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博58号文书与两唐书《地理志》等相关问题考

发布时间:2018-06-03 11:05

  本文选题:敦博号文书 + 天宝元年户部计帐 ; 参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年02期


【摘要】:敦博58号文书为敦煌文献中最具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的文书之一。它反映的正是天宝元年户部计帐的基本信息。诸典籍关于唐代各州县数系年与户数系年问题,是学界多年来颇有争议的难题。依此,《通典·州郡门》所记州县建置的年代标准,并非"天宝初年"或"天宝元年",而应该是天宝七载或八载为基准;《旧唐书·地理志》是以唐末的行政区划为基准,甚至下延到了唐景福年间及其以后的州县,而其所谓的"天宝领县"也并非是天宝元年的县数,而应该是王鸣盛等前贤前后倡导的系天宝十一载地理或其后不久者;《新唐书·地理志》所记县数与县名也是唐中后期者;《通典·州郡门》所载户数并非开元二十九年数,应该也为天宝七载或八载数。《旧唐书·地理志》"天宝领户"与天宝领县数的系年也是一致的,为天宝十一载及其后不久者。《新唐书·地理志》州郡领户数与人口的系年除个别因传抄致误外,就是抄自《旧唐书·地理志》天宝领户数。
[Abstract]:Dumbo 58 is one of the most valuable documents in Dunhuang documents. It is reflected in the first year of Tianbao account of the basic information. It is a controversial problem in academic circles for many years to discuss the years of numerals and households in various counties and counties in Tang Dynasty. According to this, the time standard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te counties recorded in the Tongdian County Gate is not "the first year of Tianbao" or "the first year of Tianbao", but should be the benchmark of seven or eight years of Tianbao; "Geography of the Old Tang Dynasty" is based on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of the late Tang Dynasty. Even down to the Tangjingfu period and later to the state and county, and its so-called "Tianbao County" is not the number of counties in the first year of Tianbao. It should be those who were advocated by Wang Ming-sheng and other former sages before and after Tianbao's 11 years of geography or soon thereafter; the number of counties and county names recorded in the Book of the New Tang Dynasty were also those of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and the number of households contained in the "Tongdian County Gate" was not the number of 29 years of Kaiyuan. It should also be the number of seven or eight years of Tianbao. For eleven years and not long after Tianbao. "New Tang Dynasty Geographic Records" the number of households and population in the county, except for a few errors caused by transmission, is copied from the "Old Tang Book Geographic Records" Tianbao household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XMZ014)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叶爱国;;敦煌市博物馆藏敦煌文书第58号残卷定名[J];敦煌研究;2008年01期

2 薛英群;徐乐尧;;唐写本地志残卷浅考[J];敦煌学辑刊;1981年00期

3 陈凯;;试论“两唐书地理志”的断限问题[J];史林;2010年01期

4 翁俊雄;各地志所载唐开元、天宝户口数字的源流、系年和校勘[J];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5 刘海峰;两《唐书·地理志》户口资料系年——兼考《通典·州郡典》户口之年代[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崇琛;;中西交通视野下的《聊斋》狐狸精形象——从《聊斋》中狐狸精的“籍贯”说起[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2 王春芳;;清代前期安徽在稻米供需格局中的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林齐模;旧制度的危机——太平天国战争对安徽田赋征收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4 岁有生;;清代州县衙门经费[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5 李晖;唐诗“羯鼓”考[J];安徽新戏;1998年05期

6 丁希勤;;明清民间宗教信仰嬗变及社会影响——以徽州为中心的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7 张安东;;近代安徽人口与耕地状况及变量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8 张理华;;安徽建省初期的人口规模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肖生春;肖洪浪;;两千年来黑河流域水资源平衡估算与下游水环境演变驱动分析[J];冰川冻土;2008年05期

10 王志强;;试析晚清至民初房地交易契约的概念——民事习惯地区性差异的初步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景新;麻勇爱;詹静;;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蒲霞;;论清代(1840年前)淮河流域的垦殖活动及其影响[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谭中;;中华文明“表现之秘”从何而来? “CHINDIA/中印大同”开发中国精神与物质文明的历史运作[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4 江太新;;土地股份所有制发展及其对地权的分割[A];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演讲讨论稿)[C];2002年

