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永乐“郡县安南”对“郑和下西洋”之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14 19:19

  本文选题:明成祖 + 郡县安南 ; 参考:《文史哲》2014年05期


【摘要】:永乐时期明成祖朱棣发动对安南战争并郡县其地是有其战略考量的,"郡县安南"威慑中南半岛番国,"郑和下西洋"威慑海岛番国,二者互为犄角之势,海路、陆路双管齐下,对西洋尤其是南海地区形成巨大军事压力。"郡县安南"之后,明朝从陆路近可制占城,远可控满剌加,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西洋朝贡体系得以顺利建立和巩固。明宣宗继位,对黎利剿抚不力,明军在大败之后撤出交趾,沉重地打击了明朝威望,明朝失去了控制南海的地理优势。西洋诸番疏于朝贡,明宣宗心有不甘,遂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以挽回局面。宣德之后,安南坐大,朱棣所经营的西洋朝贡体系趋向松散与瓦解,明朝宗主国的地位名存实亡。"郡县安南"为明朝控制中南半岛奠定了基础,加速和推进了西洋朝贡体系的建立,朱棣"郡县安南"的决策对"郑和下西洋"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而宣宗"弃置交趾"恰恰是西洋朝贡体系濒于崩溃的前兆。
[Abstract]:During the Yongle period, Zhu Di, the founder of the Ming Dynasty, launched the war against Annan, and the counties and counties had their own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County Annan" deterred the countries of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the "Zheng he Western Ocean" from deterring the island countries. The two were antlers, both by sea and by land. Great military pressure has been exerted on the Western Ocean, especially on the South China Sea. " After Annan, the Ming Dynasty was able to control the city by land, which provided the powerful support for Zheng he's voyage to the West, and the tribute system was established and consolidated smoothly. Ming Xuanzong succeeded, failed to suppress Li Li, the Ming army withdrew after the defeat, seriously hit the prestige of the Ming Dynasty, the Ming Dynasty lost the geographical advantage of controlling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Western countries neglected to pay tribute, Ming Xuan Zong was unwilling, and ordered Zheng he the seventh voyage to restore the situation. After Xuande, Annan sat down and the western tributary system operated by Zhu Di tended to be loose and disintegrated,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sovereign state of the Ming Dynasty survived in name only. " County Annan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Ming Dynasty to control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speeding up and 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estern tributary system." Zhu Di's "County Annan" decision had an important and positive impact on Zheng he's voyage to the West. Xuan Zong's "abandoned toe" is exactly the precursor to the imminent collapse of the western tributary system.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功;秦朝郡县关系考论[J];南都学坛;2005年02期

2 曹尔琴;论秦郡及其分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04期

3 张伟夫;东晋政局与侨置州、郡县之关系[J];中国地名;1997年06期

4 王家范;重评明末“封建与郡县之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王昱;青海东部地区早期郡县设立时间考辨[J];青海社会科学;1988年05期

6 王文才;六朝江原故址及侨置郡县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7 胡阿祥;东晋南朝山西州郡县侨置考述[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01期

8 艾廷和;县制起源之我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侯旭东;地方豪右与魏齐政治——从魏末启立州郡到北齐天保七年并省州郡县[J];中国史研究;2004年04期

10 李洵;论顾炎武在“郡县”等七篇政治论文中提出的社会问题[J];史学集刊;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鸿喜;杨剑英;;战国上党郡县考[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2 周国林;;西晋“两类郡县农民”说榷议[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3 小尾孝夫;;南朝前期的南徐州无实土侨郡县和中央军(论文摘要)[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建国;;齐梁萧氏故里考证[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尹钧科;;唐北都太原城初探[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6 张泽咸;;六朝隋唐间福建地区的海运与开发述略[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7 万绳楠;;论黄白籍、土断及其有关问题[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8 徐承泰;;东汉时期货币铸造及管理机构的探讨[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一期[C];1999年

9 张兆裕;;明代荒政中的报灾与匿灾[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10 许辉;;六朝时期京口地位述论(提纲)[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王子今;秦皇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N];光明日报;2009年

2 王子今;中国古代的“官数”[N];学习时报;2005年

3 樊树志;说滥了的“封建”[N];经济观察报;2006年

4 张连举;有误可辩 理应“争辩”[N];平凉日报;2006年

5 熊铁基;秦始皇的最后十年[N];光明日报;2004年

6 侯丕勋;窦融经营河西五郡[N];甘肃日报;2000年

7 郑友消;赢政统一中国后为何不再称“王”[N];中国档案报;2006年

8 王得功;雁北重镇右卫城[N];山西日报;2006年

9 国风;专制帝国权力的分享者及门阀世家势力瓦解[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10 吴健礼;元朝对藏区的统一和对乌思藏的施政[N];西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琼英;魏晋南朝寒人仕进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赵红梅;玄菟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欣;宋代思想家有关“封建”问题的思考[D];暨南大学;2006年

2 蔡伟政;黑水城所出元代礼仪祭祀文书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宋凤英;六朝荒政[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玉;秦汉乡亭治安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仝晔;明朝征安南将军张辅[D];郑州大学;2005年

6 叶星星;两晋之际南迁流民所引起的人地矛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7 吴晓燕;汉代民间自然神灵信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891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891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7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