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德对唐代建筑的贡献探讨

发布时间:2018-06-07 23:01

  本文选题:阎立德 + 唐代 ; 参考:《兰台世界》2014年12期


【摘要】:阎立德,唐代著名建筑家、画家、工艺美术家,尤以建筑上的成就最为突出。其一生中设计、建设了许多宏伟的建筑物以及构筑物;为后人所称道的则是唐朝帝王寝陵的建造,其中以唐高祖的献陵以及唐太宗的昭陵最具代表性。
[Abstract]:Yan Lide, a famous architect, painter and artist in Tang Dynasty, was the most outstanding in architecture. In his life, he designed and built many magnificent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and later generations were prais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mperial mausoleum of the Tang Dynasty, among which the mausoleum of Tang Gao zu and the Zhaoling of Tang Taizong we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作者单位】: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K242;TU-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波;;浅谈唐代帝王陵墓建筑艺术[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1期

2 杨波;;浅谈唐代帝王陵墓建筑[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王志清;盛唐的城市化进程与诗歌回归主题[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1期

3 宋卿;;试论营州在唐代东北边疆的地位与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刘勋;白月华;陈蔚;;唐代国内旅游客源地等级分布与变迁研究——以两《唐书》列传人物旅游常住地为样本[J];旅游论坛;2012年01期

5 冯玉新;王蓉;;唐代前期凉州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考论[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张克非;;也论河西地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7 胡媛媛;;近二十年来乾陵文化研究综述[J];才智;2013年26期

8 刘海波;;从《粤西诗载》看唐人对广西情感印象的演进[J];河池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付先召;;魏博镇对唐后期政局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胡选成;张向红;;从敦煌文书看唐代前期西北城镇官方仓廪的特征[J];河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文华;;隋及唐前期淮南农业的发展[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碧妍;危机与重构[D];复旦大学;2011年

7 彭飞;隋唐东北边塞诗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勋;唐代旅游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邰三亲;唐代河东裴氏与文学[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张维慎;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和西芳;陕西帝王陵墓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林文飞;盛唐时期假日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冯瑞;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慈平;元代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沈波;明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D];西北大学;2011年

6 王玉国;唐代凉州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孙龙;唐前期西北边疆地区农民家庭经济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丁辉;唐代武宁军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郭瑞蕾;唐代长安佛寺与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许晶;以唐代社会为背景的大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家琪;周巧;;唐朝的美学思想对唐朝建筑风格的影响[J];山西建筑;2008年12期

2 黄建华;永州朝阳岩公园规划[J];南方建筑;2001年02期

3 龚志刚;;从构成角度分析建筑风格[J];山西建筑;2008年17期

4 刘强;;小城镇新区建筑风格的认识和规划[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4期

5 徐尚志;建筑风格来自民间——从风景区的旅游建筑谈起[J];建筑学报;1981年01期

6 黄平;集美学村的建筑风格[J];福建艺术;1998年06期

7 张巍;耗散结构理论与中国建筑[J];软科学;1999年S1期

8 张巍!130021;应用耗散结构理论看中国的建筑风格[J];南方建筑;2000年02期

9 石宇熙;环境·空间·风格——论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总体规划方案[J];福建建设科技;2001年03期

10 姬慧;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的融合[J];太原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晋要霞;潘艳华;;建筑风格[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Frederique Darragon;;四川西部和西藏东南部地区濒危的传统建筑(英文)[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世钊;王洁;成祖德;郭孝峰;穆红;;全球化背景下“新汉风”建筑风格的应用初探[A];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C];2010年

4 曹先平;王乐微;;现代楼盘建筑设计风格[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双智;;陕西长武昭仁大殿[A];文物建筑论文集(第2辑)[C];2009年

6 李准;;探讨建筑风格 重视城市美学(稿) 北京市在城市规划方面建筑风格和城市美学问题的汇报[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一)[C];2000年

7 黄颖哲;;浅析城市色彩设计问题[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赖瑛;;广府明代祠堂莫氏宗祠建筑风格探析[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肖林;;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思考[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10 董丹申;李宁;李丛笑;;因势造形 因形成景——浙江大学之江校区的建筑环境分析与感悟[A];建筑史论文集(第16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白麟 实习生 龚利;权威专家定义“重庆建筑风格”[N];重庆日报;2010年

2 刘浪;重庆建筑风格将走向灰色系[N];中华建筑报;2011年

3 北京印刷学院 郭树林 郭剑;试论英法美三国建筑风格特点[N];中华建筑报;2011年

4 北京印刷学院 郭树林 郭剑;伦敦与巴黎建筑风格之比较[N];中华建筑报;2011年

5 许国萍;建筑风格与代价的博弈[N];中国建设报;2004年

6 记者 吕红菊;政协委员陈明德 城市建设应突出建筑风格[N];中华建筑报;2010年

7 耿晶;海南应有自己的建筑风格[N];海南日报;2007年

8 张孔生;九龙镇重建规划上报[N];扬州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熊旺根 刘锡平;徐永辉:呼吁规划民居建筑风格[N];人民代表报;2006年

10 阮树斌 实习生 徐健 记者  金鑫;中俄城市设计暨建筑风格高层学术论坛昨开幕[N];哈尔滨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毅;信息时代建筑非线性三维形态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兰俊;美国影院发展史研究[D];清华大学;2012年

3 陈雳;德租时期青岛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吴尧;澳门近代晚期建筑转型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5 郝曙光;当代中国建筑思潮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王岩;走过十字街的回望[D];天津大学;2007年

7 徐敏;中国近代基督宗教教堂建筑考察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8 段义猛;我国西部省会城市景观特色审美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锡治;贝壳砂质土工程特性及加固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10 刁建新;文化传承与多元化建筑创作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英姿;唐代帝王陵墓建筑制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2 金鑫;小城镇新区建筑风格的认知和规划[D];浙江大学;2007年

3 张可永;福建寿宁廊桥建筑艺术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4 周新萌;上海酒吧建筑空间研究[D];华侨大学;2007年

5 戴晓旭;呼伦贝尔市建筑风格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黄瑶;重庆近代天主教堂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7 姚蕾蓉;公和洋行及其近代作品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刘甲子;营东新城建筑风格塑造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2年

9 陆佳;近代齐齐哈尔建筑风格的成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颖蔚;高速公路收费站建筑风格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93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93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8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