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民间信仰的佛教化趋同

发布时间:2018-05-25 00:41

  本文选题:明清时期 + 鄱阳湖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10期


【摘要】:民间信仰是中国传统社会底层百姓重要的精神饮品,是中国传统社会俗雅文化的综合体,是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力量。明清时期,鄱阳湖区民间信仰神灵众多,湖区民间信仰神灵与佛、道二教互融共存,特别是湖区民间信仰的佛教化,这与佛教名山庐山的宗主地位的辐射作用密不可分,与民间佛事活动、观音菩萨的普世价值的影响也不可分割。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民间信仰与佛教交相互融,尤其是民间信仰神灵的佛教化,呈现出佛教化色彩。
[Abstract]:Folk belief is an important spiritual drink for the people at the bottom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a synthesis of the vulgar and elegant culture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and an important force to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order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re were many deities in the Poyang Lake region, and the folk belief in the lake region co-existed with Buddha, Taoism and Taoism, especially the Buddhism of folk belief in the lake area,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adiation function of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the Buddhist mountain Lushan. The influence of the universal value of Guanyin Bodhisattva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folk Buddhist activiti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se factors, folk belief and Buddhism intermingle, especially the Buddhist of folk belief deities, showing the color of Buddhism.
【作者单位】: 南昌工程学院水文化中心;
【基金】: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鄱阳湖古渔村管驿前传统渔业生产习俗研究”(14LS02)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因水而起:明清鄱阳湖水运文化研究”(LS1407) 南昌工程学院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项目(14yb03)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四龙;民俗佛教的形成与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谢磊;;礼制、官府与民众的合谋——以明清江西鄱阳县的祠庙建设为个案[J];黑河学刊;2010年12期

3 王华;周海燕;;略论鄱阳张王信仰的主题变迁[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4 程宇昌;温乐平;;试论明清鄱阳湖区域民间信仰的道教化[J];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5 顾伟康;;论中国民俗佛教[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法光;佛教何以与儒道并列而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张安礼;;浅析唐朝佛教兴盛的原因[J];蚌埠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3 李四龙;;论儒释道“三教合流”的类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刘剑锋;;两晋沙门敬不敬王者之争再考察——以儒佛关系的变迁为切入点[J];北方论丛;2008年05期

5 黄建年;;中国古代佛教寺院藏经楼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年03期

6 杨大东;;禅宗概况略析[J];才智;2009年20期

7 姚洪越;;论佛教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异同[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8 蔡榕滨;;虹影《阿难》浅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马志美;;论佛教之人生观[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2期

10 何秋瑛;;初传汉译佛经对中国小说的影响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四龙;;论中国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任平山;;龟兹佛教大小乘因素的史料分析[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3 袁牧;单德启;;当代汉地佛教建筑现代化初探——以安徽九华山为例[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论文汇编[C];2008年

4 史晓明;;龟兹佛教壁画艺术在绘画史上的历史地位——以公元4—6世纪为中心[A];龟兹学研究(第四辑)[C];2012年

5 孙昌武;;佛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什么[A];东方丛刊(2005年第2辑 总第五十二辑)[C];2005年

6 马俊亚;;近代苏鲁地区的初夜权:社会分层与人格异变[A];中国近代乡村研究的理论与实证[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海燕;为霖道霈禅师禅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李艳;唐代佛教史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蔺熙民;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耿朝晖;释慧皎《高僧传》文学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杰峰;藏传佛教判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禹建华;《法苑珠林》异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满仁;智识与情感:沈约的思想世界[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贾国宝;传统僧人文学近代以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姿燕;瑜伽对藏、汉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訾翠霞;中国佛教孝思想的特质及现实意义[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敏;唐代佛教人物画创作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游云会;庐山慧远佛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刘云鹏;唐人小说的政治观照方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贺赞;南岳衡山佛教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8 鲁海军;志磐<佛祖统纪>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9 梅雪松;智慧的指引—华严宇宙观与现代宇宙学[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王建军;《注维摩诘所说经》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范正义;;民间神信仰与道教的互动——以闽台保生大帝信仰为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朱海滨;;民间信仰的地域性——以浙江胡则神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斯军;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区域典型水神信仰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扶松华;环鄱阳湖的民间信仰[D];南昌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鸿彪;;鄱阳湖文化概说[J];鄱阳湖学刊;2011年03期

2 魏建华;;论新鄱阳湖文化建设[J];理论导报;2014年07期

3 易冬瑛;伍国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农业研究[J];农业考古;2011年03期

4 唐昭梅;;鄱阳湖经济区建设与区域内高校外语教育适应性调整[J];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5 廖丽华;胡新富;赖芬;;《天工开物》农学思想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启示[J];农业考古;2012年06期

6 张志凤;;可持续生计框架下的扶贫开发分析——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调查[J];农业考古;2010年06期

7 胡迎建;;论鄱阳湖诗歌的山水内涵[J];鄱阳湖学刊;2009年01期

8 傅修延;;赣鄱文化与“鄱文化”[J];新余高专学报;2008年03期

9 章年卿;;论唐代鄱阳湖景观诗歌特色[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姚绍平;鄱阳湖珍禽世界见闻录[J];文化交流;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细嘉;;创意鄱阳湖:无形资源视阈下的鄱阳湖旅游开发创意[A];“卧龙人生”文化讲演录(第二辑)[C];2012年

2 陈琦;;基于“钻石模型”的环鄱阳湖经济圈旅游业发展对策分析[A];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研究[C];2008年

3 郑文;;环鄱阳湖经济圈生态旅游业发展[A];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研究[C];2008年

4 廖伟坤;黄志华;许建红;张权;;多种模式并举 打造“鄱阳湖”绿色生态中药产业[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汪爱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物质能产业的开发[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廖伟坤;黄志华;许建红;张权;;多种模式并举 打造“鄱阳湖”绿色生态中药产业[A];首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江西省中医药学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袁海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研究[C];2008年

8 刘利文;;鄱阳湖地区渔民捕鱼收入不高的原因与对策分析[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小生;陈优良;;鄱阳湖地区防汛抗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产业、地区分析[A];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研究[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姚文滨;鄱阳湖的骄傲[N];江西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廖文根;雁鸣鹤舞鄱阳湖[N];人民日报;2003年

3 本报特约记者 杨西t,

本文编号:1931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31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5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