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魏晋南北朝婚姻伦理的一个维度
本文选题:魏晋南北朝 + 婚姻伦理 ; 参考:《伦理学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局面的结束和正统儒学的衰微,注重个体自我的存在成为新的核心价值观念,女性也试图从儒家的伦理纲常中挣脱出来,在婚姻家庭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她们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把握婚恋的自主权,追求婚姻中的平等地位,凭借才智在家庭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婚姻伦理新特性,与当时君权衰落、玄学盛行、女子享有一定的经济权利和受教育权利以及少数民族婚姻礼俗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Abstract]:During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with the end of the unifying political situation and the decline of orthodox Confucianism,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xistence of individual self became a new core value, and women also tried to break free from Confucian ethics. Show a strong sense of self-consciousness in marriage and family. They boldly reveal their feelings, grasp the autonomy of marriage, pursue equality in marriage,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amily life by virtue of intelligence. This new characteristic of marriage ethic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cline of monarchy at that time, the prevalence of metaphysics, the right of women to enjoy certain economic rights and the right to educ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ethnic marriage rites and customs.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晚明知识女性的社会交往研究”(09CZS027)
【分类号】:B823;K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必友;魏晋南北朝家族教育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魏向东;论魏晋南北朝财婚风气及其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3 侯伟东;魏晋清谈之风对女性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赵秀林;;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吕晓洁;;论魏晋时期女性思想的觉醒——以《世说新语》为例[J];太原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6 张玉茸;;简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群体[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7 薛瑞泽;魏晋南北朝的财婚问题[J];文史哲;2000年06期
8 郭建勋;翟新明;;从夫妇之义到夫妇之情——汉魏六朝弃妇诗的伦理禁忌与突破[J];中国文学研究;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洽;柳毅故事的文化解读[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2 李正学,王建萍;《李寄》主题刍议——兼议六朝文学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3 张文澍;从《聊斋志异》中“女强人”形象看蒲松龄之妇女观及伦理思想[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4 王恒展;;《毛大福》本事考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1期
5 王平;;《醒世姻缘传》与《聊斋志异》俗信描写之比较[J];蒲松龄研究;2010年03期
6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7 杨铭;;试论后秦政权兴盛与衰亡的原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8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张舜清;;论儒家“生”之伦理的理论渊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宋国庆;;论北朝民歌创作的继承性——与汉代北方民歌之比较[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佟健华;;算学宗师赵爽的数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程萃文;;儒家的家庭养成教育观及其当代价值[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邵正坤;;论北朝时期鲜卑的家庭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章培恒;关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形成过程与写作年代[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郭建勋;;汉魏六朝诗歌中夫妇之情的伦理禁忌与性别表达[J];文学评论;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潇;;魏晋南北朝妇女妆饰审美观[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马春焰;;略论魏晋南北朝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J];知识经济;2010年21期
3 张承宗;;魏晋南北朝妇女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变化[J];浙江学刊;2009年05期
4 薛瑞泽;;魏晋南北朝婚龄考[J];许昌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5 宋丙玲;;浅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中的性别转换现象[J];兰州学刊;2007年10期
6 董红玲;;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文化教育地位及贡献[J];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02期
7 薛瑞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质灾害[J];晋中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陈德弟;;谈谈魏晋南北朝的私家藏书[J];文史知识;2007年05期
9 曾祥辉;;魏晋南北朝时期私人撰史盛行原因分析[J];考试周刊;2010年13期
10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吏役[J];江汉论坛;198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广瑞;;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冀州地区的人口流动[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2 彭安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苏北开发及其影响[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文娟;;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史研究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传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谣言和谣言控制——魏晋南北朝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新视野[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等级婚姻极其社会影响[A];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年会暨江南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晋文;;简论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农政策的继承与发展[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俊飞;;婚姻所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之胡化现象[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宋艳梅;;关中郡姓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崔浩;;建国以来六朝军事研究综述[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何毅群;;六朝吴地历史地名与女性人鬼崇拜——以青溪与青溪姑信仰为例[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虞云国;缠足 从后宫向民间蔓延的悲剧[N];成都日报;2006年
2 文献中心 郑成宏;高丽女性与蒙古族接受儒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刘玉峰;唐代的施政经验(下)[N];学习时报;2011年
4 程锦;唐代女医选取之制考释[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记者 刘华山;上蔡郭庄二号楚墓棺椁发掘结束[N];驻马店日报;2006年
6 齐迎红 云冈石窟研究院;探索南北朝女子发式[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7 赵战;在历史中邂逅自己[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刘志琴;中国废止女子缠足记[N];中国妇女报;2006年
9 庄电一;宁夏固原:探寻元代开城人生存状况[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姜莹莹;东北湿地干尸复活之谜[N];北京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焕君;魏晋南北朝丧服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2 金霞;两汉魏晋南北朝祥瑞灾异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传军;歌谣俗语与两汉魏晋南北朝社会[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王东洋;魏晋南北朝考课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戴建平;魏晋自然观研究[D];南京大学;2001年
6 邵正坤;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陶新华;魏晋南朝中央对地方军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D];北京大学;2000年
8 李俊方;汉代皇帝施政礼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罗小红;唐代家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徐迎花;汉魏至南北朝时期郊祀制度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凤东;儒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宋洁;魏晋南北朝法律的儒家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韩雪松;魏晋南北朝时期公文写作理论述论[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翠;唐宋时期女性与本家的经济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贾小军;有关魏晋南北朝政治格局中几个问题的探讨[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丽;魏晋南北朝疾疫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7 朱文利;明末清初战争中女性自杀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赵东明;宋代女性财产权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9 张丽君;魏晋南北朝赌博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郑恩姬;唐代女性服饰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243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2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