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科举与唐人编选诗文总集之关系
本文选题:唐代科举 + 唐人 ; 参考:《人文杂志》2014年11期
【摘要】:唐代举子科考应试,以及考前的纳卷、行卷等,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诗文总集模仿借鉴。同时,举子活动促进了送别、唱和集的编纂。因此,唐人编撰诗文总集对唐举子应试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科举考试的发展又丰富了诗文总集遴选内容、编选标准以及编集体例;科举与市场需求对唐人编纂诗文总集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科考环境影响下,与之相关的一些诗文总集价值不高。
[Abstract]:In the Tang Dynasty, there is a need to imitate and use for reference the collection of poems and essay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amination, such as the examination for examination and the examination before the exam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ctivities promoted the compilation of farewell, singing and collection. Therefore, the collection of poetry and prose compiled by the Tang Dynas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xamination.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enriches the selection content, compilation standards and compilation style of the collection of poetry and prose, and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market demand also play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mpilation of poetry and prose collection in the Tang Dynasty. Howev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nvironment, some related collections of poetry and prose are not of high valu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点学科骨干人才资助项目(NKZXA1210)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卢燕新;;《翰林学士集》题名职官考辨[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03期
2 傅璇琮;卢燕新;;《续诗苑英华》考论[J];文学遗产;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世英;“中庸”的社会影响与文学效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盛险峰;;论五代中央职官的“失职”与“君主专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贾名党;;柳宗元与刘禹锡接受屈赋管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张汉东;秦始皇个性心理试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王轶;;古代史传“虚构”说辨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葛成飞;;山川樊笼里,凄怆幽寒梦——柳宗元《囚山赋》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曾礼红;;试论柳宗元的女性观——以女性墓志铭为中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8 赵军仓;;论陈子昂王勃对屈赋的评价及继承[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9 王易华;;论姚鼐诗学中的以文论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汪政;;刘禹锡、柳宗元散文题材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黄耀X;;禅宗与对句[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2 赖瑞和;;论唐代的检校郎官[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3 王子林;;紫禁城中轴的设置思想[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4 陈向春;;中国古小说猴的文化阐释[A];东方丛刊(1993年第4辑 总第七辑)[C];199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范明静;大历、贞元文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晓东;明清民居与文人园林中花文化的比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沙梅真;敦煌本《类林》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毛德胜;苏洵古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黎文丽;唐代校书郎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立功;《文子》的实践智慧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瑾;论初唐诗歌的生命意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彭建伟;古典园林的生态美学意韵及其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启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王亚芳;严羽诗体论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方明智;贾谊《新书》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梁伟伟;《鬼谷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卢燕新;;《翰林学士集》题名职官考辨[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姗姗;;略论妻子在唐代科举与婚姻中的角色[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2 许友根;唐代科举舞弊原因初探[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余区;唐代科举当始于武德元年[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邓小泉;唐代科举人才区域分布概况及原因[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李艳丽;;论唐代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与影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张宏梅;;试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利与弊[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7 黄荣煌;;唐代科举文学刍议[J];柳州师专学报;2012年02期
8 刘范弟;;说唐代科举的荐引之风[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9 徐晓峰;;唐代科举中的“拔解”——兼论“拔解”概念的演变[J];文史知识;2009年09期
10 陶绍清;;唐代科举的“拔解”[J];文史知识;2012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周冰;灼热的大遗址[N];中国文物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董云平;唐诗里,,捡起唐朝故事[N];黑龙江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晓霞;唐代科举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宋中选;从唐代科举制度看其政治功能[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潇;唐代科举与士风[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燕波;唐代科举出身者年寿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崔岩;论唐代科举制的匡时济俗功能[D];山西大学;2004年
5 刘坤;唐代科举与名门望族[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谢爽;试析唐代科举制影响下的官员法律素质培养[D];兰州大学;2014年
7 吴庆忠;科举制下唐代士人经济生活负担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纪昌和;《唐摭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许美丽;唐代送人赴举诗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89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89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