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浙江民间斗殴_《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明代士绅的民间教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3年
明代士绅的民间教化研究
董桂超
【摘要】:中国历朝历代皆重教化,“一道德,同风俗”一直是统治者和士人的共同理想,特别是当历史的巨轮行到明代这一过渡时期时,社会环境已经有了新的变化。统治者面对社会的变化寄希望于通过教化来维持儒家伦理的绝对权威,控制社会秩序向自己所理想的目标发展。 明代的教化,特别是在地方教化上,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阶层不得不提,那就是士绅阶层。明代科举事业的发展造就了数以万计的士绅,这些士绅居于乡里社会,与政府、民众保持着天然的联系。在明代政府重视教化的影响下,或出于提高个人权威,或是因为家族利益,或由于肩负着儒家教化使命,士绅积极投身于教化事业,在明代的民间教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教化内容上,明代的士绅特别重视与明王朝的合作。宣讲“太祖圣谕”和在民间社会普及法律一直都是主要的教化内容。士绅希望通过这种道德、法律相结合的措施来引导民众行为,以维持良好的乡里社会秩序。由于士绅大都是儒家文化的学习者和实践者,而伦理关系一直是儒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伦理教化也是士绅教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此外士绅还利用劝善书和宗教思想进行劝善教化,以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士绅民间教化中,职业选择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特别是在治生之业上,明代呈现出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对商业的重视。 在教化形式上,明代士绅运用多种手段,,把教化内容灌输到民间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根据场合、教化人群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家族教化中,士绅可以通过家训、家规、族谱、祠堂等进行教化。而当教化范围扩大到整个乡里社会时,则通过官绅互动、学校教化的方式来推行其教化内容。因为士绅大多居于乡里,他们更懂得一般民众的需求,所以通俗文学如小说、戏曲等也是其教化的重要方式。此外,明代士绅还利用慈善救济的方式在民间社会进行着教化。可以说正是士绅教化形式的多样性,才使其在明代的民间教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士绅的教化对民间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地方秩序的构建、职业选择的多样和孝行节烈的普遍等方面。这充分说明士绅的教化一方面在维护传统的伦理道德,另一方面士绅又敏感地感知到社会的变化,并为此采取新的措施以适应社会的变迁。明代士绅的民间教化作为传统社会的产物,教化的具体内容固然己经过时,但其多样性的教化形式及理想化的人格追求,仍可为当代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K24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致元;明代徽州的教化措施及其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2 廖华生;;士绅阶层地方霸权的建构和维护——以明清婺源的保龙诉讼为考察中心[J];安徽史学;2008年01期
3 张健;;传统社会绅士的乡村治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4 刘术永;;绅士在传统乡村社会自治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5 秦海滢;论明代乡村教化的发展历程[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6 尹钧科;明代的宣谕和清代的讲约[J];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04期
7 李双龙;;论明代中叶泰州学派教化思想的形成及特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王玉山;;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乡绅的历史地位探悉[J];研究生法学;2009年04期
9 赵毅;刘晓东;;明代“社学”之社会属性辨析——兼及“乡村教化”与社会软性控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秦海滢;;明代山东乡约与社会教化[J];东岳论丛;2011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静;走向民间生活的明代儒学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秦海滢;明代山东教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瑜;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永菊;明代河南的军事权贵与士绅阶层[D];厦门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金;明初教化剧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2 王丽娟;明清劝善书的社会教化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铁军;明清江南士绅话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金艳;论“三言”的教化色彩[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刘霞;明清时期山东庙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解亚珠;明清白话小说中的乡绅形象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7 王玮;试论明清徽州宗族的道德教化[D];安徽大学;2006年
8 林鹏旭;明代乡村社会救济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孙小语;明清士绅会馆产生的原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玉娟;明清时期乡贤祠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青;论《聊斋志异》中的儒商形象[J];蒲松龄研究;2001年02期
2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3 周晓琳;“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续)——蒲松龄“孤愤”心态新探[J];蒲松龄研究;2004年04期
4 郑秀琴;;清代《聊斋志异》戏曲改编及其研究综述[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5 尹祚鹏;;浅议《聊斋志异》三教合一的天道观[J];蒲松龄研究;2007年01期
