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京师的粥厂与贫民救助
本文选题:清代 + 粥厂 ; 参考:《东岳论丛》2013年05期
【摘要】:清代是传统中国社会救济事业发展的繁荣时期,京师作为"首善之区",社会救济事业尤其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清代统治者的社会救济措施中,开设粥厂、煮粥赈济是清代京师救助贫民的重要举措。清代京师粥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官办粥厂,主要由政府投资并管理;一种是官督绅办粥厂,由士绅创办,官府监管。清代京师粥厂对于救助贫民、安抚流民、挽救民生以及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Abstract]:The Qing Dynasty was a prosperous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al relief. Among the social relief measures of the rulers of Qing Dynasty, opening porridge factory and cooking porridge for relief wa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helping the poor in Qing Dynasty. There were two main types of congee factory in the Qing Dynasty: one was the government-run porridge factory, which was mainly invested and manag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other was the government-run congee factory, which was founded by the gentry and supervised by the government. In Qing Dynasty, Jingshi porridge factor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helping the poor, appeasing the displaced, saving people's livelihood and maintaining social order.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中共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冲突与融合:青苗会与近代华北乡村社会治理研究”(项目编号:12YJC770056)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慈善通史”(项目编号:11&ZD09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9;D6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升阳,林玉军;宣南文化与北京清末民初的报刊[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2 李自典;李海滨;;近代北京警察生活之管窥[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3 张磊;梁峻;;清代北京慈善机构的医疗特点浅析[J];北京中医药;2010年05期
4 杨银权;;清代知识女性的知识养成及特点[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徐雁平;;课读图与文学传承中的母教[J];古典文献研究;2008年00期
6 丁海斌;田丹;;论清代文献中所见“档子”一词[J];档案学研究;2012年05期
7 侯冬;;乾嘉幕府对清代文学之影响[J];北方论丛;2013年02期
8 王丹;;史料笔记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以清代史料笔记《榆巢杂识》为例[J];黑河学刊;2010年01期
9 郭晓婷;冷纪平;;从子弟书看清代旗人官吏的日常工作[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王娟;李曼琳;;西方社会学知识的传播与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孙静;满族形成的再思考[D];复旦大学;2005年
4 王宏伟;晚清北京社会救济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联;魏禧文学思想考论[D];辽宁大学;2007年
6 宾静;清代禁教时期华籍天主教徒的传教活动研究(1721—1846)[D];暨南大学;2007年
7 王洪兵;清代顺天府与京畿社会治理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静;明清北京成贤街考略[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静雯;乾隆晚期惩贪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张磊;光宣朝京师医疗机构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4 孔艳晓;清代监察机制运行特点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王广成;望族与昆山县域社会的变迁(1368-1911)[D];苏州大学;2007年
6 田志坚;耶稣会士文化适应政策对明末清初士人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7 俞映红;卢见曾在扬时期的文学活动[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攀;试论清代抚边名将岳钟琪及其历史作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9 周广玲;纂修《四库全书》对《阅微草堂笔记》创作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苏秀英;北京自来水公司研究(190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治国;;清代开封八旗驻防的特点[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潘洪钢;;由客居到土著——清代驻防八旗的民族关系问题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1期
3 潘洪钢;;清代驻防八旗与当地文化习俗的互相影响——兼谈驻防旗人的族群认同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魏影;;清代京旗回屯思想述论[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麻健敏;;清代福州满族社会教育形态的演变及其影响[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潘洪钢;;清代驻防八旗与汉族通婚情况蠡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谢景芳;;清代八旗汉军的瓦解及其社会影响——兼论清代满汉融合过程的复杂性[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黄兆宏;姚延玲;;近年来明清社会救济研究述评[J];丝绸之路;2009年10期
9 陈力;;八旗贵胄的没落——清代旗人经济状况研究[J];兰州学刊;2010年05期
10 张杰;清代尚贤xC卷所见蒙古旗人的社会生活[J];清史研究;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魏章柱;;清代台湾学校教育及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3 刘德鸿;;乾隆时满族统治阶级的腐朽与“八旗生计”[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4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张杰;;清代殊卷所见蒙古旗人科举家族[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6 张民服;;试论清代中原经贸业的发展[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7 任桂淳;韩振乾;;清朝八旗驻防财政的考察[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8 高寿仙;;明代北京城市恤政考述[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9 齐红深;;清代的八旗科举[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赵令志;;《闲窗录梦》杂考[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杲文川;刘小萌与《清代北京旗人社会》[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李文海;惨绝人寰的突发灾难[N];光明日报;2010年
3 汪利平;杭州旗人和他们的汉人邻居[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周一谋;清代对人瑞有奖励[N];人民政协报;2000年
6 朱玉宝;清代官员的任用制度(四)[N];中国人事报;2000年
7 陈易新;中医诊断学在清代的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8 钱振峰;乾隆与清代玉器[N];中国商报;2002年
9 杨红 刘鹏九;清代的卖地契约[N];中国档案报;2000年
10 王思治;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3 毛晓阳;清代江西进士丛考[D];浙江大学;2006年
4 王雪华;清代吏胥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黄海云;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研究(至184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吴轶群;清代新疆边境地区城市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周典恩;清代台湾拓垦中的族群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路伟东;清代陕甘人口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张磊;清代贵州女性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杨银权;清代甘肃士绅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红;论清代的赈粥[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2 何宇;清代“国语”的制度化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3 康欣平;清代陕西关中市场探析[D];西北大学;2005年
4 秦兆祥;清代热河都统的设立与职能演化[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周之良;清代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宗萍;清代三峡腹地移民社会及其变迁[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一容;清代官吏惩戒制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支强;“西洋人传教治罪”条例论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高勇;清朝天花的防治和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康丽跃;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13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13703.html