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利玛窦世界地图传播史四题
本文选题:利玛窦 + 明代 ; 参考:《自然科学史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明代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是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一个最热门的课题,在这一研究领域中,杰出的研究成果大批涌现,但是,由于以往的研究囿于中文资料的难以全备,故对利玛窦世界地图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未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文章主要依据新见利玛窦的中文资料,结合根据意大利原文重新翻译的利玛窦回忆录和书信集,对利玛窦肇庆绘制的首幅世界地图的名称、赵可怀《山海舆地图》序言的发现及其价值、吴中明刊刻《山海舆地全图》的时间及两幅小型世界地图的刊刻者为谁等4个问题,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考证,得出了与前贤研究不同的结论,将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Abstract]:The study of the world map of Matteo Dou in the Ming Dynasty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topics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this field of research,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have emerged in large number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Limited to the difficulty of Chinese data, some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spreading the map of Matteo Dou can not be obtained. The correct conclusion.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hinese data of the new sight of Ricci, the name of the first world map of Lima Dou Zhaoqing, the name of the first world map drawn by Dou Zhaoqing, the discovery and the value of the preface of Zhao Kehuai "the mountain and sea map", and the time and two of Wu Zhongming's publication of the total map of the mountains and seas. The publication of the map of the small world map has made a detailed and thorough examination for who and so on 4 questions, 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research, and further advances the study of the world map of Matteo Dou.
【作者单位】: 澳门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时鉴;;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百年回顾[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廖运章;;邹伯奇科学论著遗稿《测量备要》新探[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1期
2 林金水;代国庆;;利玛窦研究三十年[J];世界宗教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宗鑫;明后期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佳妮;利玛窦世界地图中的明人序跋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翔宇;明人南亚地理知识详考[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中泽;利玛窦在孝嗣关系问题上的“是孔非孟”策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杨泽忠,周海银;利玛窦与坤舆万国全图[J];历史教学;2004年10期
3 赵书妍;试析利玛窦的适应性传教方式成功的原因[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疏仁华;利玛窦与“儒学西渐”刍议[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刘伟铿;利玛窦——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J];岭南文史;2005年02期
6 邓爱红;利玛窦在南昌的两次传教风波[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疏仁华;;利玛窦与儒学的会通和冲突[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宋军令;;利玛窦在北京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9 何初树;;利玛窦: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J];同舟共进;2006年11期
10 吴晓莉;;中西初识:利玛窦入华的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杨奕望;吴鸿洲;;“利玛窦规矩”与中医药交流[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庆余;;利玛窦携物考[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3 金国平;吴志良;;从自鸣钟探讨利玛窦居留北京的内幕[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4 贺树德;;“西学东渐”的先行者——利玛窦[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5 林金水;;利玛窦交游人物表[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一辑)[C];1981年
6 宋荣培;;利玛窦向中国文人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意义[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一辑[C];2010年
7 戴继诚;;中极玲珑 外极朴实——利玛窦的人格特质[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8 刘克敌;;受青睐的与被冷落的——明末基督教进入中国的策略与失误[A];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 总第十三辑)[C];1995年
9 宋芝业;;“几何”与“几何之学”的命名——从数学思想史的视角看徐光启与利玛窦对“几何”与“几何之学”的理解[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知远;利玛窦的方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王青笠;利玛窦 创造过汉字的老外[N];华夏时报;2010年
3 资深报人 丁刚;利玛窦的能量[N];东方早报;2010年
4 美国汉学家 史景迁;西人眼中的利玛窦[N];文汇报;2012年
5 刘子刚;利玛窦眼中的考试[N];中国测绘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张世辉采写;利玛窦闯入大明王朝[N];中国民族报;2005年
7 沈一民;利玛窦和李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深圳商报记者 戴广军 段煜第 张伟;肇庆:利玛窦东来第一站 利玛窦:沟通中西文化第一人[N];深圳商报;2006年
9 包光潜;利玛窦与《交友论》[N];中国档案报;2010年
10 记者 周舒 实习生 王菲宇;利玛窦:回头十万里[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林中泽;晚明中西性伦理的相遇[D];中山大学;2001年
2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3 刘泓呈;中国法:走在想象与真实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振国;拒斥与吸纳:天主教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应对[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孝德;利玛窦笔下的中国形象[D];山东大学;2011年
2 符金宇;利玛窦中文译著中文学重写现象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3 马春华;利玛窦传教策略及其效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严晓,
本文编号:19002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00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