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明代金石碑刻所见土家族土司的“中华情结”

发布时间:2018-06-25 01:34

  本文选题:武陵山片区 + 明代 ; 参考:《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本文在明代湖广、四川、贵州行省毗邻区民族分布格局基础上,对目前发现的由明代皇帝、"客家"知识精英、"客家"官员与土司及其代办和土舍分别书写的60块金石碑刻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认为这是生者的自由书写和对死者的盖棺论定,客观地反映了土家族土司观念、情感和意象世界在明早中晚期及南明时期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展示了土家族各土司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有机关连的"中华情结"的聚积及变化过程。在明清易代之际,它对旧朝是"情结",对新朝却是"症结"。基于土司学所做的此项研究,对于客观地评价我国土司及其文化具有启迪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ationalities in Huguang, Sichuan and Guizhou provinces in Ming Dynasty, The contents of 60 inscriptions of gold and stone tablets found by the Ming emperor, the "Hakka" intellectual elite, the "Hakka" officials, the Tusi and their agents, and the Tushe were systematically combed. They thought that this was the free writing of the living and the verdict on the coffin of the dead. It objectively reflects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Tusi concept, emotion and image world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tomorrow morning and the period of the Southern Ming Dynasty. It shows the accumulation and chang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complex" between the Tujia and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At the time of the change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t was "complex" to the old dynasty and "sticking point" to the new dynasty.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study of Tusi has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China's Tusi and its culture.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明代土司政治文化研究》(批准号10BMZ01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课题编号12&ZD135)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西南边疆项目”《土司制度与西南边疆治理研究》(课题编号B10007)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化解中心与边缘冲突治国方略的递变及成效考评——以五溪地区地方势力兴衰为例》(批准文号06YB8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K248;K87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圣钟;明清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民族的分布与变迁[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刘鹏;;清代鄂西民族地区义学发展述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4期

2 李良品,崔莉;三峡地区科举时代的教育发展与人才分布[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丁世忠;土家族教育与儒家文化[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4 李良品;;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明代学校教育的发展、特点与深远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5 李良品;冉建红;吴冬梅;;石柱“秦良玉文化”的类型、成因与保护[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6 向轼;;长阳土家族“跳丧”稳定传承之诱因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李伟;渝东南山歌民间美学思想初探[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东人达;;酉阳土司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论证[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9 曾超;;乌江丹砂开发史考[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成臻铭;;论清代土司区变动的过程、特点及原因——以土家族区域为例证[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丹;个人·家·社会[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莫fx;文化线路视域下的清江流域商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曾超;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赵炜;乌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赖若沙;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致聋因素分析、常见基因检测及其种族差异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花;明代渝东南地区土司制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聂树平;明清时期史学与文学文献中的秦良玉形象[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3 杨涛源;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民族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程莉萍;明代京畿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徐锐;湖北土家族15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6 龚义龙;人口迁入与经济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7 焦娜;土家族“八宝铜铃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刘兴亮;明玉珍大夏国政治地理研究——兼与陈友谅大汉国比较[D];暨南大学;2010年

9 杨建华;石柱土家族风物传说的民俗内涵及族群认同功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范植清;;明代施州卫的设立与汉族、土家族的融合[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5期

2 朱圣钟,吴宏岐;明清鄂西南民族地区聚落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福祥;;明代尚宝司、尚宝监与宦官专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2 尹树国;明代六科制度述略及简评[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3 汪崇{|;明代隆庆年间盐政状况分析[J];盐业史研究;2001年03期

4 马建民;吴建伟;;再论“满俊事件”[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高晓波;黄娜;;明代北京皇宫治安管理初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郑宪春;;如何评价明末东江总兵毛文龙——对话阎崇年《明亡清兴六十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7 陈宝良;;明代妇女的生育之职及其相关习俗[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6期

8 蔡明伦;;从对立到合流:明代言官群体与宦官的互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郑永霞;;试论明代藩府刻书[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王河;刘美彩;王晓丹;;明代卢之颐与他的《茗谱》[J];农业考古;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包国滔;;论明代国子监祭酒宋讷的治监之道[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张晓纪;;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致元;;明代对凤阳府的灾蠲[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澍;明代对河西走廊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0年

2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 胡凡;明代皇帝的家庭与帝位传承[N];光明日报;2002年

3 陈光荣;明代贵阳洪边土司宋氏的兴与衰[N];贵州政协报;2001年

4 田澍(作者系西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明代甘肃的屯田与马政[N];甘肃日报;2000年

5 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 周京南;明代帝王生活的真实写照[N];中国贸易报;2000年

6 王殿芝;古代帝王与法[N];中国档案报;2002年

7 晋公;千刀万剐话凌迟[N];中国档案报;2001年

8 周简殷;八达岭由来[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9 金铁锋;组织机构 日趋完备[N];中国人事报;2000年

10 陈金胜 王文彬;陈廷敬与皇城相府[N];中国文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李永菊;明代河南的军事权贵与士绅阶层[D];厦门大学;2008年

3 闫春;《四书大全》的编纂与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邓洪波;明代书院讲会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5 邱进春;明代江西进士考证[D];浙江大学;2006年

6 宗韵;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蔡明伦;明代言官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余清良;明代钞关制度研究(1429-1644)[D];厦门大学;2008年

9 田冰;明代官员谥号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李媛;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艳娟;明代女性贞节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肖英;明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士岭;试论明代的人口分布[D];郑州大学;2005年

4 陈昕;明代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梁思立;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何瑞军;明代与日本足利幕府朝贡贸易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黄阿明;明代户部机构及其运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包诗卿;明代关羽信仰及其地域分布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梁尔铭;明代巡按御史监察职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梁科;明代京通仓储制度研究[D];北京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639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639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a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