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古文《尚书》真伪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4 17:12
本文选题:《尚书》 + 孔安国 ; 参考:《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尚书》是研究先秦历史最重要的文献,原是三代史官掌管的政府档案。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不断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档案被编纂成《书》。春秋战国时代,《尚书》成为各家学派立说的依据。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整理《尚书》并作《序》,司马迁《史记》曾引用《书序》。秦始皇颁布焚书令,《尚书》成为重点焚烧对象。秦末项羽火烧咸阳,《尚书》再遭厄运。汉惠帝废除“挟书令”,向天下广求遗书,伏生本、孔壁本、河间献王本和张霸本相继出现。张霸本当时就被拆穿作伪的真相,只在民间流传。河间献王本没有产生多少影响。伏生本在两汉一直列于学官。孔壁古文《尚书》比伏生本多出十六篇,刘歆主张把古文《尚书》立于学官,却受到今文家的抵制,直到新莽朝才得以实现。东汉重新确立今文《尚书》博士学官的地位。此时杜林本古文《尚书》出现,贾逵、马融、郑玄等都给杜林本古文《尚书》作注,古文逐渐兴盛。汉末开始了长期的分裂局势,政权不断更迭。董卓之乱、永嘉之乱毁掉了大量典籍,《尚书》亡佚。东晋初梅赜献上题名为西汉孔安国传注的古文《尚书》,并立在博士学官。 宋代学者吴h氪佑镅阅岩椎慕嵌仁紫然骋烧獠渴榈恼嫖保恼飧隼碛梢渤晌祆浠骋傻囊谰荨T谒堑挠跋煜
本文编号:1929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29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