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至17世纪西域绿洲农业经济的曲折发展及原因
本文选题:西域 + 农业经济 ; 参考:《中国经济史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14至17世纪,西域农业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先后经历了初期的严重衰退、中期的逐步恢复以及后期的加速发展三个阶段。同时,天山以南绿洲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早于天山以北地区,而且规模也更大。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一时期西域气候由暖转寒进入小冰期,并发生阶段性的冷暖干湿变化,是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的重要自然原因。而由气候变动等因素诱发的西域、中亚政治经济动荡则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原因。总之,在生态脆弱、绿洲规模狭小分散的西域地区,绿洲农业经济受到自然、社会因素的影响极大。而只有通过积极应对,加强与中原等地区的农业技术、品种交流,稳定西域政治经济关系,才能实现西域农业经济的恢复发展。
[Abstract]:From the 14th to the 17th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the Western region showed a tortuous development trend, which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namely, the severe recession in the early stage, the gradual recovery in the middle period and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n the later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oasis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the south of Tianshan is earli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 of Tianshan, and the scale is larger.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out that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limate in the western region changed from warm to cold to small ice age, and the periodic change of cold and warm dry and wet was an important natural reason for the great influenc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urbulence in Central Asia is an important social reason to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which is induced by climate change and other factors. In a word, in the western region where the ecology is fragile and the scale of oasis is narrow and scattered, the oasis agricultural economy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natural and social factors. Only by actively coping, strengthening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variety exchange with the Central Plains and stabilizing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in the Western region can the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the Western region be realized.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11&ZD09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新疆发展稳定与国家政策扶持研究》(10XJJCZH004)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元明时期西域农业经济研究》(13QN05)的阶段性成果 石河子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分类号】:F329;K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德二;历史记录的西北环境变化与农业开发[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年02期
2 梁有叶,张德二;我国西部地区过去2000年降水变化研究主要进展[J];气象科技;2004年03期
3 王日f,王绍武;近500年我国东部冬季气温的重建[J];气象学报;1990年02期
4 魏良_";;叶尔羌汗国的发展和昌盛[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5 刘志霄;;察合台汗国初探[J];新疆社会科学;1986年03期
6 德全英;;长城的团结:草原社会与农业社会的历史法理——拉铁摩尔中国边疆理论评述[J];西域研究;2013年01期
7 任继周;;中国草地农业系统与耕地农业系统的历史嬗替——《中国农业系统发展史》序言[J];中国农史;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德生;;从“竺可桢气候变迁曲线”存在的问题谈中国历史气候变迁研究方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2 魏小巍;;宗教体验与道教信仰的确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周少川;;元朝的开放意识与域外史研究[J];河北学刊;2008年05期
4 江善虎;任立良;雍斌;刘黎;杨海峰;;利用树木年轮重建马鞍山地区7~9月降水量序列[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刘月兰;张军民;王玲;杨淑萍;;环天山地带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8年01期
6 陈拓,秦大河,何元庆,李江风,刘晓宏,任贾文;从树轮б~(13)C序列中提取大气б~(13)C信息的可行性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2年04期
7 陈良;余俊清;王春宁;;夏季降水对青海湖水量平衡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07年03期
8 曾承;;湖泊自生碳酸盐含量环境记录[J];海洋湖沼通报;2009年01期
9 杨洪,易朝路,邢阳平,杨涛;~(210)Pb和~(137)Cs法对比研究武汉东湖现代沉积速率[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Jacoby GORDON;;Asymmetric variability between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in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Evidence from tree ring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Pollen-inferred climate changes and vertical shifts of alpine vegetation belts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Nyainqentanglha Mountains(central Tibetan Plateau) since 8.4 kyr BP[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潘晓玲;马映军;高炜;齐家国;师庆东;陆海燕;;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过程[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何清;袁玉江;喻树龙;格丽玛;潘娅婷;;新疆艾比湖流域气候与水域变化及其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尚华明;袁玉江;魏文寿;喻树龙;张同文;;利用树木年轮重建新源7-8月最高气温[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喻树龙;袁玉江;何清;李娟;吴则金;;1468-2001年新疆精河5-8月平均温度的重建和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6 尚华明;魏文寿;袁玉江;喻树龙;陈霞;张同文;;树轮记录的天山山区中部150a降水变化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袁玉江;魏文寿;Esper Jan;喻树龙;张瑞波;;采点和去趋势方法对新疆天山西部云杉上树线树轮宽度年表相关性及其气候信号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张瑞波;魏文寿;袁玉江;杨青;喻树龙;张同文;;树轮记录历史时期阿克苏河流域沙尘天气变化[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喻树龙;袁玉江;魏文寿;尚华明;张同文;童忠;杜敏;;天山北坡西部树木年轮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分析及气温重建[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田沁花;周秀骥;勾晓华;赵平;范泽鑫;;祁连山中部近500年来降水序列多尺度变化分析[A];S5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传湖;全新世东亚地区气候时空演变及古气候定量重建[D];南京大学;2009年
2 刘炳涛;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侯迎;基于树轮资料重建石羊河上游历史时期气候与径流量变化[D];兰州大学;2011年
4 周厚云;最近135ka甜水海碳酸盐元素指标变化与湖泊环境演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5 王婷;天山中部不同海拔高度天山云杉林的生态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苏宏新;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新疆天山云杉林生长的分析与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8 徐良利;伊儿汗国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黄华均;草原法的文化阐释[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王劲松;近100年来中东亚干旱区对全球变暖的区域气候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小丽;若尔盖地区晚全新世泥炭记录的环境演化[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李颖俊;祁连山地区树轮记录的气候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宋来萍;大兴安岭樟子松年轮气候响应及年龄影响探讨[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周月明;天山北坡山地森林空气净化功能分析及生态价值评价[D];新疆大学;2010年
5 张录;新疆西部伊犁地区北天山南坡树木年轮气候重建与分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玉祥;蒙古军队进军中亚若干地区之时间考辨[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徐根生;玛纳斯河上游积雪变化及其与径流量相关性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8 徐雅婷;耶律楚材西域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性;叶尔羌汗国和卓势力对伊斯兰教的影响[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10 秦莉;新疆天山中部北坡头屯河及三屯河流域树木年轮气候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保,施雅风;近2000年古里雅冰心积累量与中国其它地区降水代用资料的比较[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1年03期
2 段克勤,姚檀栋,蒲健辰,杨志红,皇翠兰;达索普浅孔冰心中记录的现代环境过程[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8年01期
3 王云飞;青海湖、岱海的湖泊碳酸盐化学沉积与气候环境变化[J];海洋与湖沼;1993年01期
4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1973年02期
5 张德二;我国历史时期以来降尘的天气气候学初步分析[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4年03期
6 黄麒,孟昭强,刘海玲;柴达木盆地察尔汗湖区古气候波动模式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0年06期
7 姚檀栋,谢自楚,武筱,
本文编号:1929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29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