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吏分治:西汉中后期吏治生态研究
本文选题:酷吏 + 循吏 ; 参考:《史学月刊》2013年09期
【摘要】:良吏、酷吏和循吏可谓官僚制中的三足鼎立,或"三吏分治"。某种意义上,三吏分治似乎表明了皇权官僚制下政治生态分化的特殊机制。从官僚政治生态角度看,酷吏的个人性格都不是无意义的,它其实属于更为广泛的官僚集团的职业性格。循吏长处在地方,而不在中央。它构成了官场生态演化的一个实际变量和向度。特别是当循吏面对着数量庞大的酷吏集团时,循吏的存在就更显得难能可贵。这种量化的工作方式和规章制度,是良吏对官僚制正常运作提供的强大技术性保障。良吏对官僚制的实际作用恐怕还在酷吏和循吏之上。
[Abstract]:Good officials, cool officials and follow officials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three-foot bureaucracy, or "three officials divided." In a sense, the separation of three officials seems to indicate the special mechanism of political ecological differentiation under imperial bureaucra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ureaucrat political ecology,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 of the coolman is not meaningless, it actually belongs to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 of the broader bureaucratic group. The officials were strong in the place, not in the center. It constitutes an actual variable and dimension of the ecological evolution of officialdom. Especially when the officials face a large number of cool officials, the existence of officials is even more commendable. This kind of quantitative working way and rules and regulations is the strong technical guarantee that good officials provide to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bureaucracy. Good officials on the actual role of bureaucracy I am afraid in the cool officials and follow-officials above.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34.1;D6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启荣;“大叔完聚”之“完、聚”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张卫东;略论孔子的军事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李飞;严耕;;《左传》生态环境思想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5 张汉东;秦始皇个性心理试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周祖琳;;双重灯影——浅论苏轼咏史诗特点之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7 李世佳;李毅忠;;莒子展舆、庚舆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8 胡振勤;;“羊”与中国传统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9 王新文;;古代山东地区“打旱魃”风俗考述[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10 梁大伟;;上博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中的诗教观形成的文化空间[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丽文;;《左传》与《周易》的哲学化[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2 徐杰令;;略论春秋邦交中的使节[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6 蔡树才;《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文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琼;本草文献药物规范的历史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8 孙飞燕;《容成氏》文本整理及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陈朝霞;楚国西部疆域演变与民族融合[D];武汉大学;2011年
10 高方;《左传》文学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利娜;先秦儒家农业观探析[D];郑州大学;2010年
3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玲;从《诗经》看周代先民的时间意识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晓;郑国法家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宝会;《战国策》“拟托文”文学性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7 汪超;西周王朝中央官僚体制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魏园园;《左传》中楚国令尹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晓强;《墨子》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小梅;《兩友蛾术编》训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营绪;;从循吏与酷吏的对比看唐代执法者的法律思想[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于振波;;汉代的循吏与酷吏[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赵冬梅;;汉武帝时期循吏与酷吏政治行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4 孟祥才;论西汉的酷吏[J];文史哲;1981年06期
5 郝松枝;试论武周时期的酷吏[J];唐都学刊;2002年01期
6 蔡锋;汉初酷吏政治实施原因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7 宋志坚;西汉曾有“腹诽”罪[J];文史春秋;2005年03期
8 赵松涛;郭艾生;;东汉酷吏探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9 田延峰;;论两汉酷吏[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10 贾三强;武则天时代的廉政建设[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陈志;;董仲舒的思想和主张[A];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4年
3 胡沧泽;;武则天与唐代监察制度[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天;武则天时的“酷吏”[N];检察日报;2003年
2 高尚;清官的由来及含义[N];学习时报;2000年
3 腾卉荣;袁枚(二)——官声好 人气旺 “循吏”美名扬[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4 赵园;廉吏与循吏[N];人民政协报;2008年
5 孙家洲;文景之治[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本期主讲 四川大学教授 王红;朱买臣妻冤不冤[N];成都日报;2009年
7 贾三强 林升;武则天整顿吏治[N];光明日报;2003年
8 钟一;一八二九,,百年好官“云青天”[N];海南日报;2009年
9 刘华祝;杂谈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人物[N];光明日报;2005年
10 张仁善;汉武帝的法律之治[N];人民法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学娟;两汉教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宋娜;西汉官僚阶层伦理观念与社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颖;酷吏与汉代政治[D];苏州大学;2010年
2 延慧;西汉酷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孟彦;汉代循吏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朱良璞;循吏与两汉政治[D];渤海大学;2012年
5 王博;循吏与两汉社会[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毅;酷吏与汉代法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东华;汉末魏晋时期“威惠”型官吏形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潘泉;昭宣时期的循吏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曲洪波;融合中的嬗变—汉代政治文化传承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朝华;论狄仁杰[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77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7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