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视域下的夏宋关系
本文选题:茶文化 + 西夏 ; 参考:《农业考古》2013年05期
【摘要】:宋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民族交流频繁、民族问题突出的时期,但也是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发展鼎盛时期。宋朝周边,西夏、契丹等民族,实力强大,不仅在军事上时时压迫着宋朝统治者的神经,在汲取汉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他们也积极加强自己的文化建设,竭力树立自己的正统地位。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中原文化不断输入西夏、契丹等地,茶文化不仅流行于宋朝社会各阶层,也蔓延至全国各地各民族,进而随着贸易的蹄印走向国界外。茶,不仅见证着西夏与宋朝的文化交流与冲突,中原文化对游牧民族的积极作用,也影响着宋朝的发展,宋、西夏与周边民族、地区的联系。
[Abstract]:The Song Dynasty was a period of frequent ethnic exchanges and prominent ethnic problems in Chinese history, but it was also the peak peri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including tea culture. Around the Song Dynasty, Xixia, Qidan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with strong strength, not only oppressed the nerves of the rulers of the Song Dynasty from time to time in military terms, but also actively strengthened their own cultural construction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the essence of Han culture. Strive to establish one's own orthodoxy.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including tea culture, was constantly imported into Xixia, Qidan and other places. Tea culture was not only popular in all social strata of the Song Dynasty, but also spread to all ethnic groups all over the country. Tea not only witnessed the cultural exchange and conflict between Xixia and Song dynasties, but also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ng Dynas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ng, Xixia and surrounding nationalities and regions.
【作者单位】: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欧阳修民族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0LS15)
【分类号】:TS971;K246.3;K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华瑞;北宋朝野人士对西夏的看法[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2 李华瑞;贸易与西夏侵宋的关系[J];宁夏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3 陈保亚;;论丝绸之路向茶马古道的转型——从词与物的传播说起[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昊宇;董雅慧;;从天盛律令看西夏官库的收支[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年04期
2 史金波;西夏的藏传佛教[J];中国藏学;2002年01期
3 孙伯君;;《天盛律令》中的“契丹”和“女直”[J];东北史地;2011年02期
4 孙伯君;;西夏文献中的“城主”[J];敦煌学辑刊;2008年03期
5 孙昌盛;黑水城出土顶髻尊胜佛母曼荼罗木板画考[J];敦煌研究;2001年02期
6 陈爱峰;杨富学;;西夏与回鹘贸易关系考[J];敦煌研究;2009年02期
7 曲小萌;;榆林窟第29窟西夏武官服饰考[J];敦煌研究;2011年03期
8 史金波;;敦煌学和西夏学的关系及其研究展望[J];敦煌研究;2012年01期
9 杨富学;樊丽沙;;黑水城文献的多民族性征[J];敦煌研究;2012年02期
10 张多勇;李并成;戴晓刚;;“西夏乾yP二年(1171)黑水城般驮、脚户运输文契”——汉文文书与西夏交通运输[J];敦煌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崔红芬;;略论西夏的原始宗教与佛教的关系[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聂鸿音;;释“大”[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3 史金波;;西夏学概说[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4 史金波;李进增;王效军;罗丰;孙昌盛;彭金章;俄军;杨福;胡爱玲;苏东;索秀芬;李少兵;孙福喜;赵斌;杜建录;马升林;贺吉德;;中国藏西夏文献综述[A];西夏学(第二辑)[C];2007年
5 许伟伟;;《天盛律令·节亲门》对译与考释[A];西夏学(第四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蕤;西夏地理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3 崔红芬;西夏时期的河西佛教[D];兰州大学;2006年
4 韦祖松;北宋国家安全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邵方;西夏法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段玉泉;语言背后的文化流传:一组西夏藏传佛教文献解读[D];兰州大学;2009年
7 杨文;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于爱华;南宋地缘政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陈朝阳;北宋熙丰时期的两府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10 籍勇;宋代士兵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闻以军;遗失物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戴梦皓;西夏刑法总则与中原刑法总则之异同比较[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爽;论西夏刑事法律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张焕喜;浅析西夏的农业法律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周明;西夏刑事法律制度的儒家化[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李娜;西夏妇女社会地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肖全良;信息控制与边疆安全[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逯海燕;北宋仁宗时期对夏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滕雯;仁宗朝论兵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10 曹清华;富弼年谱[D];四川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庄艳华;黄成敏;;典型饮茶型地区地方性氟中毒致病风险评价[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6年03期
