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济与财权迁移—宋代内藏库考论
本文选题:宋代 + 内藏库 ; 参考:《求索》2013年07期
【摘要】:北宋内藏诸库,主要包括左藏北库改名的内藏库、景福内库及内藏西库;南宋内藏诸库,主要由内藏库,以及易名为左藏南库的御前激赏库、左藏封桩库组成。这类库藏,因由皇帝委派内臣直接管辖,遂突显"天子私财"的财政性质,但其支援计司、支付军费、救恤灾祸,又体现出国家后备财库的性质。宋代内藏库的双重财政性质,既是周官内府与封桩余财的浅层名义,又是国库内外职能的具体表现。在皇帝私权控制下,内藏库管理上透露出内廷特征,对外朝财政的支援则突显出集中国家财权的特征。宋代内藏库形式化的借贷手段、隐蔽性的财权交换及外朝化的私财性质,折射出宋代皇帝通过天子私权谋求国家公权力的路径。
[Abstract]: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internal storehous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the inner storehouse of the left Tibetan north library, the Jingfunai library and the inner Tibetan western library, and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inner storage library mainly consists of the inner storage library, the overcoming reward library renamed the left Tibetan south library, and the left Tibetan seal pile library. This kind of treasury was directly under the authority of the emperor, thus highlighting the financial nature of "the son of Heaven's private wealth", but it supported the department of accounting, paid military expenses, saved the disaster, and reflected the nature of the state's reserve treasury. The dual financial nature of the treasury in the Song Dynasty is not only the shallow name of Zhou Guan's inner government and sealed pile surplus wealth, but also the concrete performance of the function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reasury.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emperor's private rights, the internal treasury management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ner court, while the external financial support highligh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entralizing the national financial power. The formal means of borrowing and borrowing, the hidden exchange of financial power and the private property of externalization reflected the path for the emperor of Song Dynasty to seek the public power of the state through the private rights of the emperor.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湘潭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F812.9;K2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泾源;;关于宋代的田赋税率和农民负担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2 王育民;;《宋代户口》稽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3 刘树友;;从《夷坚志》看宋代城市下层居民[J];固原师专学报;1991年01期
4 刘涛;宋代官窑的经济话题[J];史学月刊;1999年01期
5 陆敏珍;关于宋代伪造纸币的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陈日升;宋代禁书的类型及影响[J];福州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7 肖建新;宋代临朝听政新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4期
8 郭文佳;宋代社会保障机构简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9 宋乾,宋艳玲;试论宋代严禁略卖人口[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冯国梅;;宋代岭南谪宦谪居心态[J];台声.新视角;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兴涛;;宋代的武学博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杨文新;;宋代状元宰相梁克家述评[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4 程龙刚;;宋代四川卓筒井研究[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黎明;从宋代酿酒业看瓷器生产[N];中国文物报;2002年
2 朱玉宝;宋代的官、职分离制度[N];中国人事报;2001年
3 何宪景;宋代惩贪“教而后行”[N];检察日报;2001年
4 庄华峰 宋 标;宋代的社会救济事业 [N];光明日报;2002年
5 庄华峰;宋代长江流域的雕版印刷业[N];光明日报;2000年
6 张希清;“恩由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N];文汇报;2002年
7 闻始;《大观茶论》和宋元茶书[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8 李知宴;中国陶瓷的对外传播(八)[N];中国文物报;2002年
9 金铁锋;台谏两制 相辅相成[N];中国人事报;2001年
10 何振良 郑焕章;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摩尼教遗址 晋江草庵[N];中国文物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刘缙;宋代正规军军事训练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廖寅;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地域秩序[D];武汉大学;2005年
4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高楠;宋代民间财产纠纷与诉讼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6 陈志英;宋代物权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谭景玉;宋代乡村行政组织及其运转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王晓龙;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卫亚浩;宋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魏华仙;宋代消费经济若干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鹿军;宋代县级公吏职务犯罪考察[D];河北大学;2005年
2 刘慧;宋代两浙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3 苗玉勤;试论宋代妇女的地位及其社会作用[D];郑州大学;2005年
4 付海妮;宋代后妃临朝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马永娟;宋代举告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6 黄敏捷;宋代江南市镇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弋杨;宋代江西书院及其发展的社会环境[D];四川大学;2005年
8 胡坤;宋代辟举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华春勇;宋代太医局医学教育诸问题初探[D];西北大学;2006年
10 代芯;宋代私人藏书楼初探[D];四川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76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76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