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参谋考略
本文选题:唐五代 + 幕府僚佐 ; 参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唐代军队幕府中设有参谋一职,属于军队文职系统,只设立于与军事相关的幕府中。但参谋一职最不稳定,几度被废罢。与此相应的,其职掌与地位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本参议谋划军机事务,地位颇重,到安史之乱以后奉命出使,尤其是到唐末五代主要从事历法编撰及阴阳五行、天文术数、占卜丧葬等事务,必以阴阳技术者处之,其地位也沦于将校之末。由于传世史料主要记录参谋的军事活动,而敦煌文献则记载了归义军参谋编造历日及阴阳技术等活动,所以必须充分结合这两类资料,才能完整地挖掘出参谋一职及其演变的历史实相。
[Abstract]:The military shogunate of the Tang Dynasty has a staff officer, which belongs to the military civilian system and is only set up in the military-related shogunate. But the position of a staff officer is the most unstable and has been scrapped several times. Accordingly, his position and position also changed greatly. He was originally involved in the planning of military aircraft affairs, and his position was quite heavy. After the An-Shi Rebellion, he was ordered to send out missions, especially to the late Tang Dynasty, when he was mainly engaged in compiling the calendar, the Yin and Yang five elements, and the number of astronomical techniques. Divination, funeral and other matters, must be the Yin-Yang technology, its status is also reduced to the end of the school. Since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passed down mainly recorded the military activities of the staff officers, and the Dunhuang documents recorded the activities of the Gui Rebellion staff officers in fabricating calendar days and yin and yang techniques, it was necessary to fully combine these two kinds of data. In order to fully dig out the position of staff and its evolution of the historical reality.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敦煌官文书与唐五代地方政治制度研究”(项目批准号:05JJD870156)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法藏敦煌汉文非佛教文献整理和研究”(项目批准号:12JZD009)的资助
【分类号】:K242;K243.1;D6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鑫;;试论杜牧的政治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2 刘云霞;;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新考——与吴企明先生商榷[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3 鞠岩;;贾至中书制诰与唐代古文运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李全德;;从堂帖到省札——略论唐宋时期宰相处理政务的文书之演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殷海卫;;论韩碑中的“文”与“道”[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6 赵银芳;;谈杜牧咏史诗的艺术风格[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刘宁;;回鹘人种考[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8 黄觉弘;秦将军李信考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方胜;;晚唐文人的“费冠卿情结”[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许欢;;中国古代传统阅读模式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培红;;论晚唐五代的沙州(归义军)与凉州(河西)节度使——以“河西”观念为中心的考察[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2 冯培红;;归义军镇制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朱悦梅;杨富学;;甘州回鹘与丝绸之路[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杨森;;民间所谓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献中的“燕脂表玉”[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陆庆夫;陆离;;试论吐蕃统治郭煌的基层组织[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金善;;屈原作品的修身内涵及其文化意义——兼论屈原与儒家修身观念的异同[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胡沧泽;;武则天与唐代监察制度[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8 杨森;杨诚;;敦煌文献所见于阗玉石之东输[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9 冯培红;;论晚唐五代的沙州(归义军)与凉州(河西)节度使——以“河西”观念为中心的考察[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10 朱振宏;;阿史那摸末墓志笺证考释[A];唐史论丛(第十五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符继成;走向南宋:“贺周”词与北宋后期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治;空间表达与寓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祁晓庆;敦煌归义军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黎文丽;唐代校书郎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惠;唐诗柳意象审美文化价值新探[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刘云鹏;唐人小说的政治观照方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晶;唐代五坊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陶俊杰;唐代公厨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霍本科;《云溪友议》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肖际武;杜牧诗文的生命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范依畴;世俗法律秩序缺憾的神yG弥补[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丁辉;唐代武宁军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陈小远;《文苑英华》判文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范立君;俄藏黑水城发愿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滢坤;;论唐五代科举对婚姻观念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王维莉;;唐五代时期敦煌尼僧生活[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地区的面粉加工业[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01期
4 郝春文;再论唐末五代宋初敦煌社邑的几个问题[J];中国史研究;2005年02期
5 于赓哲;;《新菩萨经》、《劝善经》背后的疾病恐慌——试论唐五代主要疾病种类[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袁祖亮;闵祥鹏;;唐五代时期海洋灾害成因探析[J];史学月刊;2007年04期
7 尚永亮;;唐五代贬官之时空分布的定量分析[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尚永亮;邹运月;;唐五代贬官规律与特点综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韦宝畏;许文芳;;唐五代敦煌民众的环境意识管探[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10 赵贞;;唐五代《日历》杂识[J];史学史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金滢坤;;唐五代科举考试中的冒籍——中国最早的“高考移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荣新江;;唐五代归义军武职军将考[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3 徐晓卉;;宋代以前“博士”流变考释[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霍明琨;;对于《太平广记》的整体文化观照[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际平;陈明光;;中国唐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6 何丙仲;;明末清初闽南文化研究[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赖瑞和;;论唐代的检校郎官[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8 吴宏岐;;唐长安城平康坊酒席价与饮妓服务费——《金泥玉屑丛考》“北里酒席价”条补说[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令狐浩;军机处里的“小军机”[N];北京日报;2003年
2 游上;唐代成都的民营出版社[N];成都日报;2007年
3 耿学鹏;尘封档案解密日本侵华野心[N];协商新报;2006年
4 陈玉申;《申报》刊出的御医入诊“脉案”[N];南方周末;2004年
5 江志伟;论“砚”邮票的最佳原地[N];中国邮政报;2006年
6 田寅;大唐盛世中的神仙与世俗生活[N];光明日报;2009年
7 伪满皇宫博物院 李红;一只见证伪满殖民地烙印的花瓶[N];长春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严斌;“北风”浓郁的孟知祥墓[N];成都日报;2006年
9 许初鸣;漳州古代政绩卓著的地方官[N];闽南日报;2006年
10 苏苇;打造文化名城 再现晋阳风采[N];太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乜小红;唐五代畜牧经济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盛会莲;唐五代社会救助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赵贞;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4 韩梅;唐宋词与唐宋文人日常生活[D];浙江大学;2007年
5 明成满;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寺院财产管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璐;唐五代民间命运观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邹瑜;《新唐书》增补传记之史料来源考略[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解梅;唐五代敦煌胡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潘林;唐五代西南地区饮食业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亓艳敏;唐五代改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侯海洋;唐五代医疗社会史若干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书玉;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园圃种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巧凤;唐五代食货典、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文珠;唐五代民间神yG的空间分布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周鹭;唐五代科举习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65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65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