2 陈保亚;;茶马古道:世界屋脊的终极征服——纪念茶马古道徒步考察和命名20周年[J];科学中国人;2010年06期
3 郭正忠;西夏地区古盐产资源考辨——兼论若干宁甘古盐池的位置[J];宁夏社会科学;1993年06期
4 李华瑞;试论西夏经营河西[J];兰州学刊;1987年05期
5 陈保亚;论茶马古道的起源[J];思想战线;2004年04期
6 高自厚;;甘州回鹘渊源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7 陈保亚;;陆路佛教传播路线西南转向与茶马古道的兴起[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魏明孔;西北民族贸易述论——以茶马互市为中心[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支康■;“茶文化”,“咖啡文化”及其他[J];中国食品;1990年05期
2 王雨生;;湖南省茶文化研讨会既首届茶文化书法笔会与团体会员大会在衡阳召开[J];茶叶通讯;1992年03期
3 卢祺义;关于弘扬茶文化、引导茶消费的几点思考[J];农业考古;1994年04期
4 吕维新;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诗歌文学的繁荣[J];农业考古;1995年02期
5 丹下明月;从茶文化看到的古代文化遗产[J];农业考古;1995年02期
6 丁文;在法门寺唐代茶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J];农业考古;1995年02期
7 刘祖生;热烈祝贺第五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即将召开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成立五周年[J];茶叶;1998年03期
8 黄志根,赵启泉,汤一,董尚胜;高校茶文化课程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探索和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3期
9 王业强;茗饮兴于国运盛——小议弘扬茶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J];蚕桑茶叶通讯;2002年03期
10 柏凡;浩瀚无涯 世界之茶——“中韩茶文化交流会”综述[J];农业考古;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双;;日本茶与茶文化和中国密切相关[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2 史建宏;;享受茶文化[A];茶与健康生活主题征文选[C];2004年
3 景迪云;;享受茶科学,体悟茶文化[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3:茶与茶道的科学研究[C];2007年
4 朱自振;;前茶文化不属茶文化[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3:茶与茶道的科学研究[C];2007年
5 徐永成;;茶文化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集(1994—1997)[C];1998年
6 黄志根;;茶馆·茶文化:路在你脚下延伸[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7 关剑平;;茶文化研究的属性与方法[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3:茶与茶道的科学研究[C];2007年
8 江平;;池州茶文化的底蕴[A];200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1年
9 卢祺义;;关于“茶与世博会”若干思考与建议[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10 张银根;;茶文化和大众化[A];200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安阳霞;读者需要什么样的茶书[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2 龙军;文化茶香透俗雅[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唐俊博;陕茶的突破之路[N];陕西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 方羽公 刘焕根 余杭记者站 钟卓嫣 沈雯雯;第九届中国茶圣节在径山开幕[N];杭州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薛城;乘风破浪会世博 直挂云帆济沧海[N];中华合作时报;2010年
6 赵勇军;为黔茶插上腾飞的翅膀[N];贵州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杨赞;百湖茶香味渐浓[N];大庆日报;2011年
8 记者 夏平容;荷兰首相拍手称赞蒙顶山茶技[N];雅安日报;2010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刘琼;让茶回归“草根”[N];深圳商报;2011年
10 记者 谢克俭;福建省茶文化研究会成立[N];福建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秀萍;明清茶美学思想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海燕;中国茶美学研究——唐宋茶美学思想与当代茶美学建设[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3 丁氏碧娥(释心孝);禅茶一味[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幸哲;朝鲜使行录与中国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金珍淑;关于陆羽《茶经》中饮茶观点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孙堒卿;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华;茶文化空间中的茶席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2 黄晓琴;茶文化的兴盛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3年
3 鲁烨;明代诗歌中的茶文化[D];江南大学;2011年
4 孟丹;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5 李晓雪;中日茶文化之比较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6 饶恒;基于系统设计理论的现代茶具系统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7 张琳洁;现代茶文化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刘文洁;弘扬茶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刘畅;和——中华茶文化的灵魂[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郜珊;日本茶文化中的茶道建筑[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13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13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