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亮迁都燕京与金朝的北境危机——金代迁都所涉之政治地理问题

发布时间:2018-06-12 12:43

  本文选题:金代都城 + 迁都 ; 参考:《文史哲》2013年05期


【摘要】:金朝建国之后近四十年,仍将政治中心置于旧居的东北之地上京会宁府,但其扩张趋势却是始终一贯地朝向西南。由首都上京会宁府辐射至南境河南、陕西的政权控制力,已如强弩之末。金海陵王完颜亮断然迁都燕京,遂使金政权的空间结构达到一种较合理的状态。但是,迁都的直接动力,并非空间的合理化问题,而是金政权的进取心。至海陵末年为止,金政权在发展的空间方向上又重新接续了皇统初所中断的趋势,即继续向南。由此,中原皇朝历来对北境的极度关注,在金初至海陵统治期,没有太多的表现。迁都燕京,并不会直接导致金之衰亡,但它所体现的是金政权对其他方向的威胁漠然无视的态度,这一态度及相应的南征之举,引起了北境防线的崩塌,此后再未能修复,为半个世纪以后的蒙古伐金及金朝政权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Abstract]:Nearly forty year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Jin Dynasty, the political center was still placed in the northeast of the old residence in the capital of Beijing, Huining and Ningfu, but its expansion trend was always towards the southwest. Radiation from the capital of Beijing to the southern border of Henan, Shaanxi regime control, such as tension. Jin Hailing Wang moved his capital, Yanjing, so that the space structure of the Jin regime reached a more reasonable state. However, the direct motive force of moving capital is not the rationalization of space, but the initiative of Jin regime. Until the last year of Hailing, the Jin regime resumed the interrupted trend of the beginning of Emperor's Unifica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that is, to continue to the south. As a result, the imperial dynasty in the Central Plains has always been extremely concerned about the north, in the early Jin Dynasty to the period of Hailing rule, there is not much performance. The relocation of the capital, Yanjing, will not directly lead to the decline and death of the Jin Dynasty, but it reflects the regime's in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s other directions. This attitude and the corresponding act of the southern expedition caused the collapse of the northern border line of defense, which has since failed to repair it. It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the fall of Mongol Fagin and the regime of Jin Dynasty half a century later.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46.4;K928.6;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可宾;金上京新证[J];北方文物;2000年02期

2 余蔚;;两宋政治地理格局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春超;;由张洎入宋看宋初的用人方略[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王连儒;“经史之鉴”与志怪小说理论及创作[J];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S1期

3 王Oz;;唐代文人执贽干谒现象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田恩铭;;两《唐书》文学家传记书写过程中史家身份与叙事指向关系[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5 张海明;;欧阳修《试笔》相关问题考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江合友;;唐代女冠诗人的婚姻境遇及其人生选择——以李冶、鱼玄机和薛涛为中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李如冰;;吕大临生卒年及有关问题考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李怡;唐代士人服饰文化解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杨向奎;赵梅;;“杏园探花宴”探赜[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张春燕;;唐代行卷制度对杜甫困居长安十年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金滢坤;;唐五代科举考试中的冒籍——中国最早的“高考移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张文昌;;论唐宋礼典中的佛教与民俗因素及其影响[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3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西亚;金代图书出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何悦玲;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裴会涛;敕与北宋立法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金宝丽;蒙古灭金史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运刚;论金朝的括地政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振认;荆轲形象论[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林蓓蕾;活动于大观、政和年间的豫章诗社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陈满荣;夏竦及其骈文创作[D];南昌大学;2010年

5 吴铭;基于适当设计理论的家用便器产品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姜宾;金中都地区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霍本科;《云溪友议》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汪晓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姚帅;宋代乡村社会空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郭瑞蕾;唐代长安佛寺与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可宾;女真地理风情——《松漠纪闻》札记[J];北方文物;1988年01期

2 余蔚;完整制与分离制:宋代地方行政权力的转移[J];历史研究;2005年04期

3 陈峰;宋代漕运管理机构述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4 余蔚;宋代的财政督理型准政区及其行政组织[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世宗;关于《汴京风骚》的通信[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3期

2 ;龙虎争斗在燕京——2002年北京国际搏击散手邀请赛即将举行[J];中华武术;2002年10期

3 任崇岳;论宋金“海上之盟”[J];中州学刊;1987年04期

4 娄可树;汴京何处乐游原?[J];文史天地;2003年12期

5 邓广铭;辛稼轩《念奴娇·书东流村壁》的写作时、地问题──与陈志昂君商榷[J];北京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6 张越;关于《燕京学报》[J];史学史研究;1996年04期

7 魏崇武;说“燕京八景”[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02期

8 沈承恩;金秋北京行小记[J];天风;1997年12期

9 尚晖;略论魏孝文帝前后时期的改革[J];平原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10 任玲珍;勇于攀登医学高峰的人──记北京市顺义区燕京脑血管病防治研究所所长许鸿如教授[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纪远;刘明亮;庄大方;张增祥;;中国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驱动力分析[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杜洋;徐慧;;南京市各区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与空间差异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郜晓雯;任帅;李思远;曹广忠;;北京市家装建材市场空间分布与演化特征[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徐家鹏;;湖北省城乡统筹空间格局及形成机制分析[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肖风劲;张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相关分析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6 兰安军;潘祖燕;文锡梅;;基于GIS的贵州喀斯特坡立谷空间格局分析[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7 罗文光;;永安市区域发展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周国华;贺艳华;;快速城市化地区空间冲突的形成机理与调控机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陈勇;;基于生态安全的珠三角城镇群生态空间格局[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10 候西勇;;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特征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锡铭 实习生 刘滔滔;燕京20年四级跳[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2 黎政祥 王业丰;打造“信息化”燕京[N];经理日报;2003年

3 原家强;燕京华润争战东北[N];发展导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方大丰;“燕京”南扩[N];工人日报;2000年

5 胡炼刚;“燕京学派”何以可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罗开富 徐文营 郑波;燕京,,为国企改革贡献了什么?[N];经济日报;2004年

7 记者 陈春景;燕京清爽:新装上市[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4年

8 春江水;新疆燕京公司今年前8个月销量增长近两倍[N];消费日报;2010年

9 记者 胡美兰;燕京集团中西部地区投资超40亿[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周伟;今夏四川啤酒大战提前开演[N];四川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祖宏;西藏人口分布变动与其城镇空间格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李圣法;东海大陆架鱼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韩宾娜;日本历史上的迁都与社会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延斌;山东省外资企业空间格局演变及城市网络体系变化[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钱敏;基于知识表示与推理的城乡用地空间格局演变与优化[D];南京大学;2013年

6 傅萃长;长江流域鱼类多样性空间格局与资源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7 尚占环;江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及其植被更新[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8 邓向瑞;北京山区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尺度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王成;局地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卢炜丽;重庆四面山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虎陈霞;绿洲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初探[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付桦;长江三角洲会展业空间格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延;市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晓波;濒危植物秦岭冷杉种群动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吴永生;江苏省城乡统筹的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姚嘉;基于景观生态学的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3年

7 杨晓华;深圳仙湖数字植物园空间格局分析与制图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8 肖雄;跨国并购的产业模式和空间格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曹蕾;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沈金泉;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森林立地类型分类及其景观空间格局[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09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09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a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