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梁官班制渊源考辨
本文选题:官品 + 官阶制 ; 参考:《历史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正官班制是由萧梁颁布实施并被陈朝沿用的一项官阶制度。最早记载梁朝典制的《隋书》对它的内容有简要介绍,但对它的渊源却没有涉及。古代史家李延寿、马端临与现代中日学者大多认为,官班制由九品官制析分而来。阎步克研究的结论是:梁官班制"出自对北魏孝文帝官品析分的效法",而北魏官阶制来源于魏晋以来的"阶级"。①笔者认为,梁官班制并非由九品官
[Abstract]:The official system was promulgated by Xiao Liang and adopted by Chen Dynasty. The Sui Shu, which first recorded the system of the Liang Dynasty, briefly introduced its contents, but did not deal with its origin. The ancient historians Li Yanshou, Ma Duanlin and modern Chinese and Japanese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official class system came from the nine official system. The conclusion of Yan Buke's study is that the system of official class in Liang "comes from the model of the analysis of the official products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and Emperor Xiaowen", while the official rank system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originates from the "class" .1 since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system of official classes in the Liang Dynasty is not composed of nine officials.
【作者单位】: 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萧梁政治制度研究”(11CLSZ02)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K239.13;D69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恩玉;;萧梁官班制的形成考论——以流外七班、三品勋位及蕴位为中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牟发松;;从南北朝到隋唐——唐代的南朝化倾向再论[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杨恩玉;;官班制的性质、编制标准与作用考论[J];史学月刊;2012年10期
4 张旭华;萧梁官品、官班制度考略[J];中国史研究;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巩聿信;;《聊斋志异》与杂纂[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2 桑扎;贡保扎西;;论唐代的和亲政策和民族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陈春勤;;羌族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内容与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5 陈友冰;;论梅尧臣涉农诗的文学个性及其史学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袁新芳;;古代农书目录学渊源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7 康丽娜;;《初学记》草部资料探微[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8 汪青;;宋代池州永丰钱监监址考[J];安徽钱币;2008年02期
9 裘士京,张翅;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孙彩红,陈明光;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姚宏杰;;汉代博士选试制度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孔祥军;;《汉书·地理志》盐官考[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高樝;;建国六十年来六朝职官制度研究综述[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霍有光;;陕西古代金矿开采简史[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1)[C];1991年
7 周运中;;杨吴、南唐政区地理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8 王娜;杨小平;;《三国志校笺》脞录[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任红敏;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郑春颖;高句丽遗存所见服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香梅;汉代察举人才地域分布探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庚申;宋代福建刻书与文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白雪松;汉武帝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D];南昌大学;2010年
4 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林蓓蕾;活动于大观、政和年间的豫章诗社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郑彩霞;《汉书》、《后汉书》涉《易》问题考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国武;王安中诗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沈小燕;《论语》古今解读的差异论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曦;胡瑗《周易口费芯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邵贤敏;《夷坚志》梦幻故事的文化解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阎步克;;北朝对南朝的制度反馈——以萧梁、北魏官品改革为线索[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03期
2 王素;敦煌儒典与隋唐主流文化——兼谈隋唐主流文化的“南朝化”问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01期
3 牟发松;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看唐代的南朝化倾向[J];江海学刊;2005年05期
4 牟发松;;从南北朝到隋唐——唐代的南朝化倾向再论[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张小稳;魏晋南朝时期的秩级[J];史学月刊;2004年05期
6 徐茂明;试论南朝典签[J];苏州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7 张旭华;萧梁官品、官班制度考略[J];中国史研究;199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步克;魏晋的朝班、官品和位阶[J];中国史研究;2000年04期
2 李彤;由司马迁任职情况看汉武帝时期的官制变革[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顾吉辰;西夏官品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4 李锦绣;唐代视品官制初探[J];中国史研究;1998年03期
5 张小稳;魏晋南朝时期的秩级[J];史学月刊;2004年05期
6 魏天安 ,刘坤太;宋代闲官制度述略[J];中州学刊;1983年06期
7 邓著之;封建官制浅析[J];九江师专学报;1989年Z1期
8 胡若飞;有关西夏军制“几种人”的范围考察[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9 卫文选;历代官制简表及说明(四)[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10 阎步克;;北朝对南朝的制度反馈——以萧梁、北魏官品改革为线索[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士英;;唐代流外官制研究(上)[A];唐史论丛(第五辑)[C];1990年
2 o%添av文;;关于北魏的赠官[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黎虎;;郑羲使宋述略[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4 史金波;;西夏文《官阶封号表》考释[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三辑)[C];1991年
5 张旭华;;吴简“户调分为九品收物”的借鉴与创新[A];南京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赵望秦;;略论唐代官制中的“守、行、兼”制度[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7 任士英;;唐代流外官制研究(下)[A];唐史论丛(第六辑)[C];1995年
8 栾成显;;洪武时期宦官考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9 中村圭r>;陶雪;;关于南朝户籍的两个问题[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10 程大鲲;;清代诰敕命制度探析[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玉宝;古代官员的品级制度[N];中国人事报;2001年
2 燕京;古代官制的演变[N];中国档案报;2004年
3 阎步克;论中国古代官制的品位与官阶[N];光明日报;2000年
4 张菲娜;华夏文明的“衣冠之治”[N];中国审计报;2006年
5 马洪;中书门下之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邓忠强;从李^俚摹扒宓隆彼灯餥N];学习时报;2011年
7 刘国信;宋代防官员贪赃有三法[N];检察日报;2003年
8 邱永君;明清补服图案漫谈[N];中国民族报;2004年
9 刘长海;我国古代的养老制度[N];中国气象报;2001年
10 何宪景;宋代惩贪“教而后行”[N];检察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瑞;唐代流贬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3 陈灵海;唐代刑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王治国;金文所见西周王朝官制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5 任士英;唐玄、肃之际中枢政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文新;宋代市舶司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赵红梅;玄菟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梁红仙;思想与政治之间:唐玄宗时期政治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帅;禅让与秩序[D];山西大学;2013年
2 邓杰;北宋官员丁忧持服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3 孔永红;出土印玺所见秦汉的官制[D];郑州大学;2010年
4 苏民;士族与魏晋新政权[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玉t,
本文编号:1993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9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