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新疆遣勇考

发布时间:2018-07-03 03:03

  本文选题:清代新疆 + 新疆历史 ; 参考:《清史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正新疆地处极边,乾隆中期以后始终是安置遣犯的重点地区。根据文献记载,清代新疆对遣犯的役使方式有种地、当差、为奴三种①。事实上,除此之外,遇有战事,如八旗、绿营、回兵等常设军队不敷调遣或作战不力,清政府还会征调遣犯参加军事行动。这些应征的遣犯即被称作"遣勇"。目前学术界关于清代新疆遣犯的研究很多,而对遣勇的研究极少②。作为一支特殊的武装力量,遣勇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并对新疆的军事、社会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清代新疆历史的认识。
[Abstract]:Xinjiang is located on the edge of the pole, Qianlong after the mid-period is always the key area for the placement of prisoners. According to literature records, the Qing Dynasty Xinjiang to send criminals to the way of farming, at the post, for slavery three kinds of 1. In fact, in addition, in the event of a war, such as the eight flags, green battalion, Hui troops and other standing troops inadequate or ineffective combat, the Qing government will also recruit dispatch to participate in military operations. These conscripts are called "dispatch". At present, the academic circles about Qing Dynasty Xinjiang sent a lot of research, but very few to send brave research. As a special armed force, the emergence of Dangyong has a specific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military, social and other aspects of Xinjiang. The study of related issues is helpful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Xinjiang's history in the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分类号】:K249;D691.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培华;;清代伊犁屯田的水利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张航;;试论准噶尔问题在西北凸显的双重原因[J];才智;2010年34期

3 牛姗姗;;唐前期兵制情况对维护边疆稳定的作用[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10期

4 刘旭东,杨晓红;南宋沿袭了北宋“守内虚外”策略吗?[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王蕾;;唐代与清代新疆水利开发比较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6 王茜;;清代开发:对新疆民族分布格局与关系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6期

7 张军华;;清乾隆时期奇台地区军屯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0年07期

8 邓刚,邓慧云;从《三国演义》看街亭失守的经验教训[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9 张安福;;天山南北绿洲经济的历史变迁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10 周向阳;晚清开发西北原因探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张应二;诸葛亮军事活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黄达远;隔离下的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5 龚新梅;新疆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D];新疆大学;2007年

6 宋超;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谷宇;轴心制度与政治体系[D];复旦大学;2007年

8 汪奎;南朝中外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青;中国传统对外关系的两种模式[D];清华大学;2007年

10 淮建利;宋朝厢军若干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修建;清代伊犁维吾尔族移民经济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2 陈海建;战国骑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华锋;清代新疆屯田与城镇市场的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颜世明;《乌鲁木齐政略》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刘争艳;时空视野下的春秋战国长城[D];郑州大学;2011年

6 蒋小莉;《新疆图志·建置志》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桂森;《三国演义》战争描写对古代兵法的继承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若衡;南宋内陆水军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9 刘炳涛;清代发遣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肖海博;大鹏所城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学军;;清代嘉庆朝以降伊犁将军出生日期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华立;;新疆军府制下的理民体制与满汉员的任用[J];清史研究;2010年04期

3 赵云田;清代新疆的军府建置[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2年02期

4 阿拉腾奥其尔;清代新疆奏议专题档案史料介绍[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04期

5 吕一燃;浩罕与张格尔玉素普之乱[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6 贺灵;历史的真实记录——锡伯族佚名史诗《喀什噶尔战记》简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7 周轩;;清代新疆流人与西域史地学[J];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8 路文彩 ,邓绍辉;试论清代新疆矿业兴衰之因[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9 管守新;;清代伊犁将军职掌考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04期

10 丁立军;;清代伯克制的废除与新疆政治中心的转移[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峰;;清代新疆西路台站[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2 石鸣;;论清代石盐产地[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3 徐心希;;嘉庆、道光年间越南铜钱流入的原因与清政府的查禁政策[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郭蕴静;;试论清代并非闭关锁国[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5 乌力吉陶格套;;清朝对蒙古的立法概述[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6 苏德;;关于清末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放垦[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7 苏德毕力格;;清朝对蒙政策的转变——筹划设省[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8 吴建雍;;清代北京的粮食供应[A];北京历史与现实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9 韦忠仕;;清政府对水族地区的治理述评[A];水家学研究(四)论文集[C];2004年

10 吴伯娅;;碰撞与裂变——清代前期中西关系刍议[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新才;《清代新疆建置档案史料》出版发行[N];新疆日报(汉);2010年

2 余骏升;清平定张格尔在新疆策划的叛乱[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2年

3 黄达远;各族商人之多,为天下一大奇观[N];中国民族报;2010年

4 张宝英;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奉行“一口通商”政策始末[N];中国档案报;2006年

5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倪玉平;谈清代的“荒政”[N];北京日报;2008年

6 刘铁军;盐商与扬州[N];中国文化报;2005年

7 云亦云;清代唯一的“汉人格格”在广西[N];南宁日报;2008年

8 云亦云;清代唯一的“汉人格格”在广西[N];南宁日报;2008年

9 刘丹;清政府实行“宝星”奖赏制[N];团结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云亦云;清代唯一的“汉人格格”在广西[N];南宁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京兰;一体与多元:清代新疆法律研究(1759-1911年)[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吴轶群;清代新疆边境地区城市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云红;清代流放制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文亚;清代伊犁社会经济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啸;17至18世纪清政府与蒙藏地区政治互动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陆勇;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达远;隔离下的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9 白剑光;晚清阿尔泰边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廖声丰;清代常关与区域经济[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娟;《那文毅公(彦成)筹划回疆善后奏议》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2 张云;清代乌鲁木齐都统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3 邓媛;伊塔道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永新;清代新疆边防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魏铭清;清代新疆南部地区的商业贸易[D];新疆大学;2003年

6 李强;从维吾尔文文献看清代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经济的开发情况[D];新疆大学;2006年

7 吴轶群;清代新疆人口研究[D];新疆大学;2001年

8 赵益;伊犁将军广福[D];新疆大学;2009年

9 姜宇;清代新疆满族社会生活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10 齐德舜;清乾隆攻打川西北大小金川战役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92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92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5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