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今文经学复兴原因新论

发布时间:2018-07-05 19:27

  本文选题:清代 + 今文经学 ; 参考:《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今文经学的复兴是清中期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变化。追溯清代今文经学复兴之原因应将重点放在庄存与和庄氏家学上面。庄氏家族瞩目公羊学是清代学术发展之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之结果。必然性在于乾嘉年间考据学如日中天之际出现对新义理的呼唤,偶然性在于庄存与的个人学术抉择。庄存与中年以降治经宗旨出现变化,《春秋正辞》的撰写等都发生在其任职上书房之后,因此,任职上书房对于庄存与治《春秋》推崇《公羊传》、阐发西汉微言大义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影响到西汉今文经学在清中期的复兴。
[Abstract]:The revival of Confucian classics is an important change in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he mid-Qing Dynasty. Tracing back to the reasons for the revival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Zhuangju and Hezhuang's school of learning. The Zhuang family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ram, which wa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evitability and chance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in Qing Dynasty. The necessity lies in the call for the new justice when textual research appeared in the Qianjia period, and the chance lies in the individual academic choice of Zhuang Cunhe. Zhuangcun and middle ag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principle of governance changes, the "Spring and Autumn Ching Zheng resignation", and so on have occurred after his post on the study, therefore, The study on the post of Zhuang existential and governing "Spring and Autumn" canonized "Ram Biography", elucidated the great righteousness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thus affecting the revival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 the middle of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0YJC770086)
【分类号】:K249;B2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贞芳,鲁燕;徽人年谱试析[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2 崔罡;黄玉顺;;构建中国当代历史哲学的思想视域问题——读徐国利教授《钱穆史学思想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3 王惠荣;;从晚清汉学区域之发展看汉宋调和[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4 李正辉;;《经籍|Q诂姓氏·分纂》和《补遗姓氏·补纂》训诂文献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范立舟;“宋学”风貌的全新展示——评《中国学术史·宋元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薛寒冬;;林黛玉形象中的喜剧色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7 周游;;浅谈钱大昕哲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8 李如涛;;试论钱穆与余英时的儒学观[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吴超;;朱彝尊与阎若璩《尚书》学之关系考论[J];北方论丛;2009年02期

10 龙鑫;;戴震思想“分期说”评议[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曹德良;;试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以《文史通义》自刻本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2 刘巍;;经典的没落与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提升[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3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代亮;曾国藩诗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刘建萍;蔡清及其易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瑞梅;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龚洁;刘师培魏晋玄学研究述论[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璐;论曾国藩的义理之学[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杨旭;李文pだ裱枷胙芯縖D];湘潭大学;2010年

5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宏;《人谱》与蕺山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晓静;论方东树与《援鹑堂笔记》的整理[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肖三喜;包世臣书学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余黎明;《隋唐演义》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应宪;;清代“实事求是”学风的复兴与沉寂[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2 汤志钧;;从“家学”到“显学”——清代今文经学的复兴与和s抛ㄈ╗J];史林;2009年05期

3 刘为;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下的通使往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03期

4 王超;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杨琰;清季新疆屯田对当地少数民族人口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宝玉柱;清代蒙古社会转型研究——社会政治转型的客观原因:女真崛起[J];满族研究;2003年01期

7 刘敏;清代赫哲族在捍卫建设东北边疆中的贡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8 聂红萍;清代前期新疆州县以下基层制度的演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张世明;清代宗藩关系的历史法学多维透视分析[J];清史研究;2004年01期

10 杨伟兵;清代黔东南地区农林经济开发及其生态-生产结构分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魏章柱;;清代台湾学校教育及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2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张民服;;试论清代中原经贸业的发展[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5 叶树荣;范汝森;;西汉时期著名思想家董仲舒[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方铭;;公羊三世学说与孔子的政治智慧[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7 葛志毅;;战国秦汉之际的受命改制思潮与谶纬之学的兴起[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8 葛志毅;;战国秦汉之际的受命改制思潮与谶纬之学的兴起[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一谋;清代对人瑞有奖励[N];人民政协报;2000年

2 朱玉宝;清代官员的任用制度(四)[N];中国人事报;2000年

3 王思治;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N];光明日报;2000年

4 黄开林;岚皋清代禁赌碑[N];陕西日报;2001年

5 陈易新;中医诊断学在清代的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6 钱振峰;乾隆与清代玉器[N];中国商报;2002年

7 罗检秋;晚清汉学的源流与衍变[N];光明日报;2006年

8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 赵国华;汉代的儒宗[N];光明日报;2008年

9 杨红 刘鹏九;清代的卖地契约[N];中国档案报;2000年

10 马树康 夏维荣;清代喀什铸币小考[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振卿;清代《尚书》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邦君;乡土技术、经济与社会[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5 毛晓阳;清代江西进士丛考[D];浙江大学;2006年

6 王雪华;清代吏胥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黄海云;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研究(至184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赵树廷;清代山东对外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刘丽君;清代顺康两朝科道官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眭骏;王芑孙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清代常州庄氏家族家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 周之良;清代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一容;清代官吏惩戒制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康欣平;清代陕西关中市场探析[D];西北大学;2005年

5 秦兆祥;清代热河都统的设立与职能演化[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杨群;冲突与调适[D];兰州大学;2006年

7 谭小军;清代江西民间秘密教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岳现超;清代广西社仓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丹阳;清代海南岛农业经济地理初探(1652-1911)[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张艳;清代典当业税收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014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014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e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