5 徐新创;刘成武;;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洪涝灾害效应——以江汉平原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冯金忠;;唐代河朔藩镇武职僚佐的迁转流动——以与中央朝官间的流动为中心[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7 默书民;;金元时期冀州社会管窥[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8 李树辉;;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高昌回鹘文化[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魏德新;;回商蒲寿庚的历史功过[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魏德新;;回商蒲寿庚的历史功过[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4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包国滔;宋元明时期归善县民族融合与社会变迁[D];暨南大学;2011年

9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敏;《太平广记》中的鼠信仰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崔永胜;旱魃为虐,如`匀绶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慧华;明代江西县级财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宁;从《后汉书》重新审视东汉政府对羌政策[D];西北大学;2011年

7 奚丽芳;清乾隆朝荒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黄福铭;明清时期番薯引进中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晓艳;明代两京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探戈;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戎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永贤;崆峒山释辩[J];甘肃社会科学;1984年03期

2 官大梁;《明通鉴》地名标误八则[J];史学月刊;1983年03期

3 王长松;;《明书·地理志》勘误一则[J];江海学刊;2009年03期

4 施和金;隋唐《地理志》广西地理误述考订[J];学术论坛;1982年05期

5 华林甫;;新修清史《地理志》的学术理论与编纂实践[J];清史研究;2008年03期

6 施和金;;《隋书地理志》考辨释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7 施和金;王仲荦《北周地理志》校读札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8 司俊;古今临洮不一样[J];甘肃社会科学;1981年03期

9 施和金;隋唐《地理志》湖北地理误述考订[J];江汉论坛;1982年11期

10 施和金;新旧《唐书地理志》优劣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峰;张焯;;西汉“太常郡”考述[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2 辛德勇;;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摘要)[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3 王京阳;;中华标点本《旧唐书》献疑[A];唐史论丛(第六辑)[C];1995年

4 宋馥香;;祝穆《方舆胜览》的著述旨趣及其编纂特点[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5 李花子;;明清时期中朝地理志对长白山及水系的记述[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8年

6 史念海;;隋唐时期重要的自然环境的变迁及其与人为作用的关系[A];唐史论丛(第五辑)[C];1990年

7 徐劲松;;试谈大冶富民钱监的设置[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二期[C];2001年

8 李兴河;;赵国都邑迁徙考略[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9 李逸友;李宁;;辽中京为后期首都说的商榷[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史念海;;隋唐时期黄河上中游的农牧业地区[A];唐史论丛(第二辑)[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浦善新;秦代郡制考证(上)[N];中国社会报;2009年

2 旅顺博物馆 王若;唐鸿胪井刻石新探[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宋永平;王崧与云南地方志[N];云南日报;2006年

4 王萌鲜 宋国荣;古罗马人在中国河西的来龙去脉(上)[N];金昌日报;2005年

5 李志中 万全琳;汉祖厉县城考[N];白银日报;2007年

6 王满生;伏羲与冀[N];天水日报;2006年

7 王凯 刘佳;两条鲜为人知的“丝调之路”[N];中国档案报;2006年

8 文学所 陆永品;庄子故里新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刘瑞;唐“褒州都督府之印”、“硖州之印”封泥考[N];中国文物报;2004年

10 杨生杰;皇甫谧籍地与朝那县位移[N];平凉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青淼;唐代盐业地理[D];北京大学;2008年

2 温海清;金元之际的华北地方行政建置[D];复旦大学;2008年

3 宋卿;唐代营州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郭林生;南北朝和隋朝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5 王孝俊;辽代人口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苗永立;周代宋国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韦祖松;北宋国家安全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肖爱玲;西汉城市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郑群;《诗经》与周代婚姻礼俗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10 董倩;明清青海商品经济与市场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玲;三部《大清一统志》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田燕兵;六朝时期江西军事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伞霁虹;辽朝上京建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4 吴畅;唐玄宗时期荒政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马春华;唐代折冲府数目及分布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刘思彤;《宋史地理志·陕西》史事考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威;金代县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程东宇;唐代西南地区商业都会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9 刘炳阳;明清时期河南政区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陈英哲;隋代县令辑存[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72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72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5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