6 徐昱春;;英雄的成功与制度的失败——《席方平》中诉讼制度的社会学分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7 柯镇昌;;试论蒲松龄的科举观[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8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9 尚继武;;古代小说虚实观探源——兼论唐前小说虚实观[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10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吕博;;唐蕃大非川之役与星象问题[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曹婷婷;;个案视角下晚清江浙乡村地区婚姻的缔结与离弃——以清代刑科题本为例[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4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田先红;;乡村治理转型与基层信访治理困境[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赵敏;;试论孟子的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苇柳;;孟子的恒产思想及其启示[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若英;;信息公开——强制征地制度的第三维度[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10 赵现海;;明代九边军事统率制度的变迁[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玥纹;初中地理愉快教学策略及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秦偲嘉;明代两淮灶户社会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玉璋;明代安徽、江苏地区的水灾与赈济[J];安徽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2 周致元;明代的赈灾制度──以凤阳一府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 刘伯山;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周致元;;明代徽州官府与宗族的救荒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周致元;明代徽州的教化措施及其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6 洪璞;试述明清以来宗族的社会救助功能[J];安徽史学;1998年04期
7 周致元;朱元璋的救荒思想和荒政措施[J];安徽史学;2000年02期
8 周致元;明世宗朝的宗教救灾活动[J];安徽史学;2005年02期
9 王卫平;马丽;;袁黄劝善思想与明清江南地区的慈善事业[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10 陈瑞;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中越礼逾制现象探析[J];安徽史学;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毅;赵轶峰;;悍妻现象与十七世纪前后的中国社会[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2 赵轶峰;;儒家思想与十七世纪中国北方下层社会的家庭伦理实践[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3 池子华;;存同求异:近代江南淮北社会文化的比较观[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张祖平;明清时期的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昭;明代的灾荒救治[D];郑州大学;2002年
2 胡卫伟;明前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1368—1487)[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戴卫东;明代传统社会保障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4 宋伦;论明清时期工商会馆产生的社会经济原因[D];西北大学;2004年
5 肖英;明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房爱华;明崇祯年间浙江地区灾荒与社会自救[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晚清长江上游地区公共领域的发展[J];历史研究;1996年01期
2 赵世瑜;社会动荡与地方士绅──以明末清初的山西阳城陈氏为例[J];清史研究;1999年02期
3 施建兴;略论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J];南平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4 吴小伦;王文君;;清代河南黄河水患中的民间自救[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杨品优;;略论明清时期赣东北的科举会社[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徐文文;说“中介”[J];读书;1994年09期
7 ;苗栗县的孔庙[J];北京档案;1996年01期
8 甘慧杰;清末地方社会教育行政机构的形成──苏、浙、皖三省各厅、州、县教育行政机构的状况[J];史林;1996年03期
9 汪林茂;江浙士绅与辛亥革命[J];近代史研究;1993年01期
10 任军;从社会心理的变动看义和团运动的缘起[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天纲;;简论近代上海商业文化[A];海派商业文化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胡山;[N];闽南日报;2005年
2 杨银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3 秦好奎;[N];中国档案报;2005年
4 重庆市政协委员 周家修;[N];人民政协报;2002年
5 田红敏;王春芝;[N];中国档案报;2004年
6 柴草;[N];嘉兴日报;2005年
7 程兆生;[N];兰州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越;权力失控与晚清王朝政治的解体[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娟娟;家法族规在明清法律体系中的地位[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邓峰;明末山东灾荒与社会应对[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彭晓洁;清末官方劝戒缠足活动述评[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郜俊斌;宋以降崔府君信仰的塑造、传播与本土化[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明代士绅的民间教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7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7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