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魏末年尔朱荣军事集团中的六镇豪强酋帅

发布时间:2018-06-07 10:29

  本文选题:北魏末年 + 尔朱荣 ; 参考:《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六镇豪帅投奔尔朱荣主要是为躲避战乱。尔朱荣吸纳六镇豪帅主要是要将六镇豪帅及其武装收为己用,迅速壮大自身的军事实力。尔朱荣为控制其群体,采取了分化、限制、利用的政策。其集团内的代地豪帅被尔朱荣当作压制六镇豪帅的主要势力,他们无论在任官品级、迁转及重要性上,远高于六镇豪帅。这使六镇豪帅始终处于尔朱荣军事集团的中下层。六镇豪帅基于"伐叛匡主"的政治理念,跟随尔朱荣南下洛阳,在平定四方暴乱中,起了主力作用。尔朱荣死后,尔朱氏对六镇豪帅控制力大为减弱。尔朱兆在内外形势压力下,将六镇降户交于高欢。
[Abstract]:The six-town commander defected to Erzhourong mainly to avoid the war. Er Zhu Rong absorbs the six towns and is mainly to take the six towns and their armed forces for their own use, and rapidly expand their own military strength. In order to control his group, er Zhurong adopted a policy of differentiation, restriction and utilization. In his group, he was regarded by er Zhurong as the main force to suppress the commander of the six towns. Whether in the rank of official, the transfer and the importance, they were far higher than the commander of the six towns. This makes the six-town commander alway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anks of the er Zhu Rong military group. Based on the political idea of "felling and rebellious master", Liu Zhenhao went south to Luoyang and played a major role in calming down the rioting. After the death of Erjuong, er Zhu's control of the six towns was greatly weakened. Er Zhu Zhao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ituation pressure, will six towns down the door to Gao Huan.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ZS022) 江苏师范大学博士学位教师科研支持项目(11XWR15) 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12QLG005)
【分类号】:K239.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王光照;;梁季江陵政权始末及江左士族社会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索毕德;;晋代至唐代中国与斯里兰卡的佛教文化交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孔祥军;;曹操政治战略核心研究——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胡阿祥;;《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申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陈慧慧;;中国古代西南农耕经济与西北游牧经济比较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马黎丽;;西晋直臣傅咸简论[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高樝;;建国六十年来六朝职官制度研究综述[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祥渝;;六朝暨丹阳地域山水文化浅析[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霍宏伟;;隋唐洛阳东城形制布局的演变[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邬国义;;关于墨海书馆一首诗的诠释[A];近代中国(第十六辑)[C];2006年

10 尹钧科;;永定河流域的古都城、古城堡文化[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崔成成;陈寅恪“文史互证”思想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小华;试论尔朱氏集团的兴亡[J];晋阳学刊;2005年03期

2 王延武;北魏末的文化模式与尔朱荣的败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梁博;;梁博短评[J];美文(下半月);2008年03期

4 李万生;论侯景叛东魏的历史原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5 吴少珉;试论北魏“河阴之变”[J];史学月刊;1983年01期

6 宋大川;夏连保;;北魏河阴之变述论[J];晋阳学刊;1991年05期

7 黄修明;;论尔朱氏军事集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8 李文才;王婷琳;;尔朱氏兴衰的政治与文化考察[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赵兰香;;北魏《元天穆墓志》考释[J];中国历史文物;2010年05期

10 韦琦辉;;魏末北齐的北镇集团[J];兰台世界;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渠传福;;再论东魏北齐时代的晋阳[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漆泽邦;;论东魏——北齐的倒退[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3 渠川福;;我国古代陪都史上的特殊现象——东魏北齐别都晋阳略论[A];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1986年

4 长部悦弘;王冬艳;;北魏尔朱氏军阀集团考[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松下宪一;;北朝隋唐时代史料中的“代人”[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耀坤;;东魏北齐兵制概论[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7 刘驰;;北魏末期的战乱与士族旁支的兴起[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8 张鹤泉;;北魏后期的“道”考略[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刘卫东 臧瑞平;两方北魏墓志的发现[N];中国文物报;2005年

2 渠传福;破解狄仁杰家世之谜[N];山西日报;2002年

3 田永胜;至死不悟的梁武帝[N];光明日报;2001年

4 渠传福;魏晋北朝晋阳略论[N];太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薛海波;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薛海波;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民刚;关陇集团形成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郑建民;尔朱集团和北魏末期的政局[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牛晓育;浅析河阴之变[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旺达;北朝武川集团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姚波;北魏统治方式与北魏政权解体过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凡;北魏时期于氏家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韦冲;武川集团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郝治;北朝“汉化”与“胡化”交错下的民族融合[D];烟台大学;2013年

9 段锐超;东魏北齐民族关系辨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祝林;西魏至唐初长安政权对河曲地区的经营[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90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908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9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