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员印纸批书制度探究
本文选题:宋朝 + 官员 ; 参考:《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宋朝政府对各级各类官员普遍颁发印纸,用于记录其入仕之后的阶官升迁、履行职责情况和功过奖惩等,这种官员印纸批书制度在宋代实行时间长、使用范围广,是宋朝考核官员的一个基础性的环节。对于政府而言,印纸批书不仅是了解各级官员业绩和各地各部门情况的重要信息渠道之一,也是对官员磨勘升迁、注授差遣所依据的重要文书档案。对官员个人而言,它则关系到其在官场上的升迁或贬降。因此,宋朝对官员印纸的发放、印纸批书内容和批书者的责任追究都有明确规定,但宋朝官员印纸批书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也存在不少问题。
[Abstract]:The government of the Song Dynasty issued printing paper to all kinds of officials at all levels, used to record the promotion of rank officials after their entry, perform their duties and merit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This official printing paper batch system has been used in Song Dynasty for a long time and is widely used in Song Dynasty. For the government, the printing paper batch book is not only known to the government. One of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channel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officials at all levels and the situation of various departments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country is also an important document which is based on the officials' exploration and instruction. For the officials personally, it is related to the promotion or demotion of the officials in the officialdom. Therefore, the publication and release of the official printing paper, the content of the printed paper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readers are all investigated in the Song Dynasty. There are definite provision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actual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Song Dynasty official printing batch system.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12YJA77001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4;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丁建军;;宋徽宗朝的官员考核述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包伟民;郑嘉励;;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J];文史知识;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建新;;论宋代举官责任追究制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刘后滨;;“正名”与“正实”——从元丰改制看宋人的三省制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王瑞来;;“内举不避亲”——以杨万里为个案的宋元变革论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唐春生;;典掌省府的北宋翰林学士[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余蔚;;隐性的机构精简与南宋中央集权之弱化——论南宋地方行政机构的“兼职”现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曹章庆;;论柳永羁旅行役词的分期及其情感取向[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陈文龙;;论唐宋时期的“赐绯紫”[J];北大史学;2012年00期
8 赵乐;;北宋太原知府的选任[J];沧桑;2014年01期
9 贾文龙;;序迁与破资:宋朝州级属官群体的司法职能评价[J];保定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10 余蔚;完整制与分离制:宋代地方行政权力的转移[J];历史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裴会涛;敕与北宋立法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崔延平;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杨文新;宋代市舶司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王晓龙;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9 杨世利;北宋官员政治型贬降与叙复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李慧斌;宋代制度层面的书法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连港;宋代内禅政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陈明明;府际视角下的北宋县政[D];西北大学;2011年
3 朱淼芳;北宋前期的翰林学士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胡雯姬;晋身之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路任翰;北宋科举条制考[D];苏州大学;2011年
6 何艳红;南宋文化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7 仲亚东;唐代宦官诸使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益;论宋代文官制度充分发展的三大因素[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胡坤;宋代辟举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陈朝阳;北宋名臣文彦博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培俊;;宋朝的乡役与乡村“行政区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徐小梅;;宋朝江西地方官员与士人的救灾活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郑辉;;吏强官弱:宋代奇特的政治现象——简论宋朝吏的地位及官吏关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年09期
4 徐绍敏;宋朝档案立法概述[J];档案学通讯;2004年02期
5 陈永华;两宋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关系考略[J];求索;2005年08期
6 荛公;;宋朝对于书报的管制[J];文献;1979年01期
7 李建明;;论宋朝清官文化的兴起[J];社会科学家;2009年04期
8 孙雅彬;;大宋朝的“潜伏”[J];青年博览;2009年23期
9 邱云飞;从救灾体制方面看宋朝社会内部“相对稳定性”的原因[J];洛阳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夏宇旭;;浅析宋朝对金治下契丹人的招诱[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龙;;论宋代提刑司在地方文化教育、法律宣传中的作用[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2 程民生;张瑞生;;论宋代钱陌制[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3 葛金芳;;两宋东南沿海地区海洋发展路向论略[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吴晓亮;;试析唐宋社会转型时期宋代经商群体的变化[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希清;;宋代科举省试制度述论[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肖建新;;论宋代的临朝听政[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彭安玉;;六朝私学的兴盛及其背景探析[A];“江淮地域与六朝历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郝虹;;王肃经学的历史命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9 胡正宁;;洪武永乐时期京师(南京)的卫军[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10 汪圣铎;;关于宋代田赋征收白银的探讨[A];钱币文论特辑(第三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岳毅平;宋朝缘何重商[N];光明日报;2002年
2 龚延明;《宋史职官志补正》与两位名家[N];光明日报;2007年
3 任崇岳;宋朝覆亡之际的士大夫[N];光明日报;2002年
4 吴晓萍;宋代外交管理制度的特点[N];光明日报;2006年
5 庄华峰 丁雨晴;宋代长江下游圩区水事纠纷与政府对策[N];光明日报;2007年
6 喻大华;清朝的“士不知耻”[N];光明日报;2007年
7 虞云国;史料信息化与中古史研究[N];文汇报;2008年
8 张港;齐齐哈尔藏族碉楼[N];黑龙江日报;2006年
9 黄敏兰邋(本报书评人);一场亡国悲剧的演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高艳 首席记者 王茵;晚风中的散步[N];牡丹江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冒志祥;论宋朝外交文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吕英亭;宋朝涉外法律初探[D];山东大学;2006年
3 王化雨;宋朝君主的信息渠道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4 杨浣;辽夏关系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邹贺;宋朝经筵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云红;清代流放制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费驰;清代东北商埠与社会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郝祥满;Y]然与宋初的中日佛法交流[D];浙江大学;2006年
9 熊伟;府兵制政治过程论[D];浙江大学;2008年
10 谭黎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再尚;辽圣宗对宋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邱云飞;宋朝水灾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3 郭宏荣;宋朝市民阶层妇女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4 孙垂利;宋朝兵器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陈伟生;宋朝太学教育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白宏刚;宋代林业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程涛;宋初的惩贪与倡廉[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田璐;唐宋市场管理政策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玉功;宋朝助学活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肖建勇;唐宋女性出游与出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24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24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