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汉士阶层发展_《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04 10:55

  本文关键词:东汉社会与东汉士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09年

汉代伏氏与经学研究

陈扬  

【摘要】: “儒士”阶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儒士”作为政治和文化的参与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与政治的结合日益紧密,并逐渐发展成为经学。随着经学在学术的发展,经学的传授由注重“师法”转而注重“家法”。及至东汉,各家又分别以“家法”传授,家学大抵先在父子兄弟间相传授,然后传授弟子。因此,在汉代尤其是东汉,家学是贯穿家族文化传统的主线,在这条主线下,家学累世相传逐渐形成了累世经学,即史籍所载之“传父业”,“修父业”。其传授虽时有间断,但基本上能延续数代,形成经学世家。在通经致仕的汉代,广大士人为了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积极入仕,通经与入仕相结合,累世经学逐渐地发展成为累世公卿,由此形成了若干经学世家。汉代伏氏自秦博士伏胜,迄于孝献皇后伏寿,经两汉,历十六世,约四百三十余年。自始祖伏生起,累世经学,代为帝师,位至宰辅,世卿世禄皇室贵戚。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与其后世所传《齐诗》“伏氏之学”,都在两汉学术史及后世的儒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章第一章概述伏氏家族事迹。介绍伏姓起源,追溯其姓氏历史以及两汉伏氏世系,兼论伏氏家族所处齐鲁之地学术文化氛围及伏氏与两汉政治的渊源,其家族成员累世经学,位至宰辅,有东武“伏不斗”之称。本章介绍代表人物的政治经历和贡献并同时阐释了伏氏家族消亡的过程和原因。 秦汉之际的伏生是东武伏氏发展成为经学世家高门大族的关键人物。伏生精通《尚书》,曾任秦博士,伏生于秦末乱世保护文化典籍,以所学《尚书》教授齐鲁之间,开创《今文尚书》学,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发扬做出巨大贡献。文章第二章对伏生个人生平经历及反映其学术思想的《尚书大传》进行研究阐释的同时对《今文尚书》在汉代的师承流传情况也进行了简要介绍。 伏氏家族后代延续了伏生传经授业的传统,世传《齐诗》伏氏之学,出现了一批闻名于当世的学者,本文对其著作及其中蕴含的学术思想进行阐释。文章也介绍了两汉《诗》特别是《齐诗》发展状况及学术特点。以上为第三章内容。文章最后对伏氏家族累世经学并长盛不衰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累世经学从而成为经学世家包括政治文化两个发面,官吏队伍的儒学化、经学化,既是汉代最高统治集团借助儒家经学来统一思想,加强思想统治的一个重要步骤,又是儒学广泛传播和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由于政治利益的诱惑,传授、研习儒家经典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经学迅速繁盛起来。同时封建君主的个人提倡,政治力量与经学的联姻。汉代选官制度以及君主帝王的个人学术偏好是其政治原因,经学的传承与发展是其文化主线。 本文从东武伏氏家学发展史与两汉经学发展相互关系入手,重点探讨东武伏氏的家学发展状况以及其历经两汉而长盛不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伏氏家学在两汉经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及两汉经学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234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导论9-13
  • (一) 选题目的及意义9
  • (二) 学术史综述9-12
  • (三) 本文的创新与难点12
  • (四) 相关界定12-13
  • 一、汉代伏氏概述13-24
  • (一) 伏氏的姓氏来源与汉代伏氏世系13-15
  • (二) 汉代伏氏所处的地理和文化环境15-18
  • (三) 累世经学至累世公卿,东武“伏不斗”18-22
  • (四) 皇室贵戚,与国戚亡22-24
  • 二、伏生与今文尚书学及《尚书大传》24-46
  • (一) 尚书概述及先秦流传情况24-25
  • (二) 伏生秦统一前后的学术活动25-30
  • 1、早年求学25-26
  • 2、秦博士官26-28
  • 3、秦末乱世,,保护文化典籍28-30
  • (三) 《尚书》的传授以及今文尚书师承30-32
  • (四) 伏生及《今文尚书》的学术地位32-33
  • (五) 《尚书大传》概述及伏生学术思想阐述33-46
  • 1、《尚书大传》概述33-36
  • 2、尚书大传思想36-46
  • 三、伏氏与《齐诗》研究46-59
  • (一) 先秦及汉代《诗》学发展状况46-48
  • (二) 汉代《齐诗》学派及齐诗的谶纬化问题48-53
  • 1、史籍所载齐诗学派师传之学48-49
  • 2、史籍所载《齐诗》家传之学49
  • 3、《齐诗》学派主要著述49-50
  • 4、齐诗学术特征50-52
  • 5、齐诗谶纬化52-53
  • (三) 齐诗伏氏之学53-59
  • 1、伏氏之学的创立53-54
  • 2、伏氏之学的发展54-57
  • 3、齐诗衰落的原因分析57-59
  • 四、东武伏氏累世经学的原因分析59-67
  • (一) 汉代选官制度59-61
  • (二) 封建君主的个人提倡,政治力量与经学的联姻61-63
  • (三) 传授方法及私学教育的兴盛促进了家学的发展63
  • (四) 汉代经学传授特点:重师法与家法63-67
  • 参考文献67-72
  • 后记72-73
  • 附录73-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74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桦;《尚书》德政思想及其文学表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论经学与西汉时代的知识分子[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2 李辉;试论汉代私学教育的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黄开国;简论伏生与《大传》[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杨建宏;试论汉代经学地主的形成轨迹及其成因[J];船山学刊;2000年02期

