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吴蜀两国人才的地理分布及其政治影响

发布时间:2016-11-29 09:34

  本文关键词:三国时期吴蜀两国人才的地理分布及其政治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师范大学》 2012年

三国时期吴蜀两国人才的地理分布及其政治影响

贾海鹏  

【摘要】:三国时期,纷纷攘攘;乱世之中,人才辈出。这些人才本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的信念,选择各自要追随的人主,建立并巩固赖于托身的政权。起初,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归属某一政权后,他们又被分派到不同地域任职。因此,三国乱世之中人才与地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即或是人才因地理因素而凸显,或是地理因人才因素而显现,这一切都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人才的地理分布还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紧密相关。因此,为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三国历史,梳理这一时期人才与地理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对政治的重大影响至关重要。 学术界历来多将研究重心放在曹魏人才状况上。本文则着重研究吴蜀政权的人才地理分布情形。首先,本文从总体上论述了三国人才的地理分布概况,即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当时人才地理分布的原因。其次,从对孙吴和蜀汉两大政权人才籍贯与任职地的详细统计入手,具体探讨了两国人才的地理分布详情,进一步了分析其对吴蜀政权、执政者用人策略及政治倾向的重大影响。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选题缘由及意义、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几个概念的界定、行文思路及研究方法。主体部分中,第一章主要从魏吴蜀三国人才集团形成的角度阐述当时人才的地理分布概况,并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环境四方面剖析影响人才地理分布的原因。第二章依据一定规律,详细统计了吴蜀人才籍贯,并据此按类排列,分析了人才的地理分布特征。而后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探讨它们对吴蜀政治的影响。最后分析比较了两国人才籍贯的地理分布,得出结论。第三章的研究方法依第二章。本章在详细统计吴蜀人才任职地的基础上,分析了人才的地理分布特征,并据此考察它们对吴蜀政治的影响。最后,比较了吴蜀两国人才分布情况,探寻其内部规律。结语部分从人类历史的宏观角度概括了两汉至三国时期广大南方地区的发展状况,揭示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C964.2;K23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中效;《水经注》所记载的三国军事地理[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李桂芳;;两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吏治与用人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安剑华;;“东州士”与蜀汉政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刘墨书;;三国时期荆州地区人才与政局的关系[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5 张鑫;;三国蜀汉政权派系动态分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沈伯俊;;蜀汉政权与罗江[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1年00期

7 王明前;;蜀汉政权的军政体制与战时经济[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03期

8 丁邦友,魏晓明;人才资源与三国鼎立[J];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05期

9 罗开玉;谢辉;;刘备“取成都”初论——刘备入蜀1800周年纪念[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杨洪贵;试论孙吴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J];重庆师专学报;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4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8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9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10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8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9 佟健华;;算学宗师赵爽的数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佃原;“结好孙权”策略的利弊[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2 张东华,刘伟;荆州之争与吴蜀关系新探[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罗开玉;;三国蜀汉土著豪族初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罗开玉;;诸葛亮、李严权争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5 罗开玉;谢辉;;三国蜀后主刘禅新论[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朱翔;近现代湖南人才地理研究[J];地理学报;1998年03期

7 朱子彦;诸葛亮择主与拜相再认识[J];东岳论丛;2004年05期

8 彭凯;;略论刘备夷陵之战失败的原因[J];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03期

9 陈辽;;简论夷陵之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10 朱翔;;中国现代人才地域分布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花菜公子;李毓秀;;弟子规漫画版连载(八)[J];小学生(探索心理);2009年05期

2 杨代欣;试论三国时期的书法艺术[J];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05期

3 卞习之;;折节好学的虎威将军[J];中华魂;1998年08期

4 刘慧文;;说杏[J];读与写(初中版);2007年12期

5 杨德炳;;官渡之战相持阶段曹军兵力考[J];襄樊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6 田梦;;关于考选领导干部面试试题[J];领导文萃;2009年07期

7 于朝兰;;从外来词的角度看三国时期佛经汉译的特点[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建文;;价值千金的苍蝇[J];幸福(悦读);2009年05期

9 冯兴隆;;论魏延的“子午谷奇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10 贝益明;;曹不兴误笔巧成蝇[J];半月选读;2010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安富;;试论三国时期的孙吴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2 邹云涛;;试论三国时期南北均势的形成及其破坏[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3 陈耀庭;;道和神[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陈兆弘;;苏州城历次建都的年代[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下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雷家军;;草莓属植物的分类与地理分布[A];第四届全国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肖宁年;何丽平;;南美斑潜蝇在云南的地理分布[A];昆虫与环境——中国昆虫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屠燕治;;杭州西湖发现三国孙吴铸钱遗物[A];六朝货币与铸钱工艺研究[C];2003年

8 陈辉;赵文阁;;黑龙江省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分布的聚类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汉梅;;对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思考[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10 张亚平;;中国能源农业发展的环境效益的定量评价和地理分布格局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飒;[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通讯员 彭书桃 周平坤;[N];黄石日报;2010年

3 李宏;[N];楚雄日报(汉);2011年

4 本报记者 何沙洲;[N];经理日报;2004年

5 吴济海 王小鹏;[N];中国文物报;2010年

6 顾向明;[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7 邹海斌;[N];江西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赵石星 通讯员 房志强;[N];石家庄日报;2006年

9 记者 卢娟 戴劲松;[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孙立群;[N];天津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志红;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肖怀志;基于本体的历史年代知识元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姚乐野;汉唐间巴蜀地区开发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何凌霞;《三国志》专名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徐可超;汉魏六朝诙谐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大志;以现代分析技术为基础的贝类毒素地理分布、季节变化及致毒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7 田桂泉;燕山北部山地丘陵及毗邻沙地苔藓植物区系与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常朝阳;中国锦鸡儿属植物分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徐杰;鄂尔多斯及其毗邻地区生物结皮层苔藓植物物种组成、地理分布及生态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10 姜锡东;科学技术资源的转化过程与地理分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海鹏;三国时期吴蜀两国人才的地理分布及其政治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汪婕;三国时期军队后勤保障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3 巩镭;汉末三国时期疾病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韩威;三国时期蜀汉政权文献探赜[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姚建平;论三国时期的军事交通[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朱贤高;三国蜀汉文学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7 戴智恒;三国蜀汉文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刚;实与虚幻——三国时期中国兵器之史实与虚拟的对比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9 郑磊;三国时期孙吴法律体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周一竹;三国时期吴国书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三国时期吴蜀两国人才的地理分布及其政治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7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7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8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