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契丹族斗鸡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02 05:07

  本文选题:古代 + 契丹族 ; 参考:《兰台世界》2014年09期


【摘要】:文章对我国古代斗鸡游戏发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斗鸡在契丹族中的价值和意义,为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娱乐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ncient cockfighting gam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cockfighting in Qidan nationality,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sports and entertainment of ancient minority nationaliti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852.9;K246.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曾玉华;许万林;鱼飞;姜健;;宏观历史视野下的亚欧体育文化中心转移现象及其成因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2 曾玉华;许万林;陈红军;;我国东夷氏族集团体育文化的流变及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3 丛振;;唐代寒食、清明节中的游艺活动——以敦煌文献为中心[J];敦煌学辑刊;2011年04期

4 黄伟;;唐代斗鸡活动及斗鸡文学——浅论唐代斗鸡活动在文学中的表现[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康海玲;马来西亚华语戏曲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磊;开封斗鸡民俗现象及其社会意义[D];河南大学;2008年

2 姚大林;初唐四杰研究三题[D];西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泼;论辽袭唐制[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8年02期

2 李丽新;;从考古发现看辽代契丹族的饮酒习俗[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郑学檬;;关于石敬瑭评价的几个问题[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4 王绵厚;唐末契丹进入辽东的历史考察[J];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02期

5 张碧波;契丹族文化渊源杂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7年04期

6 苏鹏宇;;蒙元时期契丹人的迁移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江慰庐;从“塔不烟”人名释说谈辽和西辽朝的农业生产——汉族、古契丹族的友好历史关系[J];社会科学辑刊;1982年02期

8 田华;浅谈辽代寺院经济的一些问题[J];北方文物;1986年03期

9 老记;;追踪神秘大“辽国”(连载之二)[J];乡音;1999年04期

10 郑毅;;唐安东都护府迁治探佚[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孙允;;试论契丹辽代钱制与货币思想[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七辑)[C];2006年

2 易孙允;;试论契丹辽代钱制与货币思想[A];辽、金、西夏、元货币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2年

3 朱文民;;浅议契丹国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贡献[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霍宇红;;浅谈辽朝的历史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任爱君;;说契丹辽朝前期四楼、捺钵与斡鲁朵的关系[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6 贾鸿恩;;北朝大辽国京都与城镇的营建在北方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苏兆庆;;大禹治水琐议[A];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8 朱士光;;有关辽王朝历史、文化、都城问题之管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李义;;辽中京产生的原因与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唐彩兰;;辽代临潢地区的农业概况[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占·达木林斯荣;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辽墓考述[N];赤峰日报;2005年

2 马洪;珍贵的契丹文铜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通讯员 韩世明;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趋向多视角[N];光明日报;2006年

4 宋德金;萧观音冤案与契汉文化冲突[N];光明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李舫;2005:中国考古七大成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舫;七大考古成果闪耀文明之光[N];人民日报;2006年

7 吉林社科院 周惠泉;辽朝议政的独特方式——捺钵制度[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成果年年出 去岁又不同[N];光明日报;2006年

9 雷科巴;发型的历史[N];成都日报;2006年

10 胡小平 本报记者 宋明;“不准挖宝!”[N];凉山日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孝俊;辽代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2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福利;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4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纪楠楠;辽代民族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6 夏宇旭;金代契丹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王淑兰;历史地理视角下的辽代城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郑承燕;辽代贵族丧葬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学会;金世宗对契丹政策的调整及其社会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2 赵冬梅;增补《辽史·世表》之唐代契丹君长及世次兼论唐与契丹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3 艾换平;金太祖时期的民族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杨玉彬;金朝中期各民族地位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丽;五代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石艳军;辽道宗朝辽与高丽使者往来的初步研究[D];大连大学;2009年

7 石光英;从《奉使辽金行程录》透析辽代社会生活[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雷;论辽代致仕制度[D];吉林大学;2007年

9 刘春玲;辽代汉族官僚集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海涛;辽代死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67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67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6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