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内蒙古东三盟移民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6 21:30

  本文选题:移民历程 + 土地 ; 参考:《内蒙古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摘要】:本文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了清代汉族移民流入卓、哲、昭三盟地区的原因、历程、在蒙地取得土地并定居的过程,及由此而产生的农牧交错、蒙汉杂居结构的形成和蒙古族人口构成的变化等问题。 全文由序论、正文、附录三个部分组成。序论介绍选题及其意义、研究时段、对象、范围、国内外研究概况以及所利用的史料。第一章历史的回顾与清代内地汉人流入蒙地的原因。由于研究角度或研究侧重点的差异,有关移民概念,学术界的看法不尽相同,但移民大体上分为由国家组织的移民和自发无序移民两大类,人们的看法基本一致。本文所研究的移民,除个别情况外,主要是无组织的自发无序移民,包括公主、格格的陪嫁人员和手工业者、商人以及务农者,其中人数最多并占主流的是农业移民。战国时期已开始的清代以前汉人北上活动,虽然影响了内蒙古部分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但整个内蒙古地区仍以游牧经济占主导地位。清代大规模汉人流入内蒙古地区是内地人地矛盾、自然灾害和战乱、蒙旗招垦、清朝政策导向等合力驱动的结果。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清代东三盟的移民历程。首次利用喀喇沁地区蒙文档案中有关汉族移民方面的记载,结合《旧热河蒙地开垦资料二则》、《锦热蒙地调查报告》等所保存下来的大量汉族移民方面的史料以及官私修史书、地方志等,比较完整地展现了汉族移民进入东部蒙旗的过程,使这个领域的研究趋于系统、完整和深入。通过蒙汉日文等不同史料的比较研究,找出在以往研究过程中,人们利用日文史料时曾出现过的一些明显的错误。比如,天海谦三郎发现的乾隆年间喀喇沁左旗境内九百多户汉人(实际数字为792户)的情况,误用于整个喀喇沁左旗境内所有汉人;有的研究者所引用的数据出现错误以及“佃种地”与“典种地”的混淆等。 第三章是农牧交错、蒙汉杂居结构的形成。以图表的形式比较准确地展现了东部蒙旗清代农牧交错结构形成的具体情况。进一步探讨了清代流入蒙地汉人取得土地的途径及在蒙地定居的过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继续研究了流入蒙地汉人的管理、蒙汉杂居格局的形成等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在汉人在蒙地取得土地并定居过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四章是民族结构与人口构成的变化。通过清初至清末东三盟地区蒙古族人口数量的比较研究,发现哲里木盟地区蒙古族人口数字,由原来少于卓、昭二盟逐渐增多且超出后者。这与自嘉道以来卓、昭二盟地区蒙古族受汉族移民的不断冲击,失去生存条件,被迫前往哲里木盟地区的跨旗流动有关。由于史料的缺乏,难以考证在当时进入哲里木盟地区的卓、昭二盟蒙古人的全部数字,据哲里木盟的地方文献记载,在清末哲里木盟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reasons , the course , the process of getting the land and the settlement of the Han immigrants in the Qing Dynasty were studied in depth ,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Mongolian population and the changes of the Mongolian population were studied .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e preface , the text and the appendix . The preface describes the choice of the topic and its significance , the research period , the object , the scope ,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used .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deals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migration of Han immigrant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Qing Dynasty .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laced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and the Mongolian and Han Dynasties . The concrete condition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laced structure of the eastern Mongolian Banner in the Qing Dynasty are shown in the form of a graph . The problems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Mongolian land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Mongolian and Han population are discussed . Th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 especially in the process of land acquisition and settlement in the Han population .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change of the ethnic structure and the demographic composition .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Mongol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ngolian population numbers in the Zimu area were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beyond the latter .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49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白玉双;;达玛拉与达鲁噶:保甲制在喀喇沁蒙古人社会中的推行[J];蒙古史研究;2010年00期

2 张若开;;近代内蒙古东部地区灾荒情况总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年10期

3 衣保中;张立伟;;清代以来内蒙古地区的移民开垦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史学集刊;2011年05期

4 包凤兰;达古拉;;内蒙古半农半牧区形成与变迁的制度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年01期

5 于晓娟;;近代赤峰、通辽地区的灾荒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白玉双;;达玛拉与达鲁噶:保甲制在喀喇沁蒙古人社会中的推行[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梁文美;翁牛特右翼郡王旗的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白玉双;十八至二十世纪初东部内蒙古社会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4 杨琼;论近代漠南蒙汉移民音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乌吉斯古楞;试论内蒙古蒙古族移民组成的牧业社区[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赵,

本文编号:1988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88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3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