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东北旗妇守节现象考论
本文选题:清代 + 旗妇 ; 参考:《兰州学刊》2013年06期
【摘要】:清代,东北旗人社会存在妇女守节现象。守节有常规形式,也有丈夫阵亡后妻子为其守节、未婚守节的贞女、殉夫从死的烈妇、以死抗拒奸污的节妇等特殊形式。影响清代东北旗妇是否选择守节,主要有节妇家庭经济条件、政治地位及朝廷政策、主流思想及舆论导向、舅姑父母对守节态度等四个因素。
[Abstract]:In the Qing Dynasty, there was a phenomenon of women's festival in the northeast society. There is a routine form of keeping a feast, but also a husband after the death of his wife for its observance, unmarried and faithful, martyrs from the death of the martyrs, to die to resist rape, and other special forms of the wife. There are four factors that influence whether the northeast flag women of Qing Dynasty choose to observe the festival, such as the economic condition of the family, the political status and the government policy, the mainstream thought and the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and the attitude of aunt's parents to the observance of the festival.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49;C913.6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为,张平宇,宋玉祥;清代东北地区土地开发及其动因分析[J];地理科学;2005年01期
2 陈立中;刘宇;;黑龙江站话的濒危性质及研究意义[J];文史博览;2005年20期
3 王春强;阳灿飞;;清代皇室婚姻制度刍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麻秀荣,那晓波;清末民初鄂温克族新式教育初探[J];民族研究;2000年06期
5 方素梅,杜娜,杜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J];民族研究;2004年02期
6 喜蕾,特木尔巴格那;元代高丽贡女制度与其政治文化背景[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05期
7 叶敏磊;毛升;;颠覆与建构1990年代以来英文学界中国女性群体形象研究[J];社会;2006年01期
8 王明霞;从满族家庭礼俗看其民族的伦理道德观[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张晓蓓;清代婚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范立君;近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860~1931)[D];浙江大学;2005年
4 孙静;满族形成的再思考[D];复旦大学;2005年
5 赵红梅;玄菟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广义;近代东北乡村社会研究(1840—1931)[D];吉林大学;2007年
7 王雪萍;十六至十八世纪婢女生存状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超;明代女性碑传文与品官命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兴亮;爱国之道,始自一乡[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王涛;清军火器、军制与战争[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华;清末至民国前期(1904-1931年)黑龙江人口职业状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凌;清代柳条边外城镇类型与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德新;清末新政与八旗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格桑德吉;近代西藏贵族妇女的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冯志涛;吉林省地名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艳侠;《辽史》中的女性史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哲姝;论顾太清诗歌[D];湖南大学;2007年
8 张晓明;论清末东北的教育变革[D];辽宁大学;2007年
9 范洁;屡禁不止:清代妇女入庙探析[D];暨南大学;2007年
10 杨正梅;20世纪初年的中国女性解放运动[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超;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杨琰;清季新疆屯田对当地少数民族人口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宝玉柱;清代蒙古社会转型研究——社会政治转型的客观原因:女真崛起[J];满族研究;2003年01期
4 刘敏;清代赫哲族在捍卫建设东北边疆中的贡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5 聂红萍;清代前期新疆州县以下基层制度的演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张世明;清代宗藩关系的历史法学多维透视分析[J];清史研究;2004年01期
7 杨伟兵;清代黔东南地区农林经济开发及其生态-生产结构分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1期
8 饶伟新;清代山区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困境:以赣南为例[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02期
9 杨国安;;救生船局与清代两湖水上救生事业[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张艳丽;;试论清代晋南地区黄河滩地的争夺事件——以永济县为中心兼论州县官的行政职能[J];运城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张民服;;试论清代中原经贸业的发展[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4 魏章柱;;清代台湾学校教育及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一谋;清代对人瑞有奖励[N];人民政协报;2000年
2 陈易新;中医诊断学在清代的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3 钱振峰;乾隆与清代玉器[N];中国商报;2002年
4 杨红 刘鹏九;清代的卖地契约[N];中国档案报;2000年
5 朱玉宝;清代官员的任用制度(四)[N];中国人事报;2000年
6 王思治;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N];光明日报;2000年
7 黄开林;岚皋清代禁赌碑[N];陕西日报;2001年
8 马树康 夏维荣;清代喀什铸币小考[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0年
9 记者 杨守勇;清代曾绘世界地图 北京为本初子午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主持人 李国荣;严防严惩:清代打击科场夹带作弊[N];中国档案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3 毛晓阳;清代江西进士丛考[D];浙江大学;2006年
4 王雪华;清代吏胥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张磊;清代贵州女性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杨银权;清代甘肃士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黄海云;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研究(至184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吴轶群;清代新疆边境地区城市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路伟东;清代陕甘人口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周邦君;乡土技术、经济与社会[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欣平;清代陕西关中市场探析[D];西北大学;2005年
2 秦兆祥;清代热河都统的设立与职能演化[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陈一容;清代官吏惩戒制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群;冲突与调适[D];兰州大学;2006年
5 李楠;清代山西祈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之良;清代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谭小军;清代江西民间秘密教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慧;清代呼伦贝尔副都统衙署的设立及其职能[D];内蒙古大学;2008年
9 张建民;清代杀虎口税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涂蕴漪;清代江西慈善组织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902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90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