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学术视野下的《山海经广注》
本文选题:清代 + 吴任臣 ; 参考:《历史档案》2013年02期
【摘要】:《山海经广注》为清初学者吴任臣在训诂学、地理学方面的学术代表作之一,是清代第一部《山海经》研究专著,在明清时期《山海经》研究的学术谱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直接开启了清中叶学者考据《山海经》的新学术传统。迄今,学术界对这部重要著作的专题研究极少。本文拟对该书的编撰体例、学术特点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梳理,从而探求其深层的学术史意义。
[Abstract]:As one of Wu Renchen's academic masterpieces in exegetics and geography, he is the first research monograph of Shanhai Classic in Qing Dynast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ademic pedigree of the Shanhai Classic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it directly opens the new academic tradition of the scholars in the middle of the Qing Dynasty. To dat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is important work is rare. This paper intends to comb the compilation style,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the book in order to explore its deep academic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2012年上海青年教师培养资助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ZGJD1209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0501-12-20
【分类号】:K249;G2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何泉达;《焦氏笔乘》公案与嘉靖学术思潮[J];史林;1995年04期
2 马昌仪;明清山海经图版本述略[J];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03期
3 罗志田;《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奇学,龚来国;汪康年与梁启超关系变化与《时务报》兴衰[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2 张允熠,张瑞涛;论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的几个特征[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3 李帆;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与近代的戴学复兴[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4 陈勇勤;晚清知识分子褒贬荀子的背后[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5 王惠荣;近代墨学复兴与晚清儒学[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6 王应宪;;清代“实事求是”学风的复兴与沉寂[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7 王惠荣;;从晚清汉学区域之发展看汉宋调和[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8 王惠荣;;晚清汉学家与近代社会变迁[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9 范金民;;16至19世纪前期中日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生丝、丝绸贸易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10 李曼曼;谭书龙;;试析徽州文化精神在胡适文化心理中的积淀[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文造;;论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思信;;“教育和宗教分离”思想输入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陈鸿森;;陈溿事迹辨正[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4 胡孝德;高小平;;同曲异工——16—18世纪西学东渐在中、日两国的不同命运[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5 吴光;;黄宗羲的学术成就及其思想的现代价值[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效雷;;清儒《易》学平议[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7 贺昌盛;;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从“词章”到“美术”再到“文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毛宣国;;梁启超的《诗经》研究[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9 刘巍;;《教学通义》与康有为的早期经学路向及其转向——兼及康氏与廖平的学术纠葛[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10 刘巍;;康有为、章太炎与晚清经今古文之争(导言)[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2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5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成庆;晚清的历史意识与乌托邦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阎乃胜;杜亚泉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关海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惠娟;晚清湘军的“三缘”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茜茜;李世熊散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水平;论阳羡词派对苏辛的接受与发展[D];西南大学;2011年
7 陈诗强;阳羡词人史惟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谢志平;黄式三《论语后案》训诂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张平;潘德舆及其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崔娟;晚明士人的文化适应和信仰抉择[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罗志田;“新宋学”与民初考据史学[J];近代史研究;1998年01期
2 罗志田;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J];历史研究;2000年04期
3 蒙文通;;巴蜀史的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为;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下的通使往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03期
2 王超;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杨琰;清季新疆屯田对当地少数民族人口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宝玉柱;清代蒙古社会转型研究——社会政治转型的客观原因:女真崛起[J];满族研究;2003年01期
5 刘敏;清代赫哲族在捍卫建设东北边疆中的贡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6 聂红萍;清代前期新疆州县以下基层制度的演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张世明;清代宗藩关系的历史法学多维透视分析[J];清史研究;2004年01期
8 杨伟兵;清代黔东南地区农林经济开发及其生态-生产结构分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1期
9 饶伟新;清代山区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困境:以赣南为例[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02期
10 杨国安;;救生船局与清代两湖水上救生事业[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魏章柱;;清代台湾学校教育及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2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张民服;;试论清代中原经贸业的发展[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5 徐晓望;;闽国时期的福州宗教[A];闽都文化研究——“闽都文化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6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7 肖兵;;《楚辞》与原始社会史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8 钱宗范;;秦统一岭南的疑案之一——象郡位置新释[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一谋;清代对人瑞有奖励[N];人民政协报;2000年
2 朱玉宝;清代官员的任用制度(四)[N];中国人事报;2000年
3 王思治;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N];光明日报;2000年
4 黄开林;岚皋清代禁赌碑[N];陕西日报;2001年
5 陈易新;中医诊断学在清代的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6 钱振峰;乾隆与清代玉器[N];中国商报;2002年
7 杨红 刘鹏九;清代的卖地契约[N];中国档案报;2000年
8 马树康 夏维荣;清代喀什铸币小考[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0年
9 主持人 李国荣;严防严惩:清代打击科场夹带作弊[N];中国档案报;2001年
10 卢经;清代贡茶与茶贡[N];中国档案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超;经、史视阈下的清初实学学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邦君;乡土技术、经济与社会[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5 毛晓阳;清代江西进士丛考[D];浙江大学;2006年
6 王雪华;清代吏胥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黄海云;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研究(至184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赵树廷;清代山东对外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刘丽君;清代顺康两朝科道官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眭骏;王芑孙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之良;清代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陈一容;清代官吏惩戒制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康欣平;清代陕西关中市场探析[D];西北大学;2005年
4 秦兆祥;清代热河都统的设立与职能演化[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杨群;冲突与调适[D];兰州大学;2006年
6 谭小军;清代江西民间秘密教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岳现超;清代广西社仓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丹阳;清代海南岛农业经济地理初探(1652-1911)[D];暨南大学;2007年
9 张艳;清代典当业税收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善越;传承与因革[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660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66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