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钩稽排比史料法的方法论意义——以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西京部分为中心
本文选题:史学研究 + 史料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钩稽排比史料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也是史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西京部分除在《长安志》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钩稽增补史料外,又对所有史料进行重新排比,使得《唐两京城坊考》成为研究隋唐长安、洛阳两城的集大成之作,并被今人视作研究隋唐史的第一手资料,其所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钩稽排比史料法的成功运用,其在方法论上的意义并不亚于著作本身,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肯定。
[Abstract]:As an ancient and traditional method of historical research,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basic and commonly used methods in historical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the relevant contents of Chang'an Zhi, the Xijing part of Xu Song, "the examination of the two Capital cities in the Tang Dynasty", in addition to linking up and supplementing the historical data, rearranged all historical materials, making the "examination of the two Capital cities in the Tang Dynasty" become a study of Chang'an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masterpiece of Luoyang and Luoyang is regarded as the first-hand information of the history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o a great extent, the achievements of Luoyang are due to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he historical method of "hook and row ratio", and its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is no less than that of the works themselves. We should give adequate attention and full affirmatio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9I003)
【分类号】:K2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建新;;梁启超与钱穆的专门史观及方法论之比较——以《中国历史研究法》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杜蒸民;年谱学的一个新创例——胡适《章实斋先生年谱》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李文鹏;;口述档案征集工作的开展[J];北京档案;2006年02期
4 蒙吉军,崔凤军;北京市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刘铁芳;从独白到对话:传统道德教化的现代性转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6 颜浩;民间化:现代同人杂志的出版策略——20世纪20年代的《语丝》杂志和北新书局[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7 李春远;梁启超史学思想与新民思想之关系[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许刚;张舜徽先生之“《史通》学”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李建军;;王通《春秋》学考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郑卫,杨建军;也论唐长安的里坊制度和城市形态——与梁江、孙晖两位先生商榷[J];城市规划;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谢勤亮;;影像与历史——“影视史学”及其实践与试验[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王振忠;;明清以来的徽州日记及其学术价值[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杨瑞;;科学思想在史学领域的兴起与进取:从梁启超到傅斯年[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李相正;张剑光;;钱大昕研究两《唐书》的成就[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正林;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宋诚挚;中医学的思维模式[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黄芸珠;唐代女性与文学的相关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文联;五四时期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房功利;中国国防战略演变研究(1949-2002)[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7 缪柏平;艾思奇哲学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国义;朱谦之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竞芝;陈寅恪与新考据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贾俊侠;先秦史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韦春喜;汉魏六朝咏史诗试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方红姣;王船山的历史哲学[D];湘潭大学;2002年
5 王子华;陈独秀民主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兴韵;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广东教会中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庞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启蒙运动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西波;济南近代城市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权绘锦;论鲁迅的复调小说[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梁景松;康有为与福泽谕吉的启蒙思想比较[D];延边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蔺周智;;《旧唐书·西戎传》“泥婆罗国”史料来源考略[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2 张琰玲;张玉海;;浅谈明代固原州志所载宋夏史料[J];西夏研究;2010年04期
3 顾诚;;我与明史[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4 沈长云;;先秦史研究的10个理论问题[J];史学月刊;2011年08期
5 张靖人;;宋元东西变化考察[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陈涛;;若干唐代西突厥史料献疑[J];西域研究;2011年03期
7 孙继民;王丽敏;;唐后期手工业管理重要史料的发现及其意义——《唐恒岳故禅师影堂纪德之碑》碑阴题记试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03期
8 谭甲文;;明状元黄观“三元”考辨[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夏玉润;;一位鲜为人知的“驸马”——朱元璋的二姐夫李贞(上)[J];紫禁城;2011年04期
10 孟宪玉;;张叔夜籍贯、亲属考[J];中国报业;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朝克图;;关于蒙古帝国时期的“约孙”[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2 汤晓芳;;元史研究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在苏州举行[A];蒙古史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细谷良夫;王桂良;;围绕尚氏家族的诸史料[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4 陈智超;;《陈智超自选集》自序[A];中国宋史研究会——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小仓进平;金田一京助;服部四郎;杨玉辉;;《满文老档译稿》序[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6 曹一;;卜辞“立中”内涵考察——兼谈商代天文学史研究方法[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贾忠匀;;“南笼起义”有关史料需订正的几个问题[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8 李吉和;;《元代西夏遗民文献〈述善集〉校注》述评[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9 高建国;;夏代灭亡的地震说[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10 程德;;关于成化年间“妖书妖言”案的一则史料[A];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梧桐;《万历十五年》质疑[N];北京日报;2007年
2 记者 袁艳;尽快建“温州改革史料馆”[N];温州日报;2006年
3 孟巧颖;小中见大而要领毕现[N];光明日报;2008年
4 胡凡;历史研究层次结构探赜[N];光明日报;2006年
5 通讯员 朱宝华 记者 张寅;《南宋史研究丛书》首部著作年底前出版[N];杭州日报;2006年
6 梁水良 吴福钦;传说、史料中的白县令[N];汕尾日报;2008年
7 通讯员 刘忠厚 张建国;右玉县政协挖掘整理晋商史料成效显著[N];朔州日报;2006年
8 近科;专家研讨中国近代史若干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许全胜;楚王、秦戎与洛之戎[N];文汇报;2008年
10 宾长初;关注清史研究域外史料[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战利;曹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戴扬本;北宋转运使考述[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朝明;旧籍新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陈慧;清代中朝图们江界务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5 李方元;宋史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6 温显贵;清史稿乐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劲;两宋开封临安皇城宫苑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8 黑龙;噶尔丹统治时期的准噶尔与清朝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9 珠飒;清代内蒙古东三盟移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娜;两《唐书》女性史料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仅;《国语》与西周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任菲菲;西夏史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彭云;《新唐书·奸臣传》与唐代统治阶级内部斗争[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岩;三国政治与史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敖鹏惠;元刊“全相平话五种”的史料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张抒;秦汉关中史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张静;《资治通鉴》(三国部分)的史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新利;王崇古和明蒙关系[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唐洁;跨越边界——美国明代社会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002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00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