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会盟碑唐廷与盟官员名单补证
本文选题:唐蕃会盟碑 + 唐朝官员 ; 参考:《西藏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通过考察碑文与两唐书《吐蕃传》所载唐廷参与会盟官员名单及职衔,认为,二者所记有细微差异,原因是大唐为国体计,不想在番邦有失颜面,凡有高阶决不低就。故职衔降格的,碑文则仍沿用降格前的官衔;未正式拜授的检校官衔,碑文将使其坐实并排在首位。而两唐书《吐蕃传》均如实载录,这是二者所记略有出入的一个重要原因。
[Abstract]:By examining the names and titles of officials of Tang Dynasty participating in the League in the inscription and the Biography of the two Tang dynast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sl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he reason is that the Great Tang Dynasty is a national plan and does not want to lose face in other countries. Therefore, the title of demotion, the inscription is still used before the official title; not formally awarded the official title, the inscription will make it sit side by side in the first place. And the books of the Tang Dynasty, Tibetan Biography, are recorded truthfully, which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books.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K24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屈直敏;;从敦煌写本类书《励忠节钞》看唐代的知识、道德与政治秩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5 白茹冰;;唐代长安城牡丹的引种与传播[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艳艳;慈波;;岑毓英奏折所反映的越南社会景象[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7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简墓志考释[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8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福革;;草原文化思维方式初探[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伟先;唐蕃长庆会盟辨考三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5期
2 王惠敏;;唐代崔希逸其人其事考[J];史学月刊;2010年10期
3 李绍明;四川理县隋唐二石刻题记新证[J];思想战线;1980年03期
4 王永兴;从陈寅恪读两唐书札记看他的史学[J];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04期
5 马勇;;论唐宪宗、穆宗时期的唐蕃关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陈国灿;唐朝吐蕃陷落沙州城的时间问题[J];敦煌学辑刊;1985年01期
7 郭锋;唐代前期唐、蕃在西域的争夺与唐安西四镇的弃置[J];敦煌学辑刊;1985年01期
8 朱雷;唐开元二年西州府兵——“西州营”赴陇西御吐蕃始末[J];敦煌学辑刊;1985年02期
9 牛秋实;开元至贞元年间唐与南诏关系考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崔明德;马晓丽;;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以吐蕃与唐朝关系为例[J];文史哲;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学檬;;“元和中兴”之后的思索[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2 牛志平;;唐代宦官[A];唐史论丛(第五辑)[C];1990年
3 李军;;自然灾害与唐代农业危机[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4 黄寿成;;唐玄宗防微杜渐的又一项措施及其变化[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5 王显;王明贵;王小丰;;唐与南诏及与吐蕃的和亲比较研究[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双怀;周佳荣;;论唐代的和亲公主[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7 马驰;;《唐两京城坊考》中所见仕唐蕃人族属考[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8 李季平;;唐代奴婢来源述论[A];唐史论丛(第四辑)[C];1988年
9 王永生;;大历元宝、建中通宝铸地考——兼论上元元年(760年)后唐对西域的坚守[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三辑)[C];1998年
10 黄永年;;“泾师之变”发微[A];唐史论丛(第二辑)[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建国;论张九龄的文儒风范及其导向意义[N];韶关日报;2008年
2 傅璇琮;晚唐之翰林学士[N];光明日报;2008年
3 刘功林 何清和;唐宣宗晦迹百丈寺[N];宜春日报;2006年
4 记者 潘秀慧;夹缬再次申报“国遗”[N];温州日报;2006年
5 郭明德;唐帅郭子仪与灵台西原大战[N];平凉日报;2010年
6 记者 李晓芳;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单公示[N];山西日报;2006年
7 新疆石河子大学屯垦与文化研究院 张安福;文化认同与唐代西域治理[N];光明日报;2010年
8 郑行健;武康郡王李元谅[N];民主协商报;2006年
9 何等强;唐朝宰相元载与原州城[N];民主协商报;2006年
10 余申芳;揭开“女儿国”消失之谜[N];西部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世丽;安北单于都护府与唐代北部边疆民族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2 张云;元代吐蕃地方行政体制研究[D];南京大学;1993年
3 李军;晚唐中央政府对河陇地区的经营[D];兰州大学;2008年
4 陈灵海;唐代刑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宋卿;唐代营州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赵英华;唐前期东宫官研究(公元618年-713年)[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董劭伟;唐代吏部尚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刘心;中唐文编年[D];厦门大学;2008年
9 黄进华;变通与创新:宇文融与盛唐时代[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建峰;唐代刑部尚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百岁;唐蕃战争新探[D];兰州大学;2006年
2 杜丽理;南诏与唐朝、吐蕃及东南亚地区关系述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宋颖芳;《全唐文》唐玄宗李隆基诏敕考辨[D];西北大学;2008年
4 佟磊;唐朝派往边疆民族地区的吊册类使者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5 侯涛;唐代外交使节略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卢兆龙;晚唐时期的朔方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于畅;黑齿常之考论[D];延边大学;2008年
8 左之涛;试论唐代羁縻州与正州的转换[D];鲁东大学;2006年
9 王永莉;唐置西州问题再探索[D];西北大学;2006年
10 张燕;论郭子仪[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30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30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