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童试录取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6 13:52

  本文选题:童(生)试 + 清代 ; 参考:《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03期


【摘要】:综合我国十几个省,数十个府、州、厅、县地方志对参加童试的考生数的零星记载,清代童试总体录取率大约为1%弱,总体低于乡会试录取率,也低于明代童试录取率。清代考中秀才的难度在各级科举考试中为最难。具体来说,文教发达的江浙地区参加童试的考生最多,录取额也相对较多。中部地区因为考生人数亦颇多,但是录取额却不如江浙地区多,所以中部地区童试录取率在全国为最低。中东部一些文教落后地区、西南地区、边疆地区,因为参加童试考生人数较少,而名额受到国家照顾,童试录取率反倒高于其他地区。
[Abstract]:Synthesizing more than ten provinces, dozens of prefectures, departments and counties in China, the total acceptance rate of children in the Qing Dynasty is about 1% weak, which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village test and the children of the Ming Dynasty. Qing Dynasty examination of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most difficult at all levels of imperial examinations. Specifically,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areas of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test of the most students, the number of admission is relatively large. Because the number of examine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is also quite large, but the number of admission is not as large as that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so the acceptance rate of children in the central region is the lowest in the whole country. Som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backward areas in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regions, southwest areas, and frontier areas, becaus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taking part in the child test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number of places is taken care of by the state, the acceptance rate of childre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region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分类号】:K249;D6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干;;明清科举考试录取率的考察及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郭培贵;;明代科举各级考试的规模及其录取率[J];史学月刊;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琴;;简析“三言”“二拍”中的“弃儒就贾”现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谭甲文;;从黄观到吴应箕——明代科举的历史变迁[J];池州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3 华伟;;再塑平等——成人教育的社会功能[J];成人教育;2013年04期

4 苏桂娟;;明代江西解元初探[J];华章;2011年14期

5 赵干;;明清科举考试录取率的考察及启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范莉莉;;明代中后期苏州知府任职考析[J];史林;2013年05期

7 吴春彦;;文士情怀与《杂剧三集》曲家创作[J];求索;2011年12期

8 张涛;;梦的解析:明人科举梦兆迷信述论[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郭培贵;;明代解元考中进士的比例、年龄与空间分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戴继芹;;科举制述略——以明清为中心[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春彦;明末清初常州地区戏曲活动与创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长琨;家庭背景与明代徽州双籍进士的地位升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3 胡海义;科举文化与明清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张朔人;明代海南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5 王红春;明代进士家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玉伟;晚明居干群体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冲冲;论吴应箕的史学成就[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丽美;明代山东进士群体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经纬;明代军籍进士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常成;明代进士录取额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恩荣;明代科举士子备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苏喜娥;科举与明清小说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红春;明代浙江举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小语;明清士绅会馆产生的原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马铭明;《杂剧三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培贵;;明代科举各级考试的规模及其录取率[J];史学月刊;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留文;;清代中原乡村社会联宗现象探析[J];中州学刊;2009年05期

2 冷东;;十三行商与清代中期广州教育的发展[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年03期

3 杨年丰;;论冯敏昌及其岭南书院教育[J];钦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李帆;;科举考试与清代中期的理学[J];长白学刊;2006年05期

5 廖声丰;;清代常关及其历史地位述论[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廖声丰;孟伟;;试论清代榷关的重建与发展[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王林;;论清代对灾后流民的防范和安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王卫平;;清代江南地区的慈善家系谱——以潘曾沂为中心的考察[J];学习与探索;2009年03期

9 舒丽萍;;清代中期社会中下层妇女贞节意识初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郭丽娜;;论清代中期四川的民教关系[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白彬菊;鞠向红;李建宏;;《君主与大臣》的前言、尾声[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2 卞利;;清代中期棚民对徽州山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的影响[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吴建雍;;清前期榷关及其管理制度[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4 张婷;;漫谈美国新清史研究[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5 张婷;;漫谈美国新清史研究[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清泉;莆田发现清朝驻台总兵墓[N];福建日报;2006年

2 卢国能;清代中期长泰烟楼烟行与对台贸易(上)[N];闽南日报;2009年

3 尹钧科 富丽;清代北京的人口规模是怎样调控的[N];北京日报;2006年

4 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 雷平;清代湖北“学者无闻”原因探论[N];光明日报;2009年

5 何广源;清乾隆后期各省科考舞弊及惩治[N];学习时报;2004年

6 王祝寿;山丹馆藏清代公文《执照》[N];民主协商报;2006年

7 梁志;青海湟源排灯入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项目[N];西部时报;2006年

8 谭学立;清末海州最后一次科举考试[N];团结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王世停 本报通讯员  袁瑞成;安丰镇两改规划保护明清古街[N];新华日报;2006年

10 戴光中;浙东学术与宁波商帮[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彦震;清代中期索伦部与满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2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达远;隔离下的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4 余文兵;帝国深入西南边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金勇强;宋元时期政府救荒应对与区域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红春;明代进士家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胜群;清代中期满族文官群体研究(1775-1820)[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董强;陈宏谋荒政思想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白昌红;清代长江下游(江苏、安徽段)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D];西南大学;2007年

4 周惊涛;明清徽商与江浙地区的文教事业[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5 邓万春;明代中后期城市通俗文化消费研究[D];武汉大学;2000年

6 章洁莹;元代江浙地区酒业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军;官绅鼓噪下的政区变革[D];暨南大学;2006年

8 彭漾;明清以降江浙经坊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9 薛晓丽;明代江浙地区府州县学藏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伟伟;清代中期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37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37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b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