王树声;;从遗产保护到城市文化环境营造——介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佩娟;周晗;彭焱;;城市商业外部空间吸引力的物质空间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商业外部空间调查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范风华;;基于心理安全感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研究——以植物景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天;姜黎黎;谢爱华;;城市设计中“边界”的表现形式与构建方法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慧钧;;第三章 城市共生论[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倪文岩;广州旧城历史建筑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闫晓云;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地结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7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王豪;中心性与开放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李乾;综合客运枢纽集散服务网络分析与建模[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静帆;滇西德宏地区傣族传统村寨景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冬丽;城市公园中的空间立体系统营造[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黄远鸣;武汉市居住小区边界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鑫;清代以来恩施市城镇景观演变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杰;城市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景观及环境控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韩悦;城市道路景观整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韩文翔;河南合院式居民日照环境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丁一;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研究与动态思考[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张庆;黄河影响下的商丘古城空间格局探微[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范金民;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杨民康;;“非遗”保护应该回归“草根意识”——兼论传统音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价值和地位[J];人民音乐;2009年11期
3 项阳;;民间礼俗——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间[J];中国音乐;2008年03期
4 宋元强;徽商与清代状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四平;;仕宦得意与情感外溢的困惑——唐代小说中仕宦与家庭矛盾问题新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2 潘君昭;论《儒林外史》的主题思想和结构艺术[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3 刘忷银;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J];文史杂志;1989年06期
4 李琳琦;清代的科举制度探析[J];社会科学家;1993年03期
5 杨彦杰;客家移民与地方文化的建构——以“开善”宗族社会为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4年10期
6 ;读者论坛[J];文明;2004年12期
7 杭宁;科举制度与政治人才选拔[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杨青新;;隋唐科举制考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9 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J];东岳论丛;2005年06期
10 吕忠堂;;科举之废百年断想[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建娣;;淮北的宗族与捻军的起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2 刘惠恕;;借鉴古代科举制度对于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3 孟凯;;从科举制度到公务员考试看中国的官本位思想[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曾凡炎;;梁启超对科举制度的反思[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5 周孚政;;对明朝科举制的重新认识[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6 黄明光;;古代科举制度下社会自学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王熹;;明代朝野对科举制度的评论[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8 陈志云;;科举制度与两宋赣文化[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9 刘绍春;;晚清科举制改革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刘海峰;;科举制度应当如何评价[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元强;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制度[N];西部时报;2011年
2 赵铁信;科举制度浅说[N];光明日报;2003年
3 来新夏;仕宦箴规百种[N];北京日报;2002年
4 金昌市师范学校 潘永平;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影响浅析[N];甘肃日报;2009年
5 黄留珠;科举制度中的公平竞争[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谭家健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艾尔曼教授商榷科举制度若干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何池;台湾开发时期大陆儒家文化和科举制度的传入[N];闽南日报;2010年
8 杜靖 青岛大学社会学系;“宗族社区”与“村落共同体”源流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宋亚平;宋明科考的变迁[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10 朱亚非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明清山东仕宦家族与家族文化概说[N];联合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俞钢;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邓建国;科举制度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彭红卫;唐代律赋的演进及其特征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文;科举在越南的移植与本土化[D];暨南大学;2006年
7 刘军;北魏宗室阶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贵录;三槐王氏家族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9 吴铮强;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张润平;元嘉三大家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祥龙;科举制度废止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林明;科举制度对海南古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姜振华;越南阮朝科举制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晓锋;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的权力支配及其在徽州村治中的作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路莉莉;隋代科举制度考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惠;科举制度的兴衰及其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伟;科举制与北宋士人阶层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秦黎;选官制度变革视野下的商周至秦汉宗族变迁[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9 余振;浅析民间信仰与宗族聚居村落维系[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氏银;论越南李朝儒学教育[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54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54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