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的气候突变与山东耕作制度变迁——兼论华北的两年三熟制
本文选题:气候突变 + 耕作制度 ; 参考:《农业考古》2014年04期
【摘要】:明末清初的气候突变导致高消耗氮素作物小麦的播种面积扩大,引起了山东地区更为严重的肥料短缺。为了应对这种变局,山东农民开始调整作物种植制度,增加养地作物的播种面积,这改变了原有的耕作制度。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认为人口规模大未必一定导致两年三熟制的形成,在某些特定时段人口规模小反而促使北方农民选择两年三熟制。
[Abstract]:The sudden change of climate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led to the enlargement of planting area of wheat, a high nitrogen consuming crop, which led to a more serious fertilizer shortage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is change, the farmers in Shandong began to adjust the crop planting system and increase the planting area of the cultivated land, which changed the original farming system. Different from previous studie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large population size may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a two-year three-cropping system, but in some specific periods the small size of the population will prompt the farmers in the north to choose the two-year three-cropping system.
【作者单位】: 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山东省科技创新软科学研究基地;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耕作制度演变视角的技术选择行为研究”(项目编号:ZR2013GQ013) 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3RKC01004)
【分类号】:K248;S162.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琪珍;卜庆雷;王承军;;莱芜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5期
2 沈小英;陈家其;;太湖流域的粮食生产与气候变化[J];地理科学;1991年03期
3 王铮,张丕远,,周清波;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兼论人地关系[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4 王位泰;黄斌;张天锋;王润元;薛景轩;王灵梅;王琴;;陇东黄土高原冬小麦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年01期
5 刘伟;钟巍;薛积彬;甄治国;;明清时期广东地区气候变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李根蟠;;略谈气候异变对中国上古农业转型的影响[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7年04期
7 王保宁;李星洲;郭俊;;市场与生态:民国年间山东平原区的耕作制度变迁[J];科学与管理;2012年02期
8 王保宁;;增产与减产:农业合作化与1950年代的山东耕作制度[J];科学与管理;2012年05期
9 张翠英;;气候变暖对鲁西南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J];气象科技;2008年05期
10 荣云鹏;朱保美;韩贵香;高克华;郭春荣;刘延涛;王家仁;乔秀芳;;气温变化对鲁西北冬小麦最佳适播期的影响[J];气象;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建华;;明后期社会风气与士大夫家族移风易俗——以山东青州邢s牸易逦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化振红;;从《齐民要术》看中古时期的农业词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薛瑞泽;汉唐间河洛地区的酿酒业[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4 王云;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徽商[J];安徽史学;2004年03期
5 江沛;徐倩倩;;港口、铁路与近代青岛城市变动:1898-1937[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6 阚绪良;《齐民要术》卷前《杂说》非贾氏所作新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杨洪宾;李福元;徐成忠;王法宏;;山东省当前主栽小麦品种春冬性强弱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8 杨洪宾;徐成忠;王晓英;李福元;何秀兰;王法宏;;济宁地区小麦冬前苗情评估体系及其适宜指标[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9 潘云;姚兆余;;从元代王祯《农书》中透视农业生态思想[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3期
10 邓群,曾晓丽;从古农书中透视中国传统农业施肥[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竞昊;;明朝前期济宁崛起的历史背景和区域环境述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2 许秀英;甘龙辉;陶冶;黄操军;;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土壤含水率预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苏黎;陈凡;;中国传统农学思想之自然观[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4 吴先华;李廉水;曹玲;马廷淮;;气象因素异常指数对我国典型制造产业的影响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苏民;周静;沈吉;羊向东;;全新世以来洱海流域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6 郝立生;闵锦忠;;气候变暖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孙东磊;梁钰;马峙英;;冀南冬小麦冬前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8 杨松;刘俊林;杨卫;淡建兵;何建业;拓砚军;;河套灌区春小麦播种气象指标及播种期预测服务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邓振镛;张强;王强;倾继祖;黄蕾诺;刘文婧;徐金强;;中国北方气候暖干化对粮食作物的影响及应对技术[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干旱半干旱区地气相互作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曾凯;周玉;宋忠华;;气候变暖对江南双季稻灌浆期的影响及其观测规范探讨[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3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茂盛;渭北旱作苹果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水分养分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飞;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疫病与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9 韩美仙;基于药物重量实测的经方本原剂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侯雪坤;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耕层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时空分布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娇;《明史·河渠志四》海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涛;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设[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张海峰;清代山东商人北方商贸活动的历史地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崔永胜;旱魃为虐,如`匀绶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海华;运河变迁与聊城的发展[D];山东大学;2010年
7 吴昊;《齐民要术》所见公元六世纪中国北方社会食事生活[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宋欣;花生乳牛乳混合干酪加工工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袁园;河北省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规律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黄福铭;明清时期番薯引进中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洪宾,徐成忠,黄九柏,王德民,耿忠立,王法宏;小麦垄作对冬前土壤物理性状及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2 王海东,崔友富,刘学刚,刘典昱;淮北冬季气候变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1998年02期
3 王琪珍;王承军;卜庆雷;;莱芜春季冻害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2期
4 王琪珍;王承军;卜庆雷;;2006~2007年度莱芜小麦减产的气象条件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8期
5 赵引娟,钟巍,薛积彬,彭晓莹;“Dark Ages”冷事件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6 席承藩;;猪粪是好肥料[J];茶叶;1960年01期
7 卜庆雷;王琪珍;王西磊;;莱芜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J];当代生态农业;2006年Z1期
8 张丕远,龚高法;十六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若干特征[J];地理学报;1979年03期
9 陈家其;从太湖流域旱涝史料看历史气候信息处理[J];地理学报;1987年03期
10 张伟强,黄镇国;中国热带的小冰期及其环境效应[J];地理学报;2000年06期
本文编号:1889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89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