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贞观十一年立法研究——以《贞观式》有无之悬疑为中心
本文选题:贞观式 + 律令格式 ; 参考:《文史哲》2014年06期
【摘要】:唐太宗贞观十一年立法,所颁行的是《律》、《令》、《格》,但并不包括《贞观式》和《留司格》,以《旧唐书·刑法志》为典型的一组史料之所以发生贞观已有"《留司格》一卷"和"《式》三十三篇"的错误,是因为它们依据的是一个夹注混为正文的《国史》文本。两《唐书·刑法志》、《新唐书·艺文志》和《册府元龟·刑法部》等处关于贞观十一年与《律》、《令》、《格》一起颁行了《式》的记载,都存在着因其所据文本有误而倒错了开元与贞观时代的问题,是断然无法成立的。正由于此,《唐会要》述当时只施行了《律》、《令》、《格》而不及于《式》,《唐六典》关于"皇朝"之《格》始于贞观而《式》则始于永徽的记叙,就更显其准确而值得采信了。贞观十一年确未制行过《式》,但以"式"来指称某些规范的习惯和对各种诏令的审定编纂,则出现了新的趋向,《永徽式》的制定和《律》、《令》、《格》、《式》并行体系的诞生,即是承此发展的结果。
[Abstract]:In 11 years, Taizong Taizong legislated on Zhenguan, What is issued is "Law", "order", "character", but does not include "Chastika style" and "Liushi GE". A group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typical of the Book of Criminal Law of the Old Tang Dynasty have occurred the errors of "one volume" and "< type > 33 articles" in the view of chastity. Because they are based on a mixed text of the National History. The two "chronicles of Criminal Law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Art of the New Tang Dynasty" and "the Ministry of Criminal Law of Yuan Tortoise of the Yuan Dynasty", and so on, together with the "Law", the "order" and the "style", issued the record of "style" together. Because its text is wrong and wrong Kaiyuan and Zhenguan times, it is absolutely impossible to establish. Because of this, the Tang Dynasty will only implement the "law", < order >, < order >, but not < style >, the "Tang Liu Dian" about the "imperial dynasty" < style > started from the Zhenguan and the "style" began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mblem, it is even more accurate and worthy of credit. It is true that Zhenguan did not practice "style" in 11 years, but "style" is used to refer to the habits of certain norms and the examination and compila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imperial edict, there is a new trend. The formulation of "eternal emblem" and the "law", the birth of a parallel system of "order", "formality", "style", "style >," It is the result of this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楼劲;;隋无《格》、《式》考——关于隋代立法和法律体系的若干问题[J];历史研究;2013年03期
2 杨际平;《唐令·田令》的完整复原与今后均田制的研究[J];中国史研究;2002年02期
3 吴丽娱;营造盛世:《大唐开元礼》的撰作缘起[J];中国史研究;2005年03期
4 楼劲;;北魏天兴“律令”的性质和形态[J];文史哲;2013年02期
5 吴浩;;《册府元龟》引文方法述论[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余文兵;;试论清代民族政策法制化的特点及其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马建兴;;中国古代礼与法关系之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刘洋;;汉代“不道”罪考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丁雨晴;庄华峰;;略论传统社会保障中的以工代赈——以宋代长江下游圩区为中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10 黄冬云;唐代职官考核与监察制度的历史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硕;;以《唐律疏议》为例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陆离;;俄、法所藏敦煌文献中一件归义军时期土地纠纷案卷残卷浅识——对Дх.02264、Дх.08786与P.4974号文书的缀合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7 张兰;宋金华;;唐朝《水部式》的主要内容及其评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虞
本文编号:1975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75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