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鄱阳湖流域农田水利建设经费来源探析
本文选题:明清 + 鄱阳湖流域 ; 参考:《农业考古》2013年04期
【摘要】:明清鄱阳湖流域水利建设经费来源于官项资金、民众摊派、官绅及商人捐助等多种形式,其中地方民众摊派形式贯穿于整个王朝始末,为流域区水利经费来源的主体,表现出区域性特征,也是明清国家水利管理的缩影。
[Abstract]:The funds for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 Poyang Lake basin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ame from government funds, public allocation, official gentry and businessmen 'donations, among which the local people's allocation was the main source of water conservancy funds in the whole dynasty. It is also the epitome of the state water conservancy management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历史系;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明清鄱阳湖流域水利开发与地方社会变迁”(项目编号:10YJC770053)
【分类号】:F812.9;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魏佐国;;明代江西水利建设浅论[J];南方文物;2006年03期
2 施由民;明清时期江西水利建设的发展[J];农业考古;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诸英;杨虎;;明清以来皖南圩田发展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0期
2 陈曦;;宋至清荆江南岸分流四口的演变[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3 王肇磊;贺新枝;;晚清时期湖北自然灾害的治理及其经验教训[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1期
4 惠富平;李琦珂;;历史时期长江流域农业生态变迁述论[J];池州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赵崔莉,刘新卫;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古代圩田研究综述[J];古今农业;2003年03期
6 赵崔莉,刘新卫;清朝无为江堤屡次内迁与长江流域人地关系考察[J];古今农业;2004年04期
7 吕兴邦;;江汉平原的堤垸水利与基层社会(1942—1949)——以湖北省松滋县三合垸为中心[J];古今农业;2011年01期
8 黄永昌;;明清时期汉水流域环境变迁及其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9 周魁一;洞庭湖的历史演变与防洪功能评价[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1年03期
10 廖艳彬;宋燕辉;;清代国家水利管理理念与地方水利修建——以江西丰城县堤防建设为例[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方立松;中国传统水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廖寅;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地域秩序[D];武汉大学;2005年
6 高升荣;水环境与农业水资源利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大学;明清江南海塘的建设与环境[D];复旦大学;2007年
8 张河清;湘江沿岸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研究(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D];四川大学;2007年
9 梁诸英;明清时期皖南平原农业生产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肖启荣;明清时期汉水中下游的水利与社会[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慧勇;明代江汉平原水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常建荣;明清海南的桥梁与津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马桂菊;赋役·水利·书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晨成;明清鄂东黄冈地区河道与堤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菡宁;明清嘉定水利社会浅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利娜;唐末五代江西经济开发[D];辽宁大学;2011年
7 曾敏;鄱阳湖区耕化与生态环境变迁(1840-2010)[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余飞勇;生员与明代荒政[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丹;杭州湾南岸宁绍海塘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10 宗发旺;水利与地域社会[D];宁波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放;江西古代水利史概略[J];江西文物;199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宗正,吴静;明清时期宁夏集市发展初论[J];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2 张晓东;;明清时期甘肃进士的时空分布[J];河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吴媛媛;;明清徽州灾害初探[J];兰州学刊;2006年07期
4 韩云伟;王尚义;;明清时期五台山佛教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5 郑辉;;明清琉球来华留学生对琉球文教事业的贡献[J];东疆学刊;2007年03期
6 常红萍;张磊;王亚军;;明清江南地区农村牙行组织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7 梅莉;晏昌贵;;明清时期武当山香会研究[J];历史研究;2008年03期
8 饶明奇;;明清时期关于运河水源管理的立法建设[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9期
9 王瑞平;;论明清时期大运河上涌动的思想浪潮[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陈恩虎;吕君丽;;明清时期徽商在巢湖流域的经营活动[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爱琴;;浅论明清时期两淮泰州分司所辖盐场之盐课[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甘满堂;;明清时期福建商帮的地缘文化特色[A];五缘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范沛潍;;明清时期开封的交通[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5 颜军;;明清时期徽州族产经济初探——以祁门善和程氏为例[A];明史研究第5辑——纪念李洵先生75诞辰专辑[C];1997年
6 王社教;;明清时期太原城市的发展[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秦海滢;;明清时期山东宗族与祠堂发展[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8 董柏林;党宁;;恪守与超越:明清士绅教化的双重取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常建华;;明清时期的山西洪洞韩氏——以洪洞韩氏家谱为中心[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蒲应秋;;明清时期女子缠足风行现象窥探[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孙保林;明清时期掘港营的巡洋会哨制度[N];南通日报;2010年
3 王东 市科协;芜湖在明清时期的创新表现[N];芜湖日报;2010年
4 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张建民;明清时期的山地资源开发及山区发展思想[N];光明日报;2011年
5 许展;锁定明清时期特定的知识分子[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王日根 杜承骏 许欣舸 (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日根);明清时期闽商的若干特点[N];团结报;2009年
7 记者 孟苗;临猗惊现清代科举考试童生试卷[N];山西日报;2009年
8 江小角 作者单位:桐城市博物馆;明清时期桐城文化的特征[N];安徽日报;2002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鱼宏亮 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石竞琳;明清时期榆林武将家族张氏与台湾的一段关系[N];光明日报;2009年
10 张佐;明清时期名震云南的科举家族[N];西部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丽真;明清山东盐业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王健;明清苏松地区民间信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清玲;明清时期中琉友好关系遗存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广洲;明清山东商贾精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5 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石超艺;明以来海河南系水环境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克平;朝鲜与明外交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8 王瑜;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高志超;明清时期伶仃洋区域海洋社会经济变迁[D];暨南大学;2008年
10 董倩;明清青海商品经济与市场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长城;明清时期歙县江村商人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2 李军胜;明清温病学派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叶后坡;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5 秦宗财;明清徽商的信息渠道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巧莉;明清时期牙人牙行的积极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洪生;明清时期陕北的农业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D];西北大学;2002年
8 周惊涛;明清徽商与江浙地区的文教事业[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9 宋丽丽;明清时期甘肃洮岷地区汉族移民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王朗;明清苏州村落的景观要素及其变迁[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665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66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