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齐民要术》看北朝农业应对干旱气候的措施
本文选题:《齐民要术》 + 北朝 ; 参考:《农业考古》2014年04期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气候的总趋势是干冷,干旱成为对农业的重要自然威胁。《齐民要术》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应对北方干旱气候的方法。主要表现在土壤与耕地、种子处理、田间管理和保墒等技术,以及多种经营、干旱天气预测、兴修水利工程等方面的举措。《齐民要术》的出现顺应了北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其中应对干旱的措施成为北方农业耕作体系的重要内容。
[Abstract]:During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general trend of climate was dry and cold, and drought became an important natural threat to agriculture. Such techniques as soil and cultivated land, seed treatment, field management and soil moisture conservation, as well as diversification, drought weather pre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Qi Min Yao Shu conforms to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rn Dynasty, and the measures to deal with drought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agricultural farming system in the North.
【作者单位】: 南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气候变化与秦汉至宋元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技术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0AZS005)
【分类号】:S423;K23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辉;试论北朝时期旱灾发生的特点[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2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承丹;徐文蕾;;试论蒲松龄笔下的三国人物[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2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4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王柳芳;;《洛阳伽蓝记》中的女性形象论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6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周崇云;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8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王竞;;王斱《四六话》与古代骈文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孙竞昊;;明朝前期济宁崛起的历史背景和区域环境述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失调看“姜”、“姬”等女字部首姓氏的产生背景[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5 佟健华;;算学宗师赵爽的数学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高登义;;气候学:过去、现在与未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王淑云;吕厚远;刘嘉麒;J銉rg F.W.Negendank;;湖光岩玛珥湖高分辨率孢粉记录揭示的早全新世适宜期环境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10 王富华;曾新中;庞旭卿;刘建涛;;全球变暖对黄土高原地区再造山川秀美工程的影响[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铁丽;先秦时期黄河水患述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宋海燕;薛道衡诗文笺注与考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嘉敏;七月十五节俗与民间传承[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吕瑞;中医古籍中治疗瘿病的用药规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曹宁;从《后汉书》重新审视东汉政府对羌政策[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宋艳欣;基于语料库的汉语VP-neg-VP式反复问句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许世远;中国天山现代冰川作用研究[J];地理学报;1963年04期
2 杨怀仁,邱淑彰;乌鲁木齐河上游第四纪冰川与冰后期气候波动[J];地理学报;1965年03期
3 施雅风;;五年来的中国冰川学、冻土学与干旱区水文研究[J];科学通报;1964年03期
4 竺可桢;;前清北京之气象纪录[J];气象杂志;1936年02期
5 官德祥;两汉时期蝗灾述论[J];中国农史;2001年03期
6 卜风贤;中国农业灾害史料灾度等级量化方法研究[J];中国农史;1996年04期
7 杨振红;汉代自然灾害初探[J];中国史研究;1999年04期
8 安顺清;;中国东部干旱特征及其对策[J];灾害学;199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厦门大学自然观上儒法斗争研究组第三小组;《齐民要术》中的尊法反儒思想和唯物主义自然观[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5年02期
2 柯为民;《齐民要术》中的生物进化思想[J];遗传学报;1975年03期
3 卫民;《齐民要术》中的黄衣、黄蒸和制酱[J];微生物学通报;1975年01期
4 黄天绶;从《齐民要术》看中国古代农学史上的儒法斗争[J];遗传学报;1974年02期
5 ;读《齐民要术·序》[J];微生物学通报;1974年04期
6 李群;贾思勰与《齐民要术》[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年02期
7 杜永清;李海;吕仕儒;;“东后魏尺”考[J];物理通报;2011年08期
8 ;《齐民要术·序》评注(节选)[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75年S1期
9 骆业巧;淮虎银;;《齐民要术》中酿造用植物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的整理[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0年02期
10 吴跃平;;《齐民要术》与中国的技术规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磊;张法瑞;;《齐民要术》与北魏的畜牧业生产[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曾雄生;;适应和改造:中国传统农学中的“天人关系”略论[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3 韩辉;;桑树栽培技术的传出与中外交流[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子今;;汉代河西的“茭”——汉代植被史考察札记[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沈允钢;;光合作用研究的新纪元[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崔德卿;;韩国的农书与农业技术——以朝鲜时代的农书和农法为中心[A];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演讲讨论稿)[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穆祥桐;现存世界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N];农民日报;2011年
2 刘成文 李莹;青州蜜桃一枝独秀[N];中国质量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于洪光 张晓英 赵广飞;文化魅力为寿光蔬菜加分[N];农民日报;2010年
4 黄霞;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学科渗透[N];甘孜日报(汉文);2005年
5 海南日报记者 杨春虹;临高烤乳猪:色同琥珀类真金[N];海南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长清 特约记者 谢喜灵;粮乡老窖:中华农耕文化第一酒[N];经理日报;2010年
7 吉琴琴 李天然;从这里,,让中国最古老的酿造工法走向世界[N];泸州日报;2010年
8 曹永森;扬州陈e赡戏脚┭У目奖亲鎇N];扬州日报;2010年
9 曹雪萍;从饮食窥视中国文化[N];江淮时报;2005年
10 段煦;令人口气芬芳的丁香[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坚;《齐民要术》中农产品加工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何红中;中国古代粟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峰;北朝灾害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曾令香;元代农书农业词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邓春琴;南北朝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琳;《齐民要术》介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2 车志亮;《齐民要术》句法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何科;《齐民要术》同义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贺芳芳;《齐民要术》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那晓凌;《齐民要术》所见抗御灾害的思想及措施[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贺丹;《齐民要术》“着”字用法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 韩同超;《齐民要术》时代华北农业景观的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8 宿爱云;《齐民要术》农作物名物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付华超;《齐民要术》生态农学思想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毛丽娜;《世说新语》与《齐民要术》副词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80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8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