    5 赵茂林;三家《诗》的传承及其师法、家法问题[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6 赵沛;汉代儒学入仕到门阀垄断[J];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7 谭德兴;《齐诗》“四始五际”与汉代政治[J];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05期

    8 汤其领;汉代经学论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9 华友根;伏胜与《尚书》研究[J];江海学刊;1994年05期

    10 李锦全;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历史评价[J];孔子研究;198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谷颖;伏生及《尚书大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赵静;东汉社会与东汉士风[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振梅;东汉经学世家述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巩聿信;;《聊斋志异》与杂纂[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4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邱绪胜;;墨家:显学的式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桑扎;贡保扎西;;论唐代的和亲政策和民族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6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7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8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9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10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小红;;宋代《尚书》学文献及其特点[J];图书与情报;2007年06期

    2 葛志毅;试论尧舜时代与国家[J];管子学刊;2000年04期

    3 王篟;论孔子与《尚书》的关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4 李吉东;;顾颉刚:现代《尚书》学的全面开创者[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郝明朝;论《尚书》的文学价值[J];齐鲁学刊;1998年04期

    6 韩星;郭店楚简儒家礼乐文化精义辨析[J];人文杂志;2000年05期

    7 王兵;上古时期天命观的起源与演变[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马士远;《尚书·虞书》“克谐”思想摭谈[J];社会科学家;2005年04期

    9 刘起釪;;顾颉刚先生与《尚书》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03期

    10 王连龙;近二十年来《尚书》研究综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良中;朱子《尚书》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士远;周秦《尚书》流变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良中;《今文尚书》文学艺术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2 卢一飞;今文《尚书》文学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3 李霞;今文《尚书》修辞格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4 梁霞;《同文尚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辉;试论汉代私学教育的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张启成;论《毛诗》与三家诗的异同[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3 向邦文;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杨震[J];贵州文史天地;1996年06期

    4 张启成;论《诗经》三家诗的异同及其流变[J];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01期

    5 段鹏琦;;汉魏洛阳故城太学遗址新出土的汉石经残石[J];考古;1982年04期

    6 马勇;公孙弘:儒学中兴的健将[J];孔子研究;1993年01期

    7 陈桐生;论孟子对西汉今文经学的特殊贡献[J];孔子研究;2001年02期

    8 黄宛峰;弘农杨氏、汝南袁氏述评——兼论东汉的累世经学[J];南都学坛;1991年01期

    9 张保同;东汉的私学与党人[J];南都学坛;2005年02期

    10 张涛;经学与西汉王朝的民族政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芳;;《尚书》与今古文之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2 冯浩菲;《洪范五行传》的学术特点及其影响——兼论研究天人感应说之不能忽略伏生[J];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02期

    3 孟冰;冯必烈;;伏生[J];剧本;2008年01期

    4 刘思龙;;联谜[J];老友;2010年03期

    5 曾瑞华;罗盛教英雄事迹的传播[J];文史精华;2002年02期

    6 殷伟仁;试述《尚书·汤誓》的成文与在先秦时期的流传[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5年03期

    7 韩玉德;以经学兴 以国戚亡──汉伏胜家族兴亡史略[J];孔子研究;1999年02期

    8 丁羲元;;王维《写济南伏生像》真迹之再认识[J];上海文博论丛;2010年04期

    9 張西堂;;“尚書引論”自序[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7年03期

    10 丁福林;《宋书》考疑(四)[J];江海学刊;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絜;;《尚书·酒诰》“自成汤咸至于帝乙”解[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尚书·周书·酒诰[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3 宫长为;;天子考论[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贾俊侠;;《史记·秦本纪》“崤之战”史实考辨[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5 朱志刚;;海淀中国工运学院辽墓及其墓志[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6辑[C];2004年

    6 冯良方;;汉初儒学的延续与嬗变[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孙少华;刘跃进;;试论《孔丛子》中先秦孔氏子孙的经学思想及其师学渊源[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阎崇东;;谈古籍注释[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敏;;魏晋南北朝门客阶层述论——以非卑微化门客为中心[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牛润珍;;后赵邺都城建筑名物考——中世纪东亚都城制度探源之二[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邓小进;[N];抚州日报;2009年

    2 ;[N];抚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饶品翔;[N];抚州日报;2010年

    4 史宏拯;[N];贵州政协报;2005年

    5 ;[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朱积良;[N];中国商报;2005年

    7 成益方;[N];光明日报;2007年

    8 ;[N];抚州日报;2010年

    9 袁素红;[N];浙江日报;2003年

    10 白石 李文 黄江生;[N];医药经济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媛;《今文尚书》文本结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2 韩雪松;北魏外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罗家湘;《逸周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力春;汉魏南北朝石刻书人考辨[D];吉林大学;2009年

    6 陈伟娜;“沈诗任笔”——沈约任昉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付传;西周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8 田耀华;紫茎泽兰入侵导致的土壤环境变化及其对不同物种的反馈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7年

    9 师海军;明中期关陇作家群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吴新勇;《尚书·无逸》探赜[D];郑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扬;汉代伏氏与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谷颖;伏生及《尚书大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蒋敏;黄伦《尚书精义》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林建;《尚书纬》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玲;《尚书·盘庚上》疑难新解[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晓峰;《尚书》经传对《文心雕龙》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靳利敏;两汉诗经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刘威;《东坡书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房;陈夔龙年谱[D];南昌大学;2012年

    10 赵倩倩;清代经解文献系年考—咸同光宣时期[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东汉社会与东汉士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4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4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7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