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政治化惩贪例析——以唐前期为中心
本文选题:政治化惩贪 + 司法政治化 ; 参考:《北方法学》2013年06期
【摘要】:传统中国政治斗争无处不在,在政治斗争的需要下,政治化惩贪应运而生。政治化惩贪是以惩贪为名,行打击政敌之实。专制政体下政治权力制衡的缺失是政治化惩贪产生的根本原因,官员多贪贿的事实及政治斗争的需要是政治化惩贪产生的直接原因。政治化惩贪对传统中国惩贪实践整体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其表现出选择性办案、选择性不办案、用刑畸轻畸重等特点,惩贪的效果由此大打折扣,而传统中国的政治斗争也因此更趋激烈复杂。
[Abstract]:Traditional Chinese political struggle is everywhere, in the need of political struggle, politicization of corruption came into being. Politicization of corruption is to punish corruption in the name of action against political opponents. The lack of checks and balances of political power under autocratic regime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political punishment of corruption, and the fact that officials take more bribes and the need for political struggle are the direct reasons for the political punishment of corruption. The politicized punishment of corruption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whole practice of punishing corruption in traditional China, which has made it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lective handling of cases, selective non-handling of cases, dereliction of punishment, and so on. As a result, the effect of punishing corruption has been greatly reduc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olitical struggle is therefore more intense and complex.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K242;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秦川;论唐高宗与武则天的矛盾和斗争[J];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02期
2 韩f;上元年间的政局与武则天逼宫[J];史林;2003年06期
3 黄永年;;说永徽六年废立皇后事真相[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4 唐华全;试论唐中宗时期的诸武势力[J];中国史研究;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才;;试论唐玄宗的后宫政策及其承继——《太平广记》卷224“杨贵妃”条引《定命录》书后[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段永强;孤独意识与李商隐的诗歌创作[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张蕊;唐代诗赋取士制度形成的原因[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王文荣;;明清江南文化家族结社论略——以苏、松、常、镇四府为考察中心[J];滨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王明伟;科举制改革与晚清士人边缘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6 梁中效;;西部时代的盛衰与唐宋社会变迁[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赵立民;;“天王”到“天可汗”所诠释的胡汉互化[J];沧桑;2010年04期
8 李蓉,蹇福阔;辽西两蕃与高宗朝东、西线战局之关系[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杨杭;;“越女”考释及唐诗中的越女形象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郑顺婷;;论《郭翰》对“牛郎织女”神话的解构[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阿祥;;理解与重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老生常谈”的理论与学说[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鸿宾;;当代民族关系的模式、成因与境遇——“二元制”与“民族—国家”模式构建下族群关系的思考[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3 冯敏;;《大周故汝南郡王墓志》考释[A];唐史论丛(第十七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珊珊;明清侯官许氏家族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明静;大历、贞元文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文正东;儒学变迁中的师生关系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束霞平;清代皇家仪仗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6 赵晨昕;唐代宦官权力的制度解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雷艳红;唐代君权与皇族地位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鲍远航;《水经注》文献学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吕全义;《臣辰v伞访难芯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云鹏;唐人小说的政治观照方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纪东佐;魏晋南北朝泰山羊氏儒释道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方东明;唐代外戚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杨微;女性服饰妆容与唐代审美趣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江华;论唐代佛教造像的丰腴化[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8 李虎;李唐政治军事集团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秀梅;唐人养生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婷;明清时期青州府进士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f;论隋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对隋亡的影响[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大轩;;唐前期监察地方的使职制度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S2期
2 张荣强;;“租输三分制”与唐前期财赋格局特点[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0年00期
3 董劭伟;张金龙;;唐前期吏部尚书职掌考[J];求索;2007年09期
4 张筱春;;唐前期河西乡里的再探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葛晓音;论唐前期文明华化的主导倾向——从各族文化的交流对初盛唐诗的影响谈起[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6 孛鹏旭;;唐前期河陇富足程度考辨[J];河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韩荣;;唐宋时期执壶艺术比较研究[J];装饰;2008年08期
8 艾冲;;唐前期“六胡州”古城位置有待继续探索——与《六胡州古城址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作者商榷[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01期
9 许敏;唐前期的改革与兴盛[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李锦绣;;唐前期公廨本钱的管理制度[J];文献;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华;;隋及唐前期淮南农业的发展[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立民;;唐前期的御史监察与廉政建设[A];激浊扬清——廉政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李锦绣;;唐前期的附加税[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4 杨际平;陈明光;;中国唐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5 杨希义;;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初探[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6 夏炎;;从刺史的地位看唐代内外官的轻重[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7 郑欣;;西晋的历史地位[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8 张一平;;唐代官学教育向私相授学的分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高子华;;唐代前期粟特人的经济活动[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四辑)[C];1992年
10 赵望秦;张焕玲;;因陋就简结硕果 泽被后世名不朽——冯道倡议开雕《九经》的动机与效果[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吴树国;户帖为什么产生在唐代?[N];光明日报;2011年
2 陈明光;断代体裁唐代财政史研究的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吴树国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中央与地方分权视野下的唐宋经济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通讯员 陈秀平;唐代瀚海军文书研究取得创新成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黑龙江大学 吕丽辉;唐代文人对旅游文化的贡献[N];哈尔滨日报;2006年
6 张雨;移植与嫁接[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7 顾建国;论张九龄的文儒风范及其导向意义[N];韶关日报;2008年
8 杨悦浦;走向创造之路[N];中国文化报;2004年
9 宋建国;雄风乍起惊天下[N];山西日报;2003年
10 翁礼华;回眸中国历代赋税[N];中国财经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英华;唐前期东宫官研究(公元618年-713年)[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思怡;唐代宗室管理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徐成;北朝隋唐内侍制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树国;唐宋之际田税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黄进华;变通与创新:宇文融与盛唐时代[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董劭伟;唐代吏部尚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杨月君;唐代京畿地区治安管理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孙雪萍;隋与唐前期《诗经》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钊阳;唐代税收体系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海楠;唐前期自然灾害和政府救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郑迪;唐前期中央统治集团结构成分与类型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3 孙龙;唐前期西北边疆地区农民家庭经济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卫永锋;唐前朝(618—763年)和亲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米山;唐前期皇位继承探论[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蔡榕津;武则天在唐前期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8年
7 王政;唐代官僚政治与唐前期民户流亡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李宗俊;唐前期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彭丽华;唐前期学生免课役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10 康保苓;试论唐代文化重心的演变[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099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99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