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通进银台司在中枢决策中的封驳权

发布时间:2018-06-04 02:25

  本文选题:北宋 + 通进银台司 ; 参考:《史学集刊》2014年01期


【摘要】:北宋元丰改制前,由于三省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宰相机构,所以自唐以来行使封驳权的门下省给事中已经没有封驳的职权。宋太宗淳化时期为了加强对政令决策的审覆,设立知给事中事,赋予封驳"未便"制敕的权力。之后,太宗又将知给事中事的封驳权划隶掌管国家政令传达的机构———通进银台司,强化了封驳权行使的力度,使通进银台司成为独立于二府的国家正式机构,在中枢政务决策与政令颁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直至神宗元丰改制,作为整体的通进银台司方被罢废。
[Abstract]:Before the reform of Yuan Feng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since the three provinces were not the prime minister organizations in the practical sense, since the Tang Dynasty, there has been no power to seal off the power of rebuttal.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review and reply to the decision of government order during the Chunhua period of Song Taizong, it established the power of giving knowledge to the matter and giving it the power to refute the system of "not being free". After that, Taizong transferred the right of rebuttal to the matter of the matter to be transferred to the department responsible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state decrees. This strengthened the exercise of the power of barrage, and made Tongjin Yintai a state official organization independent of the two provinces. I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ecisions and decrees until Shenzong Yuanfeng was abolished as a whole.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宋朝中枢决策与民间舆情互动关系研究”(13YJC770043)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宋朝中枢决策与民间舆情互动研究”(20BCLS00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4;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田志光;;试论北宋前期宰辅军事决策机制的演变[J];史林;2011年02期

2 田志光;;试论宋仁宗朝宰相兼枢密使之职权[J];史学集刊;2011年05期

3 田志光;;北宋中后期“三省—枢密院”运作机制之演变[J];史学月刊;2012年03期

4 赵冬梅;试论宋代的暏门官员[J];中国史研究;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孟宪玉;北宋通进银台封驳司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晔;;北宋政情、政风下的转对制[J];史学月刊;2010年11期

2 田志光;;北宋中后期“三省—枢密院”运作机制之演变[J];史学月刊;2012年03期

3 李全德;;通进银台司与宋代的文书运行[J];中国史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化雨;宋朝君主的信息渠道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2 陈朝阳;北宋熙丰时期的两府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非;宋代给事中封驳制度的变革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田青;宋代西南区域文书通信系统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3 施治平;宋代宣徽院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总斌;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附论古代的人治与法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2 郭东旭;宋代编敕制度述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3 漆侠;宋太宗第一次伐辽——高梁河之战—宋辽战争研究之一[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4 游彪;宋代朝廷与地方之间的“文字”传递——围绕邸报及其相关问题而展开[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漆侠;宋太宗雍熙北伐——宋辽战争研究之二[J];河北学刊;1992年02期

6 孟宪玉;;北宋的独特司法监督机构:纠察在京刑狱司[J];河北学刊;2007年03期

7 周宝瑞;浅论“澶渊之盟”的决策人物之一毕士安[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8 陈峰;;政治选择与宋代文官士大夫的政治角色——以宋朝治国方略及处理文武关系方面探究为中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罗家祥;曾布与北宋哲宗、徽宗统治时期的政局演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李静,贾红棉;宋朝的都进奏院和进奏院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省吾;“商周金文录遗”序言[J];史学集刊;1956年01期

2 ;北宋时代科学技术进展的概况表[J];文史哲;1956年02期

3 孙兰廷;论苏轼家庭生活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J];语文学刊;1982年05期

4 宁源声;精思·出神·成就[J];成人教育;1982年06期

5 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J];学术月刊;1984年04期

6 杨诜;范宽《雪景寒林图》质疑[J];新美术;1989年04期

7 任树民;北宋西北边防军中的一支劲旅——蕃兵[J];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02期

8 李百战;小议宋太祖“养兵”之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9 袁一堂;;北宋钱荒:从财政到物价的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02期

10 王艳;北宋漕运管理机构考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殷慧;肖永明;;北宋礼学思想发展的二重路径[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丽新;;麻城市南宋钱窖出土北宋铜钱介绍兼谈北宋铜钱版别的划分[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五期[C];2006年

3 汝企和;;略论两宋官府对史部书的校勘[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清凌;;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概述[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吴筹中;;两宋钞版新探与文字辨析[A];东至关子钞版暨两宋纸币——两宋纸币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郭凌云;;孙康宜著《晚唐迄北宋词体演进与词人风格》[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7 肖蕴英;;西夏流通的北宋货币[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陕西省钱币学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董良义;;向《中国钱币大辞典·北宋卷》进一言[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陕西省钱币学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内蒙古钱币学会课题组;韦满昌;张文芳;;辽地仿铸唐和北宋钱及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北方地区钱币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专集(二)[C];2005年

10 熊海英;;“结友为文会”——论北宋的诗社[A];湖北省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动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娟 王萍;北宋镇机关干部“沉”到基层[N];东营日报;2007年

2 邱鸣皋;论北宋高俸养廉之弊[N];光明日报;2005年

3 张兴武;北宋的“瘦金体”钱币[N];兰州日报;2004年

4 魏金国邋王萍 赵真;北宋镇开展活动打造“五型”机关[N];东营日报;2008年

5 冯国 崇秀全;北宋儿童玩具现身西北大学[N];中国旅游报;2003年

6 穆刘法 张音;临猗县城重现北宋双塔[N];山西日报;2005年

7 杨青香;传世历代书画著录[N];中国商报;2007年

8 德华邋金国 王萍 赵真;因势利“转”[N];东营日报;2008年

9 王松奇;王安石新政与北宋衰亡[N];中国财经报;2004年

10 吴文清;北宋鸳鸯莲花镜赏鉴[N];中国艺术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笑一;北宋新学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鲍新山;北宋士大夫与道家道教[D];暨南大学;2005年

3 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杨文;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戴扬本;北宋转运使考述[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成明明;北宋馆阁与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邵明华;邵雍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高慎涛;北宋诗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俊;释道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再林;中唐——北宋士风与词风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北宋军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黄亚娟;北宋三司使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3 宫君会;北宋雅俗文化观照下的《淮海词》[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郑月平;从历史文化学的角度解读北宋之雅乐[D];西北大学;2005年

5 成明明;北宋诗僧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6 齐亮亮;北宋山水题画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宏;北宋置将法渊源探研[D];西北大学;2002年

8 杨静;北宋使辽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缙;北宋西北地区城寨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王文涛;北宋中央司法官员的选任管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75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75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b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