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举户籍改革与土客互动——以广西宾兴组织为例

发布时间:2018-05-15 16:10

  本文选题:清代 + 广西 ; 参考:《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10期


【摘要】:清代对科举户籍制度进行了渐进式改革,至乾隆间渐成定制,为科举"分区取士"下的客民与地方社会互动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广西各地为振兴文教,纷纷使用科举入籍捐资创建宾兴组织。至道光以降,"入籍宾兴"渐成制度化和普遍化,捐资方法则呈现出多样性、灵活性等特征,这对促进土客互动、培育地方士子、构建基层秩序等多有裨益。
[Abstract]:In the Qing Dynasty,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was gradually reformed and gradually customized between Qianlong, which provided the legal basis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eople and the local society under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Guangxi in order to revitalize culture and education, one after another use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naturalization donation to create Binxing organization. To the end of the day, "naturalization and guest prosperity" has gradually become institutionalized and universal, while the methods of donation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ty and flexibility, which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of local people, cultivate local talents, and construct the order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作者单位】: 玉林师范学院政史学院;
【基金】: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YB2014313) 玉林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G20130007)
【分类号】: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东杰;;“乡神”的建构与重构: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J];历史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凤祥;;自然灾害对清代小农经济劳动力资源的破坏[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2 李启成;;清末民初刑法变革之历史考察——以人口买卖为中心的分析[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陈利;邓建鹏;宋思妮;;法律、帝国与近代中西关系的历史学:1784年“休斯女士号”冲突的个案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关荣波;;赫哲族“鱼皮服饰”风俗考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5 罗莉;;清代西江下游经济开发对森林变迁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景晓平;;京师五城中学堂与清末中等教育近代化[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7 吴珂;;清代四川地区民间演剧与社区认同[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张玉娟;;论清代省级官员的选任资格[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9 张多勇;李并成;戴晓刚;;“西夏乾yP二年(1171)黑水城般驮、脚户运输文契”——汉文文书与西夏交通运输[J];敦煌研究;2012年02期

10 宫泉久;张金平;;刊落繁华不为盛世争妍——论清初“金台诗人”谢重辉的诗歌[J];德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一丹;;从“湖广填四川”到西部大开发:成都客家人的文化认同与变迁[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2 江柳青;;张居正与洪朝选案[A];明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黄胜江;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亚新;清代辽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束霞平;清代皇家仪仗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赵红卫;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渊;补服形制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8 衷海燕;儒学传承与社会实践[D];厦门大学;2003年

9 罗春寒;清代台湾平埔族文化变迁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张立程;西学东渐与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伟;清代福州府列女群体角色管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易;清代福州鳌峰书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鲍顾瑜;日本遣明使与中日观音信仰[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杨晗;清代保甲权力的演变[D];河南大学;2011年

7 郭艺鸽;《钦定续文献通考·经籍考》的目录学价值与文献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8 耿直;一个兵团社区的地域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蒋薇;清末北京城市治安管理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赵志纯;清代山东沂州府经济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程美宝;;近代地方文化的跨地域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粤乐和粤曲在上海[J];近代史研究;2007年02期

2 刘正刚;试论清代四川南华宫的社会活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3 刘正刚;清代四川的广东移民会馆[J];清史研究;1991年04期

4 王东杰;地方观念和国家观念的冲突与互助:1936年《川行琐记》风波[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蓝勇;清代西南移民会馆名实与职能研究[J];中国史研究;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晓阳;;清代台湾宾兴考述[J];台湾研究;2006年01期

2 周兴涛;;也论清代宾兴[J];中国地方志;2008年06期

3 毛晓阳;;清代宾兴礼补论[J];清史研究;2011年04期

4 毛晓阳;;清代宾兴礼考述[J];清史研究;2007年03期

5 毛晓阳;;论清代宾兴的教育公益基金属性[J];考试研究;2008年04期

6 杨品优;;清代江西宾兴组织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杨品优;;江西公藏宾兴资料简介[J];兰台世界;2010年07期

8 杨品优;;清代江西宾兴组织的兴起述论[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熊昌锟;;清代桂东地区宾兴文化圈述论[J];广西地方志;2010年04期

10 毛晓阳;;清代台湾宾兴的特色及其影响[J];台湾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毛晓阳;清代台湾宾兴的特色[N];人民政协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雪;清代湖北宾兴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朱厚禄;宜宾兴宜村镇银行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93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93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4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