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汉传佛教政策考正
本文选题:汉传佛教政策 + 满清诸帝与佛教 ; 参考:《浙江学刊》2013年01期
【摘要】:学术界对满清诸帝宗教倾向以及有清一代佛教政策,存在不少主观误判:臆测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独尊理学、厌恶佛教,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是"灭佛"皇帝;断言满清政府对宗教之定位,是"除了儒教的三纲五常之外,甚至包括佛、道教在内的一切宗教都是非法的";①甚至于将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旨在逐渐沙汰"问律律不守,问禅禅弗会"之"应付僧"与"教团败类"、还佛教以清净本然面目之清厘甄别僧尼举措,诠释成"是要以一种尽可能不引起社会动荡的方式,假以时日,将佛教消灭",其手段比"三武一宗"之灭佛"更加阴险和毒辣",如此等等。史学以求真、求实为旨趣与灵魂,不允许凭主观意志过度诠释、过度推衍,更不得以个人好恶杜撰假设、曲笔贬褒。本文以推援校磨浩如烟海之原始史料为基础,稽考钩沉,力争如秋潭夜月或清更胡笳般,再现清代汉传佛教政策流变沿革及其内在实质之本来面目。
[Abstract]:There are many subjective misjudgments in academic circles about the religious tendency of Manchu emperors and the Buddhist policy of the Qing Dynasty: conjecture that Aisinjue Luo Xuanye conjectures the sage ancestor Aisin Chuehue Ye and abhors Buddhism, while Gaozong Aixinjue Luo Hongli is the emperor of "vanquishing Buddha"; It was asserted that the Manchu government's position on religion was that "all religions, including Buddhism and Taoism, except Confucianism are illegal" and even the law of Gaozong's Aisin Chueh-luo Hongli aimed at gradually eliminating the sand was not observed. The "dealing with monks" and "religious order scum" when asked about the Zen Buddha Association, and the Buddhist act of discriminating monks and nuns with a clean and original face, is interpreted as "in a way that does not cause social unrest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over time." The means of eliminating Buddhism are more sinister and poisonous than those of "three Wushu", and so on. Historiography takes seeking truth and truth as its purport and soul. It is not allowed to over-interpret and extrapolate by subjective will, and not to use personal likes and dislikes to make up hypothese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aw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pushing and aiding the schools, makes an effort to reproduce the evolution and intrinsic essence of the Han Buddhism policy in the Qing Dynasty, like the autumn pool night moon or the Qing Dynasty more Hu Jia.
【作者单位】: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清代佛教研究”(课题编号12JCZX02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9;B9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庆英;;章嘉·若必多吉与乾隆皇帝[J];中国藏学;1988年01期
2 张践;;明清时期政府的“严管”宗教政策及其影响[J];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武;袁世凯政府对藏政策初探[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2 张云;西藏历史研究的责任与使命问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2期
3 赵世瑜;京畿文化:“大北京”建设的历史文化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公一兵;北京近代警察制度之区划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5 吴承忠;韩光辉;;元大都休闲文化景观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于小川;近代北京公立市场的形成与变容过程的研究——以东安市场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王娟;;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对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影响——以北京为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杜鹏志;;北京湿地的变迁[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黄全毅;;固始汗对西藏稳定的贡献[J];重庆与世界;2011年07期
10 邓奕,毛其智;北京旧城社区形态构成的量化分析——对《乾隆京城全图》的解读[J];城市规划;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明长城居庸关防区军事聚落防御性研究[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4期[C];2012年
2 喜饶尼玛;央珍;;试论藏族地区的关帝崇拜[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云涛;;从戒台寺石刻看其宗教的历史地位与传承[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4 达力扎布;;《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评介[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5 王家鹏;;清皇家雅曼达噶神坛丛考[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6 刘珊珊;;明长城居庸关防区军事聚落防御性研究(续) 第五章 明居庸关防区军事聚落防御性空间探析[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2年第1期[C];2012年
7 朱永杰;张妙弟;;民国以前北京都市规划结构演变缕析[A];北京学研究文集2006[C];2006年
8 朱永杰;;试论什刹海对北京城市风貌的影响[A];北京学研究文集2010[C];2010年
9 陈丹;;以地方文化研究提升西城区发展软实力的有效路径[A];北京学研究2012:北京文化与北京学研究[C];2012年
10 朱永杰;;试析什刹海对北京城市布局与景观的影响[A];北京学研究2012:北京文化与北京学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张英杰;北京清代南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黄西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少数民族参加国家代议机构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黄杰华;汉藏宝,
本文编号:2045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45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