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祖”与“自治”——周必大国家中兴观及其当代启示
本文选题:周必大 + 南宋 ; 参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周必大作为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在助政高、孝、光、宁四朝过程中,围绕国家中兴图强目标,阐发了众多见解。其"中兴"主张体现在"法祖"和"自治"两方面,"法祖"即希望君主"循故事,沿祖制",效法贤君累代相承的治政方略,"自治"则建议君主在"修边备、宽民力"基础上,提升国力以实现中兴。"法祖"与"自治"相结合的中兴观,是周必大在总结历史和把握时局基础上提出来的有益之策,对当前中华民族复兴有一定借鉴意义。
[Abstract]:As a famous politician, thinker and scholar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Zhou Bi-da explained many opinions in the process of helping the political high, filial piety, light and Ningning four dynasties. His "ZTE" proposition is embodied in the two aspects of "Fazu" and "autonomy". "Fazu" is the hope that the monarch will "follow the story, follow the ancestral system" and follow the administrative strategy inherited by the virtuous and the monarch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utonomy" suggests that the monarch should base on the "trimming and preparing for the border and broadening the people's power". Enhance our national strength to achieve ZTE. " The combination of "Fazu" and "autonomy" is a beneficial strategy put forward by Zhou Bi-da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history and grasp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t present.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江右哲学研究中心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周必大生平与思想研究”(12 LS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南宋公益事业实施与社会各阶层互动研究”(11CZS014)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南宋庐陵士人群体研究”(LS1209)
【分类号】:B244;K2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业国;张其凡;;南宋中兴的历史分析[J];浙江学刊;2010年02期
2 李梦星;;周必大与庐陵刻书业[J];文史知识;2002年03期
3 谷敏;;关于陆游“除军器少监”的考证[J];船山学刊;2007年01期
4 张筱兑;论南宋建炎中兴及江南民生[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郭澎;郑樵的卒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2年03期
6 蔡东洲;;蒙军“假道灭金”研究四题[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7 李传印;韩O傠杏肟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邓华祥,肖忠生;陈文龙《复元将唆都书》解读[J];莆田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吴锡标,陈国灿;南宋时期江南城市工商业形态探析[J];江海学刊;2005年04期
10 符海朝;南宋楚州知州与山东忠义关系之辨析[J];殷都学刊;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崔正德;曹正庆;;宋明时期江西人才盛况及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嘉励;南宋修内司官窑考略[N];中国文物报;2001年
2 记者 卢晶;杭州 南宋德寿宫重见天日[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杨清生;南宋两进士同时隐居马山中梅梁小隐和孙觌山庄[N];华东旅游报;2000年
4 张义德;叶适在南宋学术界树起的三面旗帜[N];光明日报;2000年
5 吴汝瑞;话·说·南·宋·池·州·镜[N];中国文物报;2000年
6 张敦田;“五四”时期进步刊物:《新陇》[N];兰州日报;2006年
7 文史伟;台湾姓氏的漳州“脉”[N];闽南日报;2008年
8 沈厚捚;质疑苏轼《渡海帖》[N];中国文物报;2001年
9 李知宴;中国陶瓷的对外传播(八)[N];中国文物报;2002年
10 杨静荣;北宋官窑之谜[N];中国文物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志红;南宋名将韩世忠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杨瑞;周必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李辉;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D];复旦大学;2005年
4 何玉红;南宋西北边防行政运行体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秦海滢;明代山东教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单晓娜;理念与行止[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郑壹教;南宋货币与战争[D];河北大学;2012年
8 于爱华;南宋地缘政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夏令伟;南宋四明史氏家族及其文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扬;南宋士大夫知识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周晶晶;“庐陵周氏”家庭及其文献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文涛;南宋时期温州农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颛静莉;真德秀政法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张建民;南宋太学生干政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刘春;南宋的御营司与机速房[D];西北大学;2007年
7 杨磊;论南宋学生干政活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谢道光;汉宣中兴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云军;吕颐浩与南宋初年政治探研[D];河北大学;2005年
10 吴晓华;南宋科举舞弊及其防范措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